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題十七 話題作文一、話題作文的形式特點話題作文一般由四部分組成:材料、簡短提示語、由材料引出的話題、作文要求。材料或提供一個事實,或講一段小故事,意在吸引考生注意力,將考生的思維引入材料所提供的語境。提示語或是對材料做解釋說明,或是補充介紹,幫助考生理解材料、擴展思維。話題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礎(chǔ)上提煉出來的作文的中心議題。話題和材料的關(guān)系,既可
2025-06-29 17:44
【摘要】專題十八 材料作文一、材料作文的形式特點。材料作文在考查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考查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概括、歸納推理等多方面的綜合思維能力,所以它一直是中考作文的一大難點。。命題所提供的材料,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漫畫(照片、圖片),或是給人以啟迪的小故事、寓言、詩歌,等等,范圍廣闊,內(nèi)涵豐富。析命題·考易。讀懂材
2025-06-29 17:45
【摘要】專題十四 考場高分作文攻略析命題·考易1.(2022·山西17題)寫作。(35分,含書寫分5分)生命是一場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場沒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們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長的快樂,也體驗深深淺淺的憂傷。回首過往,是否有某個時刻讓你念念不忘?反思從前,是否有某些情景總縈繞心間?請以“那天,
2025-06-29 20:37
【摘要】專題十四 考場高分作文攻略析命題·考易1.(2022·山西17題)寫作。(35分,含書寫分5分)生命是一場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場沒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們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長的快樂,也體驗深深淺淺的憂傷?;厥走^往,是否有某個時刻讓你念念不忘?反思從前,是否有某些情景總縈繞心間?請以“那天,
【摘要】專題十五半命題作文A組2022年山東中考題組(2022煙臺,23)寫作。(50分)上文《坑》中,主人公撞人逃離后又勇敢承認,是“他”良知的不缺席。生活中,有許多東西不能缺席,請以“不能缺席”為題目,寫一篇作文。(50分)要求: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體不限;③不少于60
2025-06-29 19:19
2025-06-29 17:27
【摘要】專題十二命題作文A組2022—2022年河南中考題組1.(2022河南,20)作文。(50分)題目:最懂我的那個人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寫作指導]本題為命題作文,需要從給定題目中去提煉關(guān)鍵信息,首先從“那個人”可以確定這是一篇以寫
2025-06-29 19:36
【摘要】專題十四全命題作文A組2022年山東中考題組一、(2022青島,22)寫作。(50分)命題作文題目:這也是一種榮譽根據(jù)你的理解,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感悟,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力求寫出真切體驗與獨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與人名。[思路點撥]作答本題,先要抓住文題中的關(guān)鍵詞:
2025-06-29 18:16
【摘要】專題十三 半命題作文真題例析)1.(2022·遼寧本溪)題目:________抵萬金【思路點撥】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沒有材料引導,沒有其他特殊的要求,不存在審題障礙。給定部分的題目“抵萬金”是副題,起限制作用,告訴學生要補的正題部分必須是在自己心中非常珍貴的,如同萬金
2025-06-15 12:04
【摘要】專題十二中考作文命題走勢走勢1 讀書與成長第1課時 閱讀,曾讓我感動1.[2022·無錫]?題目:讀書滋味長2.[2022·福建]?習技藝,修品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不同方式的“充電”。習近平主席就曾經(jīng)提出一個“蓄電池理論”:人的一生只充一次電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只有進行不間斷的、持續(xù)的
2025-06-29 18:02
【摘要】專題一中考作文分類指導一、[2022省卷,25]作文。(60分)請從下列兩題中任選一題,完成作文。(1)生活是快樂的源泉。幸福的家庭、精彩的課堂、美麗的大自然,會讓我們快樂;買了新書,穿了新衣,學了新知識,長了新本事,交了新朋友,也會讓我們快樂……享受生活,
2025-06-29 19:40
【摘要】專題十五中考作文高分技巧第四部分綜合與寫作[學生用書P166]縱觀遵義近10年中考作文命題,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①以全命題、半命題作文為主,偶爾會出現(xiàn)材料作文,沒有出現(xiàn)過話題作文;②一般都會有一段導語;③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要求學生關(guān)注身邊的人和事,寫真事;④強調(diào)書寫,分值為5分,事實上因書寫
2025-06-30 04:33
【摘要】專題十三材料作文A組2022—2022年河南中考題組1.(2022河南,20)讀下面兩則材料,然后作文。(50分)①工于論人者,察己常疏。(張栻)釋義:巧于議論別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②君子以細行修身,不以細行取人。(魏源)釋義: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時時嚴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來苛求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