【正文】
生參與管理和勞動的身影。目前,學生助理制度已成為溝通師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博達學生的“低重 ①中國輔導學會:《輔導學大趨勢》心理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頁。這種局面是學校當初就希望的,但由于我們一直是硬性規(guī)定,單方面的、上對下的控制式的管理,學生很反感,甚至在《博達人》報上用漫畫向學校提意見。足球場使用問題,同樣由于學生校長助理、自主管理委員會體育部長的參與而變得很容易解決。學校采納了這一建議。長期以來,學校的食堂為規(guī)范管理,采用了快餐制的方式,食堂為了方便操作,飯菜總是同一品種。學校為學生設立了學生校長助理、學生處主任助理和班主任助理。目前,博達學生自主管理重在形成學生自主管理的框架和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有利于發(fā)展學生自身資質和孕育“拔尖”人才的學生自主管理機制。自主管理所改變的個體行為不是主要依賴外部的控制和管理實現(xiàn),而是依賴于個體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在這種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學生觀指導下,我們提出了由下至上的、低重心的學生自主管理設想。這種由上至下的控制式管理的結果使得學生個性心理處于壓抑的狀態(tài)。二、解決策略探究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為了達到“讓學生住得開心,家長放心”的管理目標,經過反復摸索研究,現(xiàn)就探索的具體做法介紹如下:(一)、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管理觀念我們應該有怎樣的學生觀呢?從上述學生管理行為可以看出,目前,學生管理中的最大弊端在于不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而是以完成計劃、便于管理為目的。① 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人數(shù)多且年齡小、自律性較差, 因此學校往往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看管學生”的低層次上。中央和地方的政策設計和執(zhí)行存在偏差, 政策注重學校硬件工程建設, 缺少管理上的制度約束。就農村寄宿制學校自身的運行和管理而言,在許多方面,它加重了寄宿制學生情感缺失的程度。各種形式的寄宿制學校在我國各地迅猛地建立起來,其管理模式大多實行全封閉、軍事化管理。特別是學生上放學途中的安全難有保障。(二)學校管理方面的困難學校軟、硬件設施捉襟見肘。寄宿生在校期間普遍有想家情緒。在所調查的寄宿生中, %的學生在心情不好時會告訴朋友??%的學生選擇告訴老師,最后是告訴父母;據(jù)一些生活教師反映,一年級的學生住校時由于想家往往要哭鬧一兩周之后才能適應。為了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許多寄宿生家長選擇了外出打工,孩子一般請親戚朋友托管,或者是由學生的爺爺奶奶照看,這樣缺少了家庭教育,影響了學校教育質量的鞏固和孩子的健康成長。缺少家庭的溫暖。學生們學習目的不夠明確、態(tài)度不夠端正、主動性不夠強,方法不夠科學,不能科學合理的安排學習、休息、活動之間的時間關系,學習盲目性、隨意性大,沒有計劃和目標。獨生子女的出現(xiàn)是一方面的原因,造成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謙讓和合作意識;受家庭教育影響是主要原因,家長自身素質差,對子女的行為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的常規(guī)教育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去有效的矯正和引導,家長學校的作用沒有真正發(fā)揮出來,家長的教育觀念有待于提高。這些問題的存在主要是學生大多數(shù)來自于邊遠山區(qū),受家庭環(huán)境影響所致,從小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當然也與學校及教師的管理有關部分學生行為習慣差,文明禮貌意識差,合作意識差。獨立生活能力差。2010年秋,我輔導區(qū)共合并村初小5所,教學點一個,為了讓被拆學校學生能上學,上好學,我們對75名學生及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意見征尋,調研發(fā)現(xiàn),%,且都是要經過崎嶇的山路,學校住校率達100%;2010年10月,我們對西片4所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進行了調研,結果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大致相同。這些困惑,引發(fā)了我們很多思考。傳統(tǒng)式的簡單命令、控制又讓學生耿耿于懷。學生活動計劃雖完成了,但效果卻不如意;足球是博達學生的伙伴。以致在組織各項活動中,老師熱火朝天、忙得要死,學生卻無動于衷、恭維不多。學校在開學初即事先設計了學生每月的主要活動,甚至包括班會的內容安排。這樣好像晚自習很“太平”,但教師成了“監(jiān)工”,學生成了“學奴”。但運作過程中,我們產生了很多困惑:寄宿制學校的晚自習管理是學生管理中的重要一環(huán)。這就為學校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針對新時期學校管理的新難題,我們做了細仔調研分析,并結本地區(qū)實際進行了大膽探索,收益良多,現(xiàn)就我們近段時間來的研究探討成果交與各位同仁商榷,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之作用。