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3PMLRARa融合基因常見于A. M0B. M1C. M2D. M3E. M4PCR反應一般不需要的是A. 模板DNAB. 引物C. 四種dNTPD. DNA連接酶E. DNA 聚合酶4不對稱PCR反應目的是得到A. 大量單鏈DNAB. 大量單鏈RNAC. 大量雙鏈RNAD. 大量雙鏈DNAE. 大量RNA/DNA雜交鏈4需要設計錨定引物oligodTnM (M分別代表A. C. G中任何一種)的PCR技術是A. 巢式PCRB. 錨定PCRC. 差異顯示PCRD. 原位PCR E. 定量PCRX型題 A. 骨髓纖維化 B. 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C. 再生障礙性貧血D. 骨髓轉移癌 E. 毛細胞白血病“干抽”的病變是 A. 骨髓纖維化B.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C. 骨髓轉移癌D. 多發(fā)性骨髓瘤 E. 缺鐵性貧血45骨髓增生明顯活躍見于下列哪種情況 A. 缺鐵性貧血B.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C. 溶血性貧血D. 再生障礙性貧血E. 正常骨髓 A. 各類型白血病 B. 再生障礙性貧血 C. 多發(fā)性骨髓瘤 D. 類白血病反應E. 慢性白血病 A. 各類型白血病 B. 巨幼細胞性貧血 C. 缺鐵性貧血 D. 類白血病反應E. 再生障礙性貧血 A. 粒細胞系占骨髓有核細胞的50% 60%B. 有核紅細胞占骨髓有核細胞的20%左右C. 正常骨髓原淋巴罕見D. 骨髓增生活躍E. 原單核細胞占骨髓有核細胞的3%8% A. 可見骨髓小粒及脂肪滴B. 抽出骨髓瞬間病人有特殊疼痛感C. 骨髓桿狀核/分葉核小于外周血桿狀核/分葉核D. 鏡下可見骨髓中特有細胞成分E. 粒/紅比值小于2:1: A. 粒細胞系統(tǒng)總和占骨髓有核細胞50%~60%B. 淋巴細胞占20%左右C. 漿細胞占10%左右D. 有核紅細胞占20%左右E. 原始紅細胞約占9% A. 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B. 粒紅比值(2~4):1C. 可見少量網(wǎng)狀細胞和肥大細胞D. 原始淋巴細胞占8%E. 原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5%: A. 粒紅比值正??隙ㄊ钦9撬鐱. 有核細胞增生亢進,粒紅比值增大多由于粒細胞增高所致C. 有核細胞增生低下,粒紅比值增大,則多為紅系減少。第三章 造血細胞檢驗方法一、選擇題A型題1.為了區(qū)別紅白血病與巨幼紅細胞性貧血,下列首選試驗是 A. POX染色 B. PAS染色C. ALP積分測定 D. aNAE染色E. SB染色2.為了鑒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與類白血病反應,下列首選試驗是A. SB染色 B. PAS染色C. ALP積分測定 D. ACP染色E. POX染色3.為了鑒別小原粒性白血病與急淋,下列首選試驗是A. POX染色 B. PAS染色C. ALP積分測定 D. ACP染色E. SB染色4.下列何者作PAS染色時紅系陽性反應A. 再障 B. 巨幼貧C. 紅白血病 D. 溶貧E. 慢粒5.確診為慢粒患者,其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突然升至200分,可能發(fā)生下列哪種變化A. 急粒變 B. 急淋變C. 急單變 D. 合并嚴重化膿感染E. 以上都不對6.骨髓涂片中見異常幼稚細胞占40%,這些細胞的細胞化學染色結果分別是:POX(-),SB(-),ASDNCE(-),aNBE(+)且不被NaF抑制,下列最佳選擇是A. 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B. 組織細胞性白血病C.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D. 粒單細胞性白血病E.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7.骨髓增生程度極度活躍,原始細胞占30%,這些原始細胞的化學染色結果分別是:POX(+),ALP積分5分,PAS部分細胞呈顆粒狀陽性,aNBE(-),據(jù)此,下述最可能的選擇是 A.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B. 