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自己提出哪怕一個問題都比教師提十個問題更有意義,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學會質疑,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從而解決學生“沒問題可提”的問題,切實增強學生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面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我們老師要做發(fā)現(xiàn)“千里馬”的“伯樂”,而不要固步自封,做井底的青蛙。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在師生互動中生成的,教師處理學生回答的技巧將直接影響提問的質量與數(shù)量。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無非就是教師的“一言堂”,久而久之,讓不少學生的學習越來越被動,甚至不愿學,厭學,而新課改強調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追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共同發(fā)展,課堂成為此種“多邊活動”進行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從而要求提問的方向與層次具有多向,立體的特點,可以師問生答,也可以生問師答,生問生答,讓多向的思維交流在課堂生營造出一種自然活躍的氣氛,有益于激發(fā)和調動學生思維的活動性,也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與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既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那份精力,現(xiàn)實條件也不允許。2.利用課堂觀察,尋找學生的學習起點在課前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符合學生的現(xiàn)實知識水平,有利于課堂的順利進行。我在自己平常教學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對學生一星期下發(fā)一張問卷調查表,試圖從調查表中獲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正如維果茨基所說的“好的教學,應當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如果最近發(fā)展區(qū)過大,則使學生覺得學習過于困難,失去進一步學習的信心;反之,則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具體研究過程如下:“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在知識的建構過程中,其已有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的距離將極大地影響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谝陨系恼J識,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包括知識起點、情感起點、掌握過程和方法起點)來設計課堂提問。在語文課堂上,常常會聽到老師隨心所欲地提出一些學生無所適從的問題,師生泛泛而談,對文章或段落理解不夠深入,從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沒有問題、看似一帆風順的課堂,才是虛假的、低效的課堂。教學起點在哪里?籠統(tǒng)地說應在“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之處;具體地說,學生初讀課文后,在談感受時已知、已懂、已有所感悟的,就不必再講再問了,教學起點應從學生質疑、從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始。【關鍵詞】:找學習起點進行有效提問崔巒教授在全國第六次閱讀教學研討會上的總結發(fā)言中提到:“閱讀教學找不準起點,抓不住重點,看似一帆風順,沒有波瀾,沒有問題,實際上問題很大?!敝挥凶寣W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獨立的去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切實的體現(xiàn)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傮w來說,對于課堂提問的教學方式,教師面臨著挑戰(zhàn)。”有的則是提出與所教內容不相稱的問題:“為什么沙灘上的小朋友不去劃船?”等等。例如,在教學第一冊“15的認識”時,在主題圖出示后,可啟發(fā)學生仔細觀察,提示學生“看著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們有的直接表示圖意:“圖上有一把太陽傘。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明確提問不僅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是學生的權利;其次,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條件,營造質疑的機會,讓學生學會提問并提出不同的問題。新課程提倡的探究學習就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第五、鼓勵學生質疑,注意讓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并生成問題。這樣只顧流程,不顧評價,只會起到負面的效果。第四、關注學生的回答,并及時的作出評價和訂正。所以,提問后教師應該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切實經歷學習的過程,在思考過程中發(fā)現(xiàn),探究,研究。很多教師在提問過后缺乏等待的技巧,或是因為擔心學生思考的時間過長影響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而直接把答案說出來,這樣提問不但起不到引導學生認識的作用,還會使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失去興趣,起到逆反作用。其實,每個學生都希望老師的目光能在自己的身上停留,如果教師在提問時能夠面向全體學生,針對后進生的學習基礎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來激勵和引導,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大多數(shù)教師提問時都由學生齊聲回答,就算指名也只是局限于少數(shù)優(yōu)生,這樣課堂氣氛看起來確實很好,但實際效果卻差強人意。四是問題要具有情境功能。二是應當具有思考價值,即問題要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和廣度,需要學生歷經真實的思考,運用多種思維方式的組合進行苦苦思索、探究后,才能尋求到問題的結果;要適合學生的思維水平,應當讓絕大多數(shù)同學經過思考后都能解決問題,并且讓那些學習基礎或能力暫時較差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或同學的幫助下也能夠不同層次的解決問題。學生可以不必為琢磨問題的內涵而費盡周折,可以直接關注問題所導向的學習領域或學習空間。在這樣的問答中學生的思考時間只能用秒來計算,可想而之,這樣的問題究竟有何價值可言呢?而這也正從側面反映出當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許多教師還沒有搞清楚課堂提問的目的,沒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問題”。提問的數(shù)量不等于質量,問題多不等于效果好。致使學生雖然熱情參與了,卻不知自己所學的是什么。但很多教師課堂提問的技術性和有效性在教師教學發(fā)展上的體現(xiàn)并不成功,甚至把傳統(tǒng)的“滿堂灌”變?yōu)椤皾M堂問”,用“知不知”、“是不是”、“對不對”、“怎么樣”、“好不好”之類毫無啟發(fā)性的問題充斥課堂。如:提問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可以集中學生的思維注意力、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生的質疑能力。問題的發(fā)現(xiàn)與提出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關鍵因素,多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而當他們費盡周折地解決了這個“為什么”的時候,成功便產生了,世界也就得到了一份饋贈。第五、鼓勵學生質疑,注意讓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并生成問題。第三、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第四篇: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倪媛媛【摘 要】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第一、要改變課堂上無效提問過多的現(xiàn)象。課堂提問的最高境界應是激發(fā)學生自主地發(fā)問。課時有盡而課堂無窮,提問有窮而思考無限。結合我國教育教學實際,我們的問題教學策略真正應定義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有目的地提出系列不同類型的問題和任務,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積極探索、實踐體驗、解決問題,以便深層理解并掌握和運用基本知識,有效地解決問題,實現(xiàn)從能力到人格的整體發(fā)展,成為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學習者。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設計一些難度適宜的問題,給后進生提供回答的機會,使他們也獲得成就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以此達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而對后進生來說,則嚴重挫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時間長了,差生就會認為舉手也有專利,以后即使碰到會的問題,他們也無動于衷,仿佛局外人。其實,參與課堂的只是極少數(shù)好學生,而大多數(shù)的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在飄飄然、昏昏然、迷迷糊糊中過日子。4.課堂提問應兼顧各種層次的學生課堂提問應該堅持全面發(fā)展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1.In our solar system,there are eight planets circle around the sun.What are they? 2.Do you know any idea about how life began on earth? 3.How did the universe begin according to a widely accepted theory? 4.How did the earth form? 5.What was funda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on the earth? 6.List the living things that appeared on the earth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development of life.7.What problem is caused by human beings? 8.As students.what should we do to solve the problem?這些問題設計從調動學生已有認知開始,到表層理解課文,最后提升到認識,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如在學習Module3 Unit 4: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這一課時,因為本課是一篇科技性的文章,內容較難,生詞量也較大。二者都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提問最忌過難或過易。3.課堂提問難度要適當問題難度是指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適當就是問題要切合實際。在課文學完之后,圍繞課文,再讓學生進行以下比較:What ale the weakness and strength of the diet in Wangping’s restaurant?What are the weakness and strength of the diet in Yong Hui’s restaurant?因為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知識體驗,在基本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就比較容易地作出了對比,但是僅僅了解并不夠,學生應在此基礎上進行反思,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在教學Module3 Unit2.Healthy Eating課文時,首先讓學生利用在Warming—up中已討論的三種食物的作用,進行小組討論:What do you think should go into a good meal?通過討論,使大家意識到好的飲食應該包括哪些方面。少問或不問與目標無關的問題,而對具有統(tǒng)領作用,突出重點的問題,要問實問透。脫離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