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
2024-11-15 21:04
【摘要】第10課蘇軾詞二首鑒賞寶典情景關系情與景的關系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描寫之景與作者的情相一致,即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是正襯關系;一種是描寫之景與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是反襯關系,可以更增一倍的哀或樂。以樂景寫哀情如韋莊的《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2024-11-14 00:38
【摘要】第5課蘇軾詞兩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知識與能力進一步了解蘇軾其人;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熟讀并背誦這兩首詞;了解作者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風格;感受、品味詞的意境、情韻。過程與方法理解詞中烘托和映襯手法的運用。分析兩首詞的主旨;從詞句入手,體會煉句的妙處,進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把握詞中的意
2024-11-15 05:54
【摘要】?基礎自主預習?學業(yè)達標評價?素能綜合檢測一、閱讀《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完成1~5題?!皝y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穿”字,表現了山崖“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氣勢。B.“拍”字不僅給
2024-11-14 00:40
【摘要】第7課李商隱詩二首鑒賞寶典擬人擬人是把物當作人來寫,可以使描繪生動形象,表意更加豐富。如劉頒的《新晴》:“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詩中將“南風”人格化,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表現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寧靜恬適的心情,以及對南風“惡作劇”
2024-11-15 21:05
【摘要】比較賞析詩詞二首觀滄海如夢令主講人:謝欣佑成都市第三十中學匯報課課件目錄觀滄海曹操簡介觀滄海朗讀如夢令李清照簡介如夢令朗讀比較作業(yè)畫面第一組畫面第二組返回畫面第一組返回畫面第二組返回曹操(155-220):
2024-11-14 07:45
【摘要】第1單元氣象恢弘的初盛唐詩歌第1課李白詩二首鑒賞寶典對比詩歌中的“對比”,是指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現某種意境或情感。比如李白的《越中覽古》:“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詩人給我們展示了兩幅畫面:一幅是越王大敗吳國,勝利凱
2024-11-15 01:09
【摘要】第一篇:《蘇軾詞二首》教案 《蘇軾詞二首》教案 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教育目標】 1、了解蘇軾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詞風。 2、誦讀、品味關鍵詞句,體會詩詞的意境。 3、比較閱讀感受蘇軾豁達豪邁的精...
2024-10-25 14:22
【摘要】第一篇:《蘇軾詞二首》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了解懷古詞的特點。,理解詩歌含義,并熟練朗讀背誦。,感受婉約與豪放的不同魅力【教學重難點】 :用文學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體會作者...
2024-11-04 14:13
【摘要】第一篇:《蘇軾詞二首》教案 《蘇軾詞二首》教案 念奴嬌?赤壁懷古 教學目標: 1、了解兩首詞寫作的背景,進一步了解蘇軾生平與思想。2,合作學習,用文學視角解讀詞中景物描寫與詩人情感的關系。3,...
2024-10-24 19:23
【摘要】第一篇:蘇軾詞二首:定風波、水調歌頭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豪放詞的特點 2、了解詞人蘇軾及其作品 3、了解蘇軾詞的特點和成就 4、結合時代背景,準確把握詩歌主旨 二、教學重點 1、了解...
2024-11-14 22:39
【摘要】第13課辛棄疾詞三首鑒賞寶典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fā)的是情感,表現的是情緒,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樂、哀、愁,但我們絕不會把這種情緒看成是一種思想。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可以
2024-11-15 21:03
【摘要】蘇軾詞二首峨嵋共比高。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文傳千古,文藝全才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歌:與江西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繪畫:善畫竹,論畫主張神似蘇門四學士:秦觀
2024-11-22 09:23
【摘要】蘇軾詞二首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文傳千古,峨嵋共比高文藝全才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詩歌:與江西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黃庭堅并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繪畫:善畫竹,論畫主張神似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
【摘要】第7課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聲聲慢》)知識與能力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及其詞作風格;理解婉約派與豪放派作品風格的異同。過程與方法分析這兩首詞的意境及藝術手法;了解詞作風格與社會環(huán)境、個人遭遇的關系;體味詞句中凝聚的感情。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這兩首詞表現出的不同愁緒;理解詞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