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懷是對所有生命的憐憫和崇敬。布洛克著,董樂山譯:《西方人文主義傳統(tǒng)》 上海:生活照片反映的問題雖然遠離讀者,但是背井離鄉(xiāng)的痛苦和喪失親人的悲哀足可以使每一個人對民族、種族問題重新思索?!段迨甓髟刮戳耍?jīng)兄弟兵戎再向》通過多幅照片反映了印巴關系問題。其次,這一觀察視角具有雙向的特點,《南方周末》專題攝影的人文關懷既體現(xiàn)在被拍攝對象的身上,又體現(xiàn)在讀者的身上。這種看似單一的選材角度,正是其觀察視角的獨特性所在。寫真》通過獨特的觀察視角,展示專題攝影具有的深刻含義,體現(xiàn)出強烈的人文特色。也就很好的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在引導受眾的注意力方面,《南方周末》文化版許多報道的標題采用了設置懸念的方式,其表現(xiàn)方式有三種:一是標題以疑問句的形式來設置懸念,如“為經(jīng)濟,為國防,還是為復興?”(《南方周末》2008年9月25日);二是標題以陳述句或陳述句加疑問號來設置懸念,如“糧食危機會毀滅人類文明?”(《南方周末》2009年6月4日);三是標題以“背后”或“之后”來設置懸念,如:“‘亞洲水塔’消融的背后”(《南方周末》2007年10月25日)、“克?。喊l(fā)生在死亡十六年之后”(《南方周末》2008年11月13日)。心理學將人們的注意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以及有意后注意三種。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于新的技術成果、新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奇異現(xiàn)象等,總是希望能得知其究竟。而在統(tǒng)計的樣本中,《南方周末》文化版報道中涉及專業(yè)術語的標題很少,大都通俗易懂。在一些報道中,特別是科技成果的報道,必然會涉及到許多專業(yè)術語,而這些專業(yè)術語往往深奧難懂。這說明《南方周末》在標題的制作上充分考慮到受眾閱讀的生理特征。標題短,一覽而盡,所耗精力小。第四:報道方式上,充分考慮受眾的易受性(一)、標題的簡明扼要?!睆倪@些自我批語的話語中不難看出《南方周末》的敢于自我批語的勇氣及尊重人的理念。括號中的語句是不應有的輕佻?!逼渲械摹凑醋韵病粦杂浾咧谠谥髡Z是‘他’的陳述句中出現(xiàn)。盡管個人評判并未違背客觀事實,但如能以更佳的新聞技術予以處理,將更有利于信息的傳達和敘述的客觀?!赌戏街苣?006年11月23日刊《狷狂黃健翔》,黃健翔對這組報道不滿。但《南方周末》全文刊出,還刊出一則“答復”,開頭第一句就說先生所極是,誠懇地接受批評并愿與負責傳播的同行共勉。不符合事實。2002年8月29日的《南方周末》一版刊出中央黨校梁清強來信。魯迅說“:敢于自我批評是一種品德”。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三千年后的今天,對弱勢群體及小人物命運的報道,讓人們看到有良知的中國人依然在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而努力。所有這些報道都是對人物情感的真實還原,觸動人內心曾經(jīng)有過的溫情,喚醒人的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尤為難能可貴的是,2006年12月21日的頭版《19942006克拉瑪依大火:一個輪回后的真相》再次回望那300個生命在瞬間凋零的孩子。此外,還有流浪少年(2007年5月31日《流浪苦少年,犯罪后備軍?》);老年癡呆癥人(2007年5月10日《“花癡”阿羅》);變性人(2007年4月26日《雙面再生人》)等等。還原在我們面前的賣淫女和我們一樣有獨立的人格尊嚴、和我們一樣追求美好生活、和我們一樣性情善良、堅強,和我們一樣有愛有恨?!赌戏街苣?005年10月13日頭版刊《發(fā)廊女生前日記愴平生,歡顏后滄桑身世發(fā)人思》,報道了一名賣淫女的滄桑人生。讓他們同情、理解別人的同時也反思自己的認識和態(tài)度,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使他們以更加開闊的視野、理性的精神和寬容的態(tài)度,看待和理解我們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新聞報道中體現(xiàn)人文關懷能讓“讓悲觀者前行,讓無力者有力。不少媒體在明星緋聞、市井新聞中津津樂道,正如學者李希光所言:“人們關心自己命運的注意力在縮短,而關心他人的丑聞 的注意力在拉長。第二:選擇冰點:關注弱勢群體、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充滿人文關懷。這樣飽含感情的語言真切地反映災區(qū)人民因雪災難以歸家的的辛酸心情。盡管路途艱難,仍然能看到數(shù)以十萬計的人們還掙扎在回家的苦旅上。家里有親情,有溫馨,有歡快的氣氛。在凄風冷雨中也支撐著,堅持著?;亓思也拍茉儆袆蓬^出來干。他們是我們的“親人”。這一年一次的,家,他們使盡辦法,冒著寒風冰雪也要回家看看。暴風雪中,在高速路上的農民們扛著大編織袋艱難前行。報道過程中,記者需要奠定同情、悲傷的感情基調,而不是僅僅敘述事實細節(jié),冷眼旁觀,記者需要的是給人以心靈撫慰,喚起受眾對災難中受傷害者的同情,進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使災中受傷害的人群得到實質的幫助。讀者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接近性,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如14天13夜:“一車蔬菜的旅程”、“攀越雪山”和“被踩踏者李紅霞的短暫生命”等。