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C. 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D.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E.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8.不符合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細胞非特異性酯酶染色結果的是 A. aNAE陽性,不被NaF抑制 B. ASDNCE:陰性C. ASDNAE:陽性,被NaF抑制 D. aNBE:陽性,被NaF抑制E. 以上都不符合9.不符合急單白血病細胞非特異性酯酶染色結果的是A. ASDNCE染色呈陽性 B. aNAE染色呈陽性C. ASDNAE染色呈陽性 D. aNBE染色呈陽性E. 以上都不符合10.關于a丁酸萘酚酯酶(aNBE)染色,下述概念不正確的是A. 粒細胞系統(tǒng)均為陰性反應 B. 幼單核細胞為陽性反應,不被NaF抑制C. 組織細胞呈陽性反應,不被NaF抑制 D. 非T非B細胞可呈顆粒狀陽性E. 以上都不正確11.關于醋酸ASD萘酚酯酶(ASDNAE)染色,下述概念不正確的是A. 急粒時,白血病細胞可呈陽性反應,且不被NaF報制B. 急單時,白血病細胞可呈陽性反應,但被NaF抑制C. 紅細胞系統(tǒng)均呈陰性反應D. 淋巴細胞呈弱陽性反應E. 以上都不正確12.關于a醋酸萘酚酯酶(aNAE)染色,下述概念正確的是,且不被NaF抑制,且不被NaF抑制,白血病細胞多呈陽性反應13.關于氯乙酸ASD萘酚酯酸染色(ASDNCE),下述概念不正確的是、漿細胞、幼紅細胞均呈陰性反應,個別呈弱陽性反應14.細胞外鐵陰性,鐵粒幼紅細胞占12%,此結果符合A. 正常骨髓鐵粒染色 B. 缺鐵性貧血C. 地中海貧血 D. 難治性貧血E. 以上都不符合15.幼紅細胞漿內的藍色鐵顆粒在6個以上,且環(huán)核分布,則稱為A. 細胞外鐵 B. 鐵粒幼紅細胞C. 鐵粒紅細胞 D. 環(huán)鐵幼紅細胞 E. 以上都不對16.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陽性的是A.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B. 淋巴肉瘤C. 多毛細胞白血病 D. 尼曼匹克病E. 以上都不對17.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NAP)在下列疾病的鑒別中,哪項是不正確的,而類白血病時則明顯升高,而急粒時則明顯升高,而再障時則明顯升高,而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時NAP無明顯變化18.PAS染色應用在下列各項鑒別,錯誤的一項是A. 巨核細胞強陽性 B. 高雪細胞強陽性C. 骨髓轉移的腺癌細胞強陽性 D. 巨幼細胞貧血時的紅系細胞強陽性E. 淋巴細胞陽性反應19.骨髓片作PAS染色,大多白血病細胞呈紅色塊狀陽性,而胞漿底色不紅,下列何者與此相符A. 急粒 B. 急淋C. 急單 D. 漿細胞性白血病E. 以上都不符合20. 正常血細胞PAS反應,下列何者不正確A. 原粒細胞陰性反應,早幼粒細胞后階段陽性逐漸增強B. 幼紅細胞和紅細胞均呈陽性反應C. 大多淋巴細胞為陰性反應,少數(shù)淋巴細胞呈陽性反應D. 巨核細胞和血小板均呈陽性反應E. 以上都不正確2骨髓活檢不符合典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特點的是 A. 骨髓增生減低或極度減低B. 紅系病態(tài)造血C. 未成熟白細胞增多D. 檢出不典型微巨核細胞E. 肥大細胞、漿細胞、網(wǎng)狀纖維增多2骨髓活檢發(fā)現(xiàn)典型的RS細胞,則可診斷為 A. 惡性組織細胞病B.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 多發(fā)性骨髓瘤D. 霍奇金病E.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2不符合原粒細胞在透射電鏡下的結構特點的是 A. 線粒體少,隨細胞成熟其數(shù)量越來越多B. 胞核常染色質占優(yōu)勢,異染色質少C. 胞質少,內有大量的游離核糖體D. 高爾基體較少,發(fā)育差E. 表面平滑,微絨毛很少2血小板內一般不存在的是 A. A顆粒 B. α顆粒C. β顆粒D. 致密顆粒E. 