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得出 ∠ A D O = 90 176。 OB = 2 , 求 BD︵的長. 【思路點撥】 ( 1) 連結(jié) OD , BD ,由切線的性質(zhì)得到 ∠ ABO =90176。 一動點 O 在射線 AB 上運動 ( 點O 與點 A 不重合 ) , 設(shè) OA = x , 如果半徑為 1 的 ⊙ O 與射線 AC 有公共點 , 那么 x 的取值范圍是 ( C ) A . 0 x ≤ 1 B . 1 ≤ x 2 C . 0 x ≤ 2 D . x 2 考點二 切線的性質(zhì)與判定 ( 2 0 1 6 BC = AC n; ( 7) 圓心角=360 176。 n ; ( 5) 內(nèi)角=( n - 2 ) 180 176。n; ( 4) 面積: Sn=12an an; ( 3) 邊心距: rn= Rn s i n180 176。 , ∴ CG = OG = 2 , ∴ FG = 2. 在 Rt △ OGE 中 , ∠ E = 30 176。 , ∴∠ O C E = 45 176。 , ∴∠ E O C = ∠ D A O = 1 05 176。 ∠ E = 30 176。 , ∴△ APD ∽ △ A B F , ∴APAB=PDBF, ∴34=3BF, ∴ BF =4 33. 8 . ( 2 0 1 7 衢州 ) 如圖 , 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 系中, ⊙ A 的圓心 A 的坐標(biāo)為 ( - 1 , 0 ) , 半徑為 1 , 點 P 為直線 y =-34x + 3 上的動點 ,過點 P 作 ⊙ A 的切線 , 切點為 Q , 則切線長 PQ 的最小值是 . 【解析】 如圖 , 作 AP ⊥ 直線 y = -34x + 3 , 垂足為 P , 作 ⊙ A 的切線 PQ ,切點為 Q , 此時切線長 PQ 最小 . ∵ A的坐標(biāo)為 ( - 1 , 0 ) , 設(shè)直線與 x 軸、 y 軸分別交于 C , B , ∴ B (0 , 3 ) , C (4 , 0 ) , ∴ OB = 3 , AC = 5 , ∴ BC = OB2+ OC2= 5 , ∴ AC = B C . P 在 △ A PC 與 △ B O C 中 ,???∠ A PC = ∠ B O C ,∠ ACP = ∠ BCO ,AC = BC , ∴△ A PC ≌△ B O C , ∴ AP = OB = 3 , ∴ PQ = 32- 12= 2 2 . 答案: 2 2 7 . ( 2 0 1 6 . 5 . ( 2 0 1 8 臺州 ) 如圖 , AB 是 ⊙ O 的直徑 , C 是 ⊙ O 上的點 ,過點 C 作 ⊙ O 的切線交 AB 的延長線于點 D . 若 ∠ A = 32 176。 則 ∠ B O D 的度數(shù)是 70 176。金華 ) 足球射門 ,不考慮其他因素,僅考慮射點到球門 AB 的張角大小時 , 張角越大 , 射門越好.在如圖所示的正方形網(wǎng)格中 , 點 A , B , C , D , E 均在格點上 , 球員帶球沿 CD 方向進(jìn)攻 , 最好的射點在 ( ) A . 點 C B . 點 D 或點 E C . 線段 DE ( 異于端點 ) 上一點 D . 線段 CD ( 異于端點 ) 上一點 【解析】 如圖 , 連結(jié) EB , EA ,DA , DB , CA , CB , 作過點 A , B , D的圓 , 可以確定點 E 在圓上 , 點 C 在圓外 , 根據(jù)圓周角及圓外角的性質(zhì)可以確定 ∠ AEB = ∠ A D B ∠ ACB , ∴ 最好的射點是線段 DE ( 異于端點 ) 上一點 , 故選 C . 答案: C 3 . ( 2 0 1 8 D . 65176。 B . 40176。 ∠ A = 25 176。第六章 圓 第 19課時 點、直線和圓的位置關(guān)系 浙江考情分析 三年中考精選 1 . ( 2 0 1 6 湖州 ) 如圖 , ⊙ O 是 Rt △ AB C 的外接圓 , ∠ ACB =90 176。 過點 C 作 ⊙ O 的切線 , 交 AB 的延長線于點 D ,則 ∠ D 的度數(shù)是 ( B ) A . 25 176。 C . 50176。 2 . ( 2 0 1 6 湖州 ) 如圖 , 已知 △ ABC 的內(nèi)切圓 ⊙ O 與 BC 邊相切于點 D , 連結(jié) OB , O D . 若 ∠ ABC = 40 176。 . 4 . ( 201 8 則 ∠ D= 26 176。寧波 ) 如圖 , 正方形 ABCD 的邊長為 8 , M 是 AB 的中點 , P 是 BC 邊上的動點 , 連結(jié) PM , 以點 P 為圓心、 PM 長為半徑作 ⊙ P .當(dāng) ⊙ P 與正方形 ABCD 的邊相切時 , BP 的長為 . 【解析】 如圖 ① , 當(dāng) ⊙ P 與 CD 邊相切時 , 設(shè) PC = PM = x .在Rt △ PBM 中 , ∵ PM2= BM2+ PB2, ∴ x2= 42+ (8 - x )2, 解得 x = 5 ,∴ PC = 5 , BP = BC - PC = 3. 如圖 ② , 當(dāng) ⊙ P 與 AD 邊相切時 . 設(shè)切點為 E , 連結(jié) PE , 則 AD ⊥ PE , ∴ 四邊形 C D E P 是矩形 . ∴ PM= PE = CD = 2 BM , ∴ BM = 4 , PM = 8. 在 Rt △ P B M 中 , PB =PM2- BM2= 4 3 . ∴ BP 的長為 3 或 4 3 . 答案: 3 或 4 3 6 . ( 2 0 1 7 衢州 ) 如圖 , AB 為 ⊙ O 的直徑 , 弦 CD ⊥ AB , 垂足為 P , 直線 BF 與 AD 的延長線交于點 F , 且 ∠ AFB = ∠ ABC . ( 1) 求證:直線 BF 是 ⊙ O 的切線; 證明: ∵∠ AFB = ∠ ABC , ∠ ABC = ∠ A D C , ∴∠ AFB = ∠ AD C . ∴ CD ∥ BF , ∴∠ A PD = ∠ ABF . ∵ CD ⊥ AB , ∴ AB ⊥ BF , ∴ 直線 BF 是 ⊙ O 的切線 . ( 2) 若 CD = 2 3 , OP = 1 , 求線段 BF 的長. 解: 如圖 , 連結(jié) OD , ∵ CD ⊥ AB , ∴ PD =12CD = 3 . ∵ OP = 1 , ∴ OD = 2. ∵∠ P A D = ∠ BAF , ∠ A P D = ∠ A B F = 90 176。金華 ) 如圖 , 已知 AB 是 ⊙ O 的直徑 , 點 C 在 ⊙ O 上 ,CD 是 ⊙ O 的切線 , AD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