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憤》教案教學設計學科語文教材名稱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課題《書憤》年級高二學期上期學段第5學段教學目標、知人論世的方法分析詩人情感。,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力。挖掘了詩歌
2024-12-02 22:25
【摘要】人教新課標版高二《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蜀相》《書憤》同步訓練題一、基礎知識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黃鸝.()顛.()沛.()柏.()森森捷.()報衰鬢.()斑.()白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2024-12-02 11:09
【摘要】《虞美人》教案一.課程分析中國是個詩歌充盈的國度,因而學習如何分析和鑒賞一首詩歌,也是我們每個中學生所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而且這也是高考中一定會涉及到的一項能力測試。本單元是古典詩歌單元,主要內容是介紹了唐詩宋詞元曲中的一些名篇,所以在學此篇之前,大家已具備了一定的鑒賞詩歌的能力?!队菝廊恕穼儆诒締卧卣归喿x部分的內容,他是南唐后主李煜生命中最后的一
2024-12-02 20:24
【摘要】《項羽之死》教案授課老師:陳蘭貞地點:高二(15)班指導老師:肖方泉一、教學目標:1、培養(yǎng)文言文自學能力:梳理知識點、確認重點字詞句;借助書下注解和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學會交流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共同進步。(第一課時)2、把握文章內容,聯(lián)系舊課文,掌握評價歷史人物形象的方法。二、重難點:[
2024-12-02 05:54
【摘要】《閣夜》學案學習目標:1、探討杜甫詩的風格2、在反復誦讀中把握詩風,體會詩意。相關知識:1、背景簡介《閣夜》是大歷元年(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閣時所作。當時西川軍閥混戰(zhàn),連年不息;吐蕃也不斷侵襲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鄭虔、蘇源明、李白、嚴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杜甫以老病之身仍在不斷地遷徙飄蕩,他憂時傷亂
【摘要】《湘夫人》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部分字詞的讀音,注意幾個意思為第三段“水邊”的字2.能力目標:能分析文中“比興”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虛幻景象描寫的用意理解楚辭中語言獨特的“兮”式結構3.情感目標把握男女水神悲歡離合之情二.教學
2024-11-23 02:25
【摘要】《閣夜》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二選修)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來源:.Com]了解杜甫的詩歌風格,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積累名句。過程與技能:把握詩歌風格,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想象、欣賞,領會詩歌內涵。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教學重點:1、探討杜甫詩的風格[
2024-11-23 16:05
【摘要】《虞美人》學案學習目標:1.鑒賞李煜詞深遠的意境美和真摯的情感美。2.感受李煜詞中的亡國之恨,故國之思。[來源:學#科#網Z#X#X#K]3.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來源:學科網]學習重點:[來源:]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2.感受李煜詞中的亡國之恨,故國之思。[來源:
【摘要】《庖丁解?!方贪敢弧⒔虒W設計:[來源:學科網][來源:學科網ZXXK]1.要求學生在課外自讀《庖丁解牛》,必須做到: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通讀課文,達到可以較流暢的誦讀要求;勾出“自讀提示”及課文中有關文學文化常識、主旨、好句好段等內容;記下疑難問題。2.通過課堂(45分鐘)檢查學生自讀情況,并指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摘要】虞美人李煜朗誦欣賞品味意象品味關鍵詞本詞小結欣賞歌曲課堂練習鑒賞名句導入新課知人論世賞析手法品味情感合作探究歸納方法這是一個帝王的故事。一個失敗的帝王,卻有許許多多的人在懷念、在贊美。因為,他又是那個
2024-11-23 18:25
【摘要】杜甫杜甫,字子美,他授檢校工部員外郎,故稱杜工部,又授左拾遺(諫官),故又稱?杜拾遺?。他的詩反映唐安史之亂前后的社會現實,故有?詩史?之稱。他的詩表達悲天憫人情懷,濟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詩圣?之稱,并被推崇為現實主義詩派的代表。他與李白并稱為?李杜?,他更被宗代江西派奉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摘要】《夜歸鹿門歌》教案1(會員上傳)教學目標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本詩的創(chuàng)造背景和創(chuàng)造目的.[來源:學,科,網]2、品味詩歌,并背誦全詩.3、結合詩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詩歌的內涵.4、感知詩歌的意境,感受詩人的灑脫的胸懷以及隱逸的情懷志趣.[來源:Z+xx+k.Com]教學重難點:1
【摘要】《長恨歌》學案一.學習目的:1.學會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詩歌主題。2.掌握詩歌寫人、抒情所采用表現手法。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難點:詩歌的主題。三.學習過程:第一學時一.作者簡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
2024-12-02 20:25
【摘要】《長恨歌》教案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從理性的角度去理解把握詩歌的主題。過程與方法1、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誦詩歌。2、討論分析詩歌的主題,把握詩人的情感態(tài)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價值觀。教學重難點和課時安排1、教學重點: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從理
2024-11-23 07:39
【摘要】教學重點: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體會詩人的豐富而復雜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1.理解詩歌中寄托的詩人的思想感情2.夢境對于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唐玄宗天寶三年(744),李白因遭排擠,離職去京。第二年,由東魯(山東)南游吳越,行前寫了這首詩與朋友作別,因而此詩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