該報以普通人的視角切入主題,寫出他們的感受和經(jīng)歷?!赌戏街苣穼τ谶@場雪災報道的內容*與特點,體現(xiàn)出的深刻思考與人文關懷?!赌戏街苣穲蟮乐械娜宋年P懷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xiàn)的:第一:選擇焦點:關注社會問題, 引發(fā)讀者的感性與理性思考。報道中隱含著對每一位讀者的關心。而《南方周末》向來具有憂國憂民的情懷,以其獨特的觀察視角觀察我們的生活;以普通人的視角切入主題,寫出普通人的感受和經(jīng)歷,密切關注人民群眾的生活情況。對于新聞媒體而言,人文關懷就是要以文化作為旗幟,道德倫理和道德追求作為內涵,樹立普世的價值觀。簡而言之,人文關懷就是對“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對人的價值,對人的生存意義的關注,對人類的命運,人類的痛苦與解脫的思考與探索。阿倫《南方周末》在人文關懷報道方面做得較好,其新聞報道始終有著很濃郁的人情味,也就是充滿了人文關懷精神。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新聞媒體是黨的“喉舌”,更應該將人文精神傾注于新聞報道中,真正做到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一篇:淺析《南方周末》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淺析《南方周末》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摘要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是對所有生命的憐憫和崇敬。而媒體正是人文關懷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一個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努力體現(xiàn)人文關懷, 是時代的要求,是現(xiàn)代文明的要求, 也是媒體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標志。關鍵詞人文關懷南方周末新聞報道AbstractNews reports of humanistic care for all life mercy and the media is humanistic care positive advocates and socialist system of new media is one of the “mouthpiece”, should be more humanistic spirit to pour into to news reports, truly 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media in the news report efforts embodied humanistic care, is the timerequest, is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also is the media civilization and ripe important southern weekend in humanistic care to report is good, the news reports always has a very rich 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 also is full of humanistic care spiritKey wordsHumanistic caresouthern weekendnews report“人文關懷”是從國外學術界引入的一個概念。布洛曾經(jīng)這樣對人文關懷定義:第一,人文關懷的焦點集中在人身上從人的經(jīng)驗開始;第二,每個人在他或她自己身上都是有價值的,即人的尊嚴,其他一切價值的根源和人權的根源都是基于對此的尊重;第三,人文關懷要重視思想。由此可見,人文關懷強調人的價值,主張以人為本,關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社會權益,特別關心貼近人的精神層面問題。具體而言,人文關懷在新聞報道實踐中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一個是從報道對象出發(fā),體現(xiàn)背景、人物、事件等新聞內容本身的“人文性”;二是從接受對象出發(fā),尊重新聞規(guī)律,將受眾置于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解受眾,尊重受眾,引導受眾的新聞傳播的人文情懷,也就是要回歸到“受眾本位”的“人”性報道。同時采用各種報道方式來體現(xiàn)“受眾本位”。更好的體現(xiàn)《南方周末》人文關懷情懷。2008年初的中國雪災成為全世界媒體關注的焦點。2008年初一場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襲擊著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持續(xù)時間、影響范圍廣。記者深入采訪,詳細追蹤記錄了一些個人在雪災中的活動和人生際遇。報紙在著眼大局的同時關注個體,使報道更加人性化。在報道災難時,媒體不僅僅是信息的傳播者,同時又是人文關懷的體現(xiàn)者。