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節(jié)功檢測目標1.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會分析一些做不做功的實例.2.理解功的計算公式,并會用功的公式進行有關的簡單計算.3.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應知應會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1)(2)
2024-12-06 16:54
【摘要】第三節(jié)功學習目標: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W=FS,并能進行相關計算,知道功的單位(是焦J)。,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有克服困難的信心,能體驗戰(zhàn)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的喜悅。,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欲望。學習重點: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024-11-27 01:56
【摘要】中小學課件第九章簡單機械功第三節(jié)功中小學課件他們做功了嗎?課前導入想一想中小學課件學習目標學習目標(1)知道機械功的概念;(2)掌握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3)理解功的計算。中小學課件新知探究(1)都有力作用在物體上;(2)在力
2024-12-16 11:39
【摘要】阿基米德原理要點點擊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嘗試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浮力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快樂自主學習一、選擇題1.下列關于浮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物體浸沒在水中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B.同一木塊分別漂浮在水面和酒精上,在酒精面上受到的浮力小于在水面上的
2024-12-06 12:37
【摘要】第四節(jié)功率一、選擇題1、關于功率概念的理解,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功率大的機械做的功多B、功率大的機械做功時用的時間少C、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的功越多,則功率越大D、省力多的機械功率大2、甲、乙二人的體重相同,同時從一樓開始登樓,甲比乙先到三樓,則他們二人()A、做的功相同,但甲的功率較大
2024-12-06 03:11
【摘要】一、動能[課堂鞏固]1、一個物體如果具有了對別的物體的本領,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量,或者說具有。2、一個物體具有的能越多,那么這個物體對別的物體做功本領就。3、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物體的動能大小與物體的和物體運動的都有關系,
2024-12-06 09:16
【摘要】《浮力》鞏固練習一、選擇,松開手后,氣球從池底開始上浮,最后浮出水面,在此運動過程中氣球所受的浮力()D.先不變后變大2.如圖所示,當彈簧測力計吊著圓柱體,從底部接觸水面開始緩慢到完全沒入水中到底部A的過程中,以下能表示圓柱體所受浮力F浮與浸入水中深度h關系的圖象
【摘要】第二節(jié)滑輪1.圖1甲和乙都是由一只定滑輪和一只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但是它們有不同點。請回答:(1)滑輪組能改變動力的方向,而滑輪組不改變動力的方向;(2)甲滑輪組有段繩子承擔物重,乙滑輪組有段繩子承擔物重,滑輪組更省力些;2.如圖2所示,繩及滑輪重不計,繩與滑輪的摩擦
2024-12-06 12:36
【摘要】二、勢能一、填空題1.大卡車和小轎車以相同的速度在平直的路面上行駛時,具有的動能大,這兩輛汽車都行駛到同一坡頂時大卡車具有的勢能小轎車具有的勢能。2.在地面上滾動的足球具有能,拉伸的橡皮筋具有能,舉在手中的物理書具有能,空中正在飛行的飛機具有
2024-12-06 09:15
【摘要】一、動能授課人學科物理課型新授時間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知道物體的動能2、能舉出物體具有動能的實例3、能簡單解釋生活中的動能過程與方法目標1、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2、經(jīng)歷影響動能大小
【摘要】資源信息表標題第四章*功的原理關鍵詞功的原理機械效率描述本教學設計包括:一、教學任務分析二、教學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教學資源五、教學設計思路六、教學流程七、操作案例學科初中物理八年級
2024-11-27 04:49
【摘要】三、浮力的利用1.停在海里的小游艇總重×104N,它受到的浮力大小為_________N;它排開海水的體積為___________m3(海水的密度海水=×103kg/m3,取g=10N/kg)。2.一小球所受的重力為5N.體積為5×10-4m3。將它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大小為_________N(取
2024-12-06 09:14
【摘要】第五節(jié)滑輪導學案(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能區(qū)分定滑輪與動滑輪2.能說出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作用3.會用杠桿平衡條件分析定滑輪與動滑輪特點4.會分析動滑輪及滑輪組的省力情況,并能進行有關計算學習重點:知道滑輪的實質(zhì)及特點。學習難點:運用杠桿知識分析定滑輪與動滑輪的特點。學習準備1、杠桿的平衡條件
2024-11-27 04:15
【摘要】一、動能一、教學設計思想本節(jié)課設計立足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路,由生活實例分析引入動能的概念,進而誘發(fā)學生產(chǎn)生學習動能的動機。以學生探究“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為主線,在教學過程中盡力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具有求知的欲望,積極探索問題的答案,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大大地提高了能力,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活
【摘要】第一節(jié)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2.過程與方法(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jīng)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xiàn)象。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認識力、探索力的興
2024-11-26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