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違約規(guī)則的確立,進一步完善了預期違約制度。如果合同一方在履行期到來以前以明示聲明的方式表示拒絕履行合同,受害方有權(quán)要求立即解除合同并請求損害賠償。對于法院來說,在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他將不履行該合同的情況下,允許受害方締結(jié)其他合同關系才顯得合理。在5月22日和7月1日之間,原告找到了其他工作。同年5月11日,被告表示不再雇傭原告?! ∫弧㈩A期違約制度的淵源與發(fā)展 預期違約本源于英美法,這一概念的本身很容易使人感覺它的自相矛盾,因為違約是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的義務,合同的履行期屆滿之前,當事人沒有義務履行合同,何謂違約呢?這也是英國最早確立該規(guī)則的Hochster訴De La Tour一案中所遇到的非難之一。目前不僅英美法系的國家規(guī)定了該制度,而且《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國際商事通則》等國際公約也明確規(guī)定了預期違約規(guī)則?! ☆A期違約(anticipatory breach)是英美合同法中一個先進的概念,又稱為預期毀約或先期拒絕履行,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期屆滿前毀棄合同的意思表示或行為。1該制度是為避免合同履行中的風險而創(chuàng)設,對于減少因?qū)嶋H違約造成的損失,及時解決合同糾紛,以及促進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有重要意義。我國合同法在繼承大陸法體系的傳統(tǒng)上,也引進了該制度,所以,研究預期違約制度對于學習和研究《合同法》有著重要意義。在該案中,被告同意從1852年6月1日起雇傭原告為送信人,雇傭期為3個月。5月22日,原告訴之法院,要求損害賠償。法院判決原告勝訴,主要理由是,原告的起訴并不過早,如果不允許他立即起訴主張補救,而讓他坐等實際違約的發(fā)生,那么他必將陷入無人雇他的境地。2英國王座法院關于霍切斯特訴德拉圖爾案(Hochster v、 De La Tour)案的判決終于突破了傳統(tǒng)的契約法理論,宣告了預期違約規(guī)則的確立。此后英美國家關于預期違約的判例都是由明示聲明的方式構(gòu)成,然而在許多情況下,合同一方的行為或履行能力上的明顯瑕疵會產(chǎn)生與語言構(gòu)成的毀約同樣的后果。該案的判決使一方當事人在合同規(guī)定的履行期限到來之前,因其自身行為或某些客觀情況表明他將不履行或不可能履行合同時,對方可以要求立即解除合同并請求損害賠償。美國的成文示范法《統(tǒng)一商法典》和《合同法重述》在美國合同法理論與司法實踐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美國法學會組織眾多學者、法官、律師編寫的《合同法重述》(第二版)把預期違約規(guī)則上升為美國合同法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