記者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到采訪和寫作的過程中,這樣寫出的報道更能感染讀者。左側是沒有盡頭的被堵車輛,右側則全是積雪和堅冰。他們不是背井離鄉(xiāng)無處安身立命的流亡者。從東莞到廣州“十四個人的遭遇”中有這樣寫道:過年我是家里不能缺少的,再難我也得挨過去?;丶页闪艘环N信念。每個農民工在工廠里也許只是一個抽象的工號,惟有回到家中才能還原為兒子、女兒、丈夫、妻子、父親、母親的身份。可打工在外除了掙錢帶來的快感外,卻沒有情感的慰藉和滿足。圓自己和家人一個團圓夢?!赌戏街苣穲蟮狸P注事件,關注事件背后的人,人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事件對人的影響。容易喚起讀者心理上的共鳴,以情動人。將筆觸伸向被人忽視或遺忘的角落,把目光轉向普通百姓,了解他們的現(xiàn)狀,傾聽他們的愿望,對于“情感疲勞”的媒體來說做到這些實屬不易。”愿普通者和弱勢群體捉筆,采寫和落筆的姿態(tài)很低,但眼界卻很高,情懷卻很熱,這就是人文追求的真諦。關注的重點雖然是弱勢群體,但同時也通過新聞報道引導每一位讀者進行思考。這種關懷是全面的深刻的,是值得稱道的。記者以平等的視角,用紀實性的語言向讀者展現(xiàn)了這一悲劇的女主人公及其丈夫由農村走進城市,那充滿辛酸、苦難卻不乏快樂和希望的生活??戳俗屓饲椴蛔砸训貏尤萋錅I。《南方周末》都是以敬畏生命的態(tài)度在敘述??春笞屓撕芨袆?,并警醒如何讓悲劇不再重演。三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在《禮記》中描繪了這樣的社會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第三,敢于自我批評。然而時至今日“批評難”仍是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而自我批評是越來越少見了。媒體是社會公器,但是也會犯錯誤,如果能夠好好批評自己,是一種大幸。大意是說《南方周末》2002年8月15日刊《大話劉曉慶》一文,將餓死數(shù)千萬人的1959—1961年的災禍歪曲為“三年自然災害”。信中部分用語尖銳而嚴厲。同時,《南方周末》開辦有個小專欄叫“有錯即改”,占地雖小,卻令人對其敬業(yè)、負責的態(tài)度肅然起敬。值得贊賞的是《南方周末》沒有沉默,為厘清這一社會爭議,“南方周末職業(yè)規(guī)范委員會”啟動調查程序,對該報道操作的整個業(yè)務流程,進行了了解、核實并依據(jù)本報的新聞職業(yè)規(guī)范標準,進行了認真比照、現(xiàn)形成書面意見、予以公布“:比如該專題的主稿,特約撰稿人在個別敘述中不夠克制,摻雜了個人評判。如”11月11日,這個光棍的節(jié)日,他在博客上沾沾自喜的宣布??。再如‘他同時認為自己是一個知識分子(難道是因為出過兩本書的緣故嗎?)’。對此類問題在見報稿中出現(xiàn),編輯亦負有重要責任等等。這從反面反映了《南方周末》的人文關懷。據(jù)有關專家考察,讀報時人們的最佳視野以10字以內為宜,標題過長,讀者的眼睛容易產生疲勞。而在統(tǒng)計的116個樣本中,主標題字數(shù)在10字(包括10字)%,以單行或雙行標題為主,很少用多行式標題,也就是說引標題、主標題和副標題齊全的結構方式很少。(二)、標題的通俗易懂。如果報道的標題涉及到專業(yè)術語,受眾必然會望而卻步。其次,充分調動受眾的閱讀興趣。這不僅是出于好奇心,也是對增進知識的要求。讀者閱讀報紙大多處于無意狀態(tài)。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南方周末》在新聞標題的制作上考慮到易受性。(三)《南方周末可以說,人是《南方周末》永恒的主題。首先,這一視角通過不同的層次表現(xiàn)出來,每一個層次都具有深刻的含義,表現(xiàn)出媒體本身的價值取向和對社會人文精神構建的追求。如:兩幅圖片《我想讓孩子活下去》和《兩個艾滋病患者的命運》講的是三個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現(xiàn)狀,小夏青渴望上學的眼神、李富勝一雙絕望的眼睛、宋鵬飛淡然平靜的表情,喚起 的不僅僅是對他們的同情,更多的是對輸血感染艾滋病這一問題的思考。其中一個場面克什米爾地區(qū)一個老人趴在親人墳上的照片,這位老人的雙手抱著親人的墳,臉和身子貼在泥土上,背景綿延開去的墓碑。參考文獻:1阿倫讀書而媒體正是人文關懷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一個媒體在新聞報道中努力體現(xiàn)人文關懷, 是時代的要求,是現(xiàn)代文明的要求, 也是媒體文明和成熟的重要標志。關鍵詞人文關懷南方周末新聞報道AbstractNews reports of humanistic care for all life mercy and the media is humanistic care positive advocates and socialist system of new media is one of the “mouthpiece”, should be more humanistic spirit to pour into to news reports, truly 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media in the news report efforts embodied humanistic care, is the time request, is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also is the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