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飛的烏龜》教案1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出現的15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進行說話練習。2、學習朗讀課文,進行情感滲透。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朗讀、理解、感悟能力。培養(yǎng)學生追求理想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對小動物的同情心、愛心。教學重點:學習本課的生字詞語、句子練習。教學難點
2024-12-06 04:07
【摘要】想飛的烏龜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單元11愿望想飛的烏龜文峰小學張啟燕猜謎語身穿硬殼袍,縮頭又縮腦。水里四腳劃,岸上慢慢爬。想飛的烏龜烏龜傷心棍子一根一端于是感覺田野忍不住
2024-12-19 03:27
【摘要】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想飛的烏龜》教案教案示例教學目的:1.認讀本課15個生字,指導書寫“前”字。用“開”和“喊”兩個字組詞。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對于能讀出感情的字生及時表揚。教學重點、難點:1.學會本課15個生字。2.創(chuàng)設情景,發(fā)散思維,進行想象,想辦法幫想飛的烏龜飛上天。培養(yǎng)學生
2024-12-11 06:27
【摘要】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想飛的烏龜》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讀課文,激發(fā)、鼓勵和發(fā)揮學生的想象。 2、能夠用“誰從什么地方怎么樣”說一句話。 3、調動學生學習...
2024-12-03 22:32
【摘要】《看花燈》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運用綜合的識字方法,認識本課15個生字,會寫8個字,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背誦兒歌,并通過朗讀和背誦,充分理解兒歌內容,使學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感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魅力,體會兒歌的韻律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學重難點:1
2024-11-27 14:34
【摘要】(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教案插秧教學內容:學習《插秧》這首兒歌,認識6個生字。學生學習過程:一、導課:同學們,春姑娘回來了,大自然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把你畫的春天的景色說給大家聽好嗎?春天是播種插秧的季節(jié),讓我們一起看看農民伯伯在干什么?二、新授:1、(放音樂,老師朗誦兒歌)要求:邊聽邊看,標出你還不認識
2024-12-06 13:07
【摘要】我的名字教學目的:、會寫七個字,學習新的筆畫橫折折折鉤?!俺砷L”的含義在于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盡到社會責任。、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難點:、背誦課文,理解“成長”的含義在于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盡到社會的責任。“小雷鋒、紅領巾”等稱呼的褒揚之義。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過程:
【摘要】《雨鈴鐺》說課稿何春英一、教材分析:《雨鈴鐺》是北師大版第十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本單元以“雨”為中心,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在了解一些自然知識的同時,激發(fā)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在品味文章音韻美的同時,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感情。本篇課文語言簡練、生動、富有童真,是本單元的引導性課文,也是豐富學生
2024-11-27 04:43
2024-12-07 21:21
【摘要】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想飛的烏龜》說課教案 一、說教材: 〈〈想飛的烏龜〉〉是北師大版第一冊語文夢想單元第二篇主體課文。它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除了安排識字、寫字等基礎知識,還...
2024-12-07 02:50
【摘要】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想飛的烏龜》課件【三篇】 【篇一】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想飛的烏龜》課件 教學目標: 1、通過學文,鞏固已學過的”龜”、”叼”等11個生字,會寫”想”、”要”等...
2024-12-04 04:55
【摘要】《冬冬讀課文》教學設計教學目的:1、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友情的美好和可貴。2、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識記15個生字。3、學習“辶”旁,歸納“讠”旁。4、能工整地寫出文中要求掌握的八個生字。教學難點:偏旁部首,尤其是“辶”旁的書寫。教學重點: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友情的珍貴,培養(yǎng)互助互愛、真誠相待的美德。教學
2024-12-06 10:27
【摘要】車的世界救護車灑水車公共汽車小轎車無軌電車小轎車救護車公共汽車無軌電車灑水車這些車哪些地方相同?方向盤車燈座位車門車窗車輪公共汽車灑水車無軌電車救護車小轎車它們又有什么不同?自行車摩托車
2024-12-20 16:34
【摘要】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張曉燕猜一猜猜一猜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里看不見。鈴鐺língdāng讀一讀沙沙響房檐水珠一串鈴鐺招呼蓋新房shāshāxiǎngfángy
2024-12-20 16:35
【摘要】丁丁寫字自讀要求:一讀課文:標出小節(jié)序號。二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自讀反饋:通過自讀,你和哪個生字交上了好朋友?我會讀:拿紙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