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輕重教學目標:1.通過比較的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2.經歷比較的活動,增強輕重的生活體驗。3.通過簡單的推理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學重點: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用不同的方法得到輕重的體驗。教學難點:探究方法的討論和歸納。教學準備:葡萄、
2024-12-17 08:34
【摘要】高矮教學內容課本第16、17、18、19頁。教學目的1、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2、使學生體會到高和矮也是相對的,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在比較的過程中,差別比較明顯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結論;差別不明顯的,就要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再比較。3、培養(yǎng)學生在不同的解題策略中,選擇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法
2024-11-27 08:31
【摘要】前、后教學目的:1.使學生認識“前、后”的基本含義,初步感受它們的相對性。2.使學生會用“前、后”描繪物體的相對位置。3.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初步感受它們的相對性。4.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使學生建立前、后的空間觀念。教學過程:一、情境引
【摘要】搭積木教學目的:1.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學習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2.通過情境,使學生感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進一步體會20以內數的順序,培養(yǎng)用數位意識。3.初步學會在合作環(huán)境中自主學習計算,體會計算的多樣化。教學重、難點:由搭積木來體會加減法的含義,進一步鞏固數位關系。教學步驟:
【摘要】整理書包教學目標:1、學生在觀察、操作、游戲等活動中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知道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體會分類的作用。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yǎng)學習興趣,培養(yǎng)操作、合作、表達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學重點:體驗分類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的多樣性。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
【摘要】小貓吃魚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加減法。2、進一步感知減法計算與生活的聯系,初步培養(yǎng)解決簡單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發(fā)展抽象思維。3、通過合作交流,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學重點:理解減法得數是零的含義。教學難
【摘要】左右教學目標:1.通過有趣的具體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動中領會左右的意義。2.使學生建立有關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間概念。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學重點: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學準備:鉛筆、橡皮、尺子、文具盒、轉筆刀5樣學具。教學過程:
【摘要】左右教學目標:1、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體會其相對性。2、能初步運用“左右”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3、在生活中看關于“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左、右”的基本含義,了解它們的相對性,會用“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教學難點:
【摘要】捆小棒教學目標:1、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讀、寫11~20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2、培養(yǎng)學生能夠準確地用數學語言對概念進行表達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和勤于動口的習慣。教學重點:11~20這些數的個位和十位上各數的含義。教學難點:對“數位”的理解。教具準備:小棒
【摘要】操場上教學目標:1、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能夠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發(fā)展他們的數感。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2、使學生能夠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學重點: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能夠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發(fā)展他們
【摘要】美麗的田園教學目標:1.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使學生能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3.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教學重難點:提出數學問題,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具準備:電腦課件、情境圖。學具準備:圖片、固體膠。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鋪墊導入
【摘要】文具教學目標:1.會獨立數數,能夠用數字數物體的數量。2.通過“數數自己鉛筆盒里的文具”的實踐活動,充分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及交流的能力。3.學會書寫各個數字。教學重點:如何書寫6、7、8、9、10。教學準備:數字卡片。教學設計:一、數一數、連一連1.小組內
2024-12-07 12:56
【摘要】有幾瓶牛奶教學目的:1.通過問題的解決,讓學生學會9加幾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2.教師尊重學生獨特的想法,并注重學生的提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有自己學數學的興趣。3.理解湊十法的含義。4.在游戲中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觀念以及互相謙讓的合作能力。
【摘要】(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教案第二冊跳繩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初步發(fā)展估算意識。2.鍛煉學生的觀察比較、口頭表達、交流參與和應變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競爭意識及團結合作精神。課堂實錄(一)激趣導入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跳繩嗎?(喜歡。)那么我們這節(jié)課就
2024-11-27 08:30
【摘要】有幾輛車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加法交換律”的含義。2.通過擺一擺的活動,鼓勵學生根據圖意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3.比較兩個不同算式的異同,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加法交換律的含義。教學重點:加法交換律的含義。教學準備:紅花教具教學過程:一、故事引入有一天,笑笑和淘氣來到停車場,笑笑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