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威脅還沒有足夠大的時候,我們還會再等等。 ——柏布里阿斯 最終說教不成,雙方都有意地減少與對方溝通的可能性。 互動行為(一):為什么不聽我的 我們勸說,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是正確的,而正確的東西對方就應該聽。 行為: 不系安全帶 后果: 死亡或受傷 便于在收費站交費 節(jié)省時間 比較舒服 可以隨意移動身體 衣服不會被壓皺 P/N I/F C/U N P P P P P F I I I I I U C C C C C 前因: 親眼目睹了意外事故;被要求系上安全帶;看見了警察。 在行為發(fā)生之后進行干預(持續(xù)行為) 你可以讓行為反復發(fā)生。 ? 我習慣了不這樣做 …… 練習 2 究竟什么影響了我們的行為? 人們的行為取決于行為發(fā)生時出現在他 們身上的情況。(或相反) ? 當我們認為做了之后不會有什么作用時。 ? 無意中這么做了 …… 練習 1 我們?yōu)槭裁磿蛔餍袆幽兀? ? 有人告訴我說不要做。 ? 當我們認為行動可以逃避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情時。 我們?yōu)槭裁磿兴袆樱? ? 有人告訴我應該這么做時。 行 為 學 基 礎 什么是行為? 行為:指一個人做了什么。通常可以分為語言行為和動作行為兩種。 ? 當我們認為行動會帶來好處時。 ? 習慣這么做了。 ? 當我們認為做了會對自己不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