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分子中- COOH數(shù)目 > - NH2 數(shù)目。 蛋 白 質(zhì) 酶水 解氨 基 酸α約 2 0 多 種 H 2 N C H 2 C O O H甘 氨 酸 2. 堿性氨基酸: 分子中 - NH2和 - COOH的數(shù)目相等。 C O O HHRH 2 NP450 ◆ 氨基酸命名 氨基酸的系統(tǒng)命名是把氨基作為取代基,羧酸作為母體,稱為氨基某酸。 二、氨基酸 ?氨基取代羧酸分子中烴基上的氫形成的取代酸 。 ?羥基距羧基距離越近酸性越強 。 ?羥基酸兼有醇和羧酸的性質(zhì),同時兩個基團互相影響,又使羥基酸具有一些特性。 ?BrZnCH2R親核性比 Grignard試劑小,不活潑 ,不會進攻酯中的羰基。 羥基在芳環(huán)上的芳香族羧酸稱為酚酸。 C H 3 C H C O 2 HO H O HC O 2 H乳 酸 ( 醇 酸 )水 楊 酸 ( 酚 酸 ) 羥基連在羧酸的飽和碳原子上稱為醇酸,根據(jù)羥基與羧基的位置關(guān)系,可稱為 α, β, γ …… 羥基酸。 取代酸往往還表現(xiàn)出一些新的特性 。 ?鹵代酸 、 羥基酸 、 羰基酸及氨基酸等是重要的取代酸 。 不能用腈水解的方法 ? R M g X + C O 2 R C O O M g X H+R C O O HH2 O干 醚 ——制備減少一個碳原子的羧酸 R (H ) COCH 3 X 2N a O HR ( H ) COO N a + CHX 3將下列化合物按酸性增強的順序排列: a. CH3CH2CHBrCO2H b. CH3CHBrCH2CO2H c. CH3CH2CH2CO2H d. CH3CH2CH2CH2OH e. C6H5OH f. H2CO3 g. Br3CCO2H h. H2O 167。 ( C H 3 ) 3 C B rM g C O 2H 2 O / H+( C H 3 ) C M g B r( C H 3 ) 3 C C O O H( C H 3 ) 3 C C O M g B rO純 醚?由鹵代烴通過制備格氏試劑再得到比原來鹵代烴多一個碳原子的羧酸。1 5 0 C+?腈可用 伯、仲鹵代烷與氰化鈉 (鉀 )反應(yīng)得到,再經(jīng)水解后可以得到 比原來的鹵代烴多一個碳原子的羧酸 。 R C O O C H 2R C O OR C O O C H 2N a O H H2 O3 R C O O N a +R C O O HH+ C H2 O HC H O HC H 2 O HC H?羧酸的合成方法 1).烯烴的氧化 R C H = C H 2K M n O 4H + R C O O H + C O 2 + M n2 + 2).芳環(huán)側(cè)鏈的氧化 CH 2 CH 3( C H 3 ) 3 CC O O H( C H 3 ) 3 CKMnO4 / H+ 4).伯醇和醛 的氧化 :常用的氧化劑有 KMnO4/H2SO4, K2Cr2O7/H2SO4 R C H 2 O H R C H O R C O O H[ O ] [ O ]3).萘環(huán)的氧化開環(huán) : KMnO4(K2Cr2O7)/H2SO4 N H2C O O HC O O HOOO苯 酐[ O ]? ? 腈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可水解成羧酸 。 ?只有還原能力特別強的試劑 ( 如氫化鋁鋰 ) 可使 羧酸還原成伯醇 , 但不會影響分子中 的碳 碳雙鍵 。 R C C=OO HHHαα H 鹵 代C H 3 C O O H + C l 2 C l C H 2 C O O H回 流C l 2 , P一 氯 乙 酸 α鹵代酸是一種重要的取代酸,它可以發(fā)生與鹵代烴相似的親核取代或消去反應(yīng),從而轉(zhuǎn)變成其它的取代酸。H O O C C H 2 C O O H C H 3 C O O H + C O 21 4 0 CC H 3 C C H 2 C O O HOC H 3 C C H 3 + C O 2O? 丁 酮 酸 酯 ( 乙 酰 乙 酸 ) ?羧基與羰基相似 , 能使 α氫活化 , 但活化作用比羰基小 ,羧酸的 α氫活性較低 。如果羧酸的 α碳上連有較強 吸電基時,加熱至 100200℃ ,脫羧反應(yīng)較易進行; C C l 3 C O O H C H C l 3 + C O 21 0 0 ~ 1 5 0 C176。 (4) 酰胺的生成 羧酸與 NH3或 RNH R2NH作用,生成銨鹽, 然后加熱脫水生成 酰胺或 N取代酰胺 。 R O H 在酸性介質(zhì)中,叔醇易發(fā)生消除反應(yīng),生成烯烴。 R O H > >2 176。 31 8R C=O 1 8O C R ’ 3 ◆ 羧酸結(jié)構(gòu)的影響: 羧酸分子中烴基增大,空間位阻 ↑,不利于 ROH的進攻,酯化速率 ↓。1 8+H +R C=OO R ’1 8+ H 2 O 叔醇 與羧酸的酯化是按 烷氧鍵斷裂 進行的。烷 氧 鍵 斷 裂 經(jīng)同位素標記醇的辦法證實: 伯醇和仲醇 與羧酸的酯化是按 酰氧鍵斷裂 進行的。 R C=OO H H O R 39。 R C O O H + R ’ O H H + R C O O R ’ + H 2 O 酯化反應(yīng)是典型的可逆反應(yīng),為了提高酯的產(chǎn)率, 可根據(jù)平衡移動原理,或增加反應(yīng)物濃度,或減少生成物濃度,使平衡向右移動。 R C =OX + N a O C =OR ’ △ R C =OC =OR ’O + N a XC H 3 C =OO + C =OR△ R C =OC =ORO + 22 O H2 C H 3 C =OO H 某些二元酸,只需加熱即可分子內(nèi)脫水 生成五元 環(huán)或六元環(huán) 的酸酐。 羧酸的分子間脫水只適用于制備簡單酸酐。 除 HCOOH外,羧酸與脫水劑 [P2O5或 (CH3CO)2O]共熱,兩分子羧酸則發(fā)生分子間脫水生成酸酐。 N O 2C O O H + S O C l 2N O 2C O C l + S O 2 + H C l (2) 酸酐的生成 選用何種方法,取決于原料、產(chǎn)物與副產(chǎn)物之間的 沸點差 (沸點差越大,越容易分離 )。如: + P C l 3 + H 3 P O 33 C H 3 C O O H 3 C H 3 C O C l 亞磷酸不易揮發(fā),故該法適用于制備低沸點酰氯??偡Q為 鄰位效應(yīng) 。 取代基在 對位時可通過誘導(dǎo)效應(yīng)或共軛效應(yīng) 影響苯甲酸的酸性 ,而在 間位時則只通過誘導(dǎo)效應(yīng) 起作用。 CH3 CH2 CH2CO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