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說明]鄧攸(?—326),字伯道,平陽襄陵人。參軍、吏部郎、河東太守。他被石勒所俘虜,攜帶妻子逃出。由于考慮無法兩全,他舍棄親生兒子,而帶侄。以后,他輾轉逃到江東,被東晉元帝司馬睿任命為太子中庶子,后遷任吳。在郡作風清廉,法紀嚴明,深受百姓愛戴。有數(shù)千人牽住他的船進行挽留。以后,鄧攸又歷任待中、吏部尚書、護定將軍、常等職,后遷任尚書右仆射,于晉成帝成和元年去世。子后,妻子一直未再懷孕,當時人感念他的仁義,十分同情,認為是“天道無知”。后,他為皇太子講授《詩經(jīng)》,出任淮南太守。占夢的人認為水邊有女子,是汝字,咬斷盤囊,鄧攸七歲時父親去世,不久,母親與祖母也相繼去世,他守喪九年,以孝著稱。賈混把別人的訴狀及情況拿給鄧攸看,讓他作出決斷。鄧攸被中正品評為灼然二品,任吳王文學,歷任太子洗馬、東海。石勒夜間禁止點火,違犯者要處死。官吏來調(diào)查,胡人就誣陷鄧攸。攸七歲喪父,尋喪母及祖母,居喪九年,以孝致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