另外農村寄宿制更直接地體現(xiàn)出一種和諧社會的關懷精神,它在讓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更方便地接受教育的同時,更為農村多達2000萬的留守兒童提供了一個情感關懷的港灣。農村寄宿制學校是農村學齡人口減少、農村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推進、農村人口尤其是輕壯年勞動力外流發(fā)達城市、農村合鄉(xiāng)并鎮(zhèn)的行政政策、農村家長為孩子追求高質量的教育,以及國家追求教育事業(yè)的效率和效益等等方面綜合作用的產物。探索教育與社會、家庭聯(lián)合進行積極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使留守學生享受教育權利,獲得各自獨有的進步與發(fā)展,使留守學生能更好的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質,奠定良好的人生發(fā)展基礎。所以留守學生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和諧社會建設和新農村建設,關系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也關系到社會穩(wěn)定。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一定影響。第一篇: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工作探索與實踐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工作探索與實踐留守學生管理策略研究摘要:近些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外出務工、經商的人們越來越多,使得他們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輩照看,有的托付親戚朋友代管,讓這些孩子成了“留守學生”。留守學生是農村未成年人中不可忽視的群體。同時,他們也是外出務工人員最牽掛的人群。本課題的研究,將對在校寄宿生活的農村留守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全面掌握他們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狀況。關鍵詞:留守學生 寄宿制學校 問題 策略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sin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er of rural surplus labor, more and more migrant workers and business people, make their children at home, some look after, some entrust the grandparents entrusted with relatives and friends, which make these children into “l(fā)eftbehind students.” They are also the most concerned about migrant workers leftbehind whether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linked to the future of population quality and labor, but also related to foster social topic research, will on the boarding life of rural leftbehind student survey and study on a prehensive grasp their family life, school life education and social, family education of joint positive effective methods and ways to enjoy education rights, unattended students get their uniqu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make leftbehind students can better perfect personality, forming good quality, lay the good life development words: Leftbehind students Boarding schools issue policy正文: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農村寄宿制學校開始出現(xiàn)并逐漸成為農村地區(qū)一種主要的辦學方式。它的出現(xiàn)及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由上述因素引起的農村學校教育中的諸如農村學校生源不足、教育資源的浪費、教育資源使用效率不高等一系列的問題,讓更多的農村兒童能夠更加集中和便利地接受教育?!叭欢@個港灣,正日益成為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其中人們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情感缺失的批判尤其①顯得犀利和沉重”。一、對農村學校寄宿學生管理存在問題調研分析(一)、學校管理的困惑與思考麻城博達學校是一所于1996年8月8日落成的新學校,為打好學生管理工作的基礎,從第一屆學生進校起,博達便采用了以教師管理為主的學生規(guī)范化管理。為了確保晚自習紀律,學校除派行政領導值班外,還派教師輪流值班,每層樓一個教師,每幢樓三個教師,每天晚上學校有十幾個老師在值班。