糖原顆粒2白血病細胞的超微結構觀察,不出現(xiàn)于細胞核內的是 A. 核環(huán)B. 核泡C. 假性包涵體D. Auer小體E. 核內小體2不符合超微結構中異染色質的結構特點是 A. 主要分布在核周的核膜內緣B. 電子密度較低C..原始細胞中異染色質的量一般較少D. 隨著細胞成熟異染色質不斷增多E. 相當于染色體的螺旋部分2下列哪項敘述不符合透射電鏡下的Auer小體 A. 透射的棒狀體,內有疏松的纖維狀物質B. 內含電子密度低的顆粒,有膜樣結構C. 電子密度高的桿狀或裂片狀包涵體D. Auer小體常位于溶酶體區(qū)內E. Auer小體常位于高爾基復合體區(qū)內2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透射電鏡下白血病細胞內最易區(qū)別的細胞器是 A. 核糖體B. 內質網(wǎng)C. 線粒體D. 高爾基復合體E. 微絲束2急性粒細胞白血病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白血病細胞胞核最易區(qū)別的結構是A. 異染色質B. 核仁C. 核內小體D. 假包涵體E. 核形狀t(15。干細胞因子(ckit)受體,廣泛分布于造血細胞群中,ckit的配體SCF在造血干細胞的生存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約60%~75%的人類CD34+造血細胞同時表達ckit受體。Thy1(CDw90)在早期造血細胞表面表達,目前認為是比CD34分子出現(xiàn)更早的HSC表面表達,是除CD34以外造血干細胞表面又一抗原標志。研究認為造血干細胞具有以下一般特征:①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也稱自我維持,正常造血干細胞進行不對稱有絲分裂,一個干細胞進行分裂所產(chǎn)生的兩個子細胞,只有一個分化為早期造血祖細胞,而另一個子細胞則保持干細胞的全部特性不變,這種不對稱性分裂使造血干細胞的數(shù)量始終維持在一定水平;②多向分化能力,在體內多種調控因子的作用下,造血干細胞可分化形成紅細胞、粒細胞、單核細胞、血小板和淋巴細胞等多種細胞的祖細胞。上述各種因素互相影響,共同調節(jié)HSC歸巢和增殖、分化。骨髓基質細胞是產(chǎn)生調控造血的細胞因子等活性物質的主要部位,它們對造血干、祖細胞的分化發(fā)育起重要的調控作用。細胞外基質主要含有膠原(collagen)、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它們可結合許多細胞生長因子和細胞表面糖蛋白,對血細胞增殖有促進作用。骨髓基質細胞除分泌造血因子外也產(chǎn)生大量細胞黏附因子。 骨髓基質細胞由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脂肪細胞、巨噬細胞等多種細胞成分構成,是骨髓造血微環(huán)境的重要成分,是能夠粘附造血干細胞并支持和調控造血細胞定居、分化、增殖、成熟的內環(huán)境。三、問答題1.造血微環(huán)境主要由骨髓微血管系統(tǒng)、骨髓基質細胞和細胞外基質、各種細胞因子、骨髓神經(jīng)等組成,是造血干細胞賴以生存的場所。3.髓外造血:正常情況下,胎兒出生2個月后,骨髓以外的組織如肝、脾、淋巴結等不再制造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況下這些組織又可重新恢復其造血功能,稱為髓外造血。答案一、選擇題. . . . . . . . 9. ABCDE. . . . . 二、名詞解釋1.造血祖細胞:由造血干細胞分化而來,已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過渡性、增殖性細胞群。第二章 造血基礎理論 一、選擇題A 型題1. 血細胞由原始向成熟發(fā)育演變規(guī)律不正確的是A. 胞體由大到小 B. 巨核細胞由小到大 C. 核染色質由緊密粗糙到疏松細致D. 胞漿由少到多 E. 胞質內顆粒從無到有2. 人體內具有多項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細胞是A. 紅系祖細胞 B. 造血干細胞 C. 粒系祖細胞D. 巨核系祖細胞 E. T淋巴系祖細胞 3. 成人在正常情況下產(chǎn)生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器官是:A. 肝臟 B. 脾臟 C. 骨髓 D. 胸腺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