時間一長,不但同學們不愿被監(jiān)視,老師們也不堪重負,學校經費開支也日益增大;為了學生管理的規(guī)范性,學校強調學生工作的計劃性。這種上對下的安排,由于內容的陳舊,形式的單調,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結果是老師怨同學、同學怨老師。但博達的足球場草皮是引進的優(yōu)良品種,為了養(yǎng)護,必須對同學活動有所限制。學生雖懾于學校的明令禁止,但學生暗地里的破壞行為也越來越多。看來,這已不僅僅是學生管理的技巧、方法問題,它說明構建一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型學生觀已成為博達的重要研究課題。經過多方走訪分析發(fā)現(xiàn):①林崇德著:《教育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人才的心理學整合研究》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版,第52頁。寄宿學生大部分家居偏遠,為了上學,他們不得不離開朝夕相處的父母,開始獨立生活,自制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生活習慣,衛(wèi)生意識等比較差,如:早晨起來不整理內務,不會正確刷牙,不會擺放洗漱用具,不會正確使用衛(wèi)生間,飯前便后不洗手,不及時洗刷餐具,不及時打掃宿舍衛(wèi)生等。如:出口臟話,隨地亂扔紙屑果核,不講普通話,不寫規(guī)范字,容易和同學為一點小事發(fā)生沖突,不能互相諒解、互相幫助,甚至打架等。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與學校及教師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有關,學習常規(guī)落實不好,重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輕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課下和學生接觸少,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夠,課堂上引導不夠,講的知識多、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少,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由于居住條件相對偏遠,生存環(huán)境比較惡劣,經濟收入很低,部分家庭支付學生在校費用存著一定困難。很多寄宿生在校期間思念家人卻無法與家人進行情感交流,寄宿后感覺內心孤獨、寂寞。新學期剛開始時高年級學生都會因為想家而偷偷哭。值得注意的是,仍有37%的寄宿生在想家時找不到合適的途徑排解,既無法與家人聯(lián)系,又不能向身邊的老師和同學訴說,只能憋在心里,不少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常在想家的時候“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住宿學生數(shù)量增加,學校宿舍緊張,即使有也很擁擠,故學校宿舍管理的難度加大,學校沒有專職的生活教師,也無管理寄宿生的編制,不僅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同時培訓孩子們自主生活能力的任務加重了!此外,學生休息時段的安全保衛(wèi)工作日顯重要,但相對分散,難以管理?!凹乃拗茖W校機器”的運行和管理缺乏人文情懷的關愛。寄宿制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寄宿制帶來的問題卻令人始料未及。農村寄宿制學校在學生管理中功利性、目的性強, 忽視教育的細節(jié)和過程, 對教師考核和激勵不足。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管理水平滯后可以概括為三點: “重制度輕細節(jié), 重結果輕過程, 重‘管’輕‘育’”。在寄宿生日常管理中, 任課教師負責學生課上的學習, 生活教師負責學生課后的休息照顧, 教師之間分工明確卻缺少溝通交流, 沒有充分認識并發(fā)揮他們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寄宿生的情感問題便成了教師管理工作中的真空地帶。我們仍然把學生作為被動的客體,仍習慣于對學生發(fā)號施令,用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規(guī)范去要求學生。我們認為,要改變原有的“教育中無學生”的狀況,就必須徹底根除傳統(tǒng)線性的師生關系,建立網絡的平等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建構學習、建構知識、建構自我。自主管理是建立在視學生為獨立個體的基礎上,它強調研究學生的需要、興趣、性向,主張學校適應學生,一切以幫助學生個性發(fā)展為中心,把重點放在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能動性的追求上。這是一種自我設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學生管理模式。在運作上我們推出了學生管理的五項重大舉措:三級學生助理制度。學生校長助理由學生會主席、部長以及值周班長輪流擔任,他們參與學校決管理研究策層的活動,向校長直接反映學生的需求和意見;學生處主任助理由值周班的同學輪流擔任,他們協(xié)助學生處參與值周班管理、勞動以及全校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管理;班主任助理由各班干部輪流擔任。學生校長助理上任后提出要增加飯菜花色品種,給學生以選擇。目前,學校每餐均有三種菜肴供師生選擇。他們召開了年級學生體育部長會,商議了各年級操場使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