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這一死永遠不死,永遠活在我們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的心中。我們北大有一個老校長六七年前去世了,去世以后我們大家都很懷念他,然后我們一年以后搞一個紀念活動,每年寫一篇東西,我也寫了一首詞,寫了一首“江城子”,最后我有一個附記,我說如果一個人活著的時候能夠讓人刻骨銘心的思念,那么他的生命便有了雙倍的價值,如果一個人去世以后還能夠讓人刻骨銘心的懷念,那么他的生命便在活著的人心中延續(xù)。他沒有死,他活在活著的人心中。在座諸君,不知以為然否?謝謝!好了我們詩經(jīng)和楚辭就講這些。第五篇:教學與人文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tài)度,主要是指在先進的人文科學、人文氛圍滋養(yǎng)熏陶下而建立起來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人格模式、道德境界、審美情趣、思維方式、學識才華等精神收獲的總和。教育工作者們通常把人文素養(yǎng)教育看作是關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較好地解決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幫助每個學生在智力、德行、感情、體格等各個組成方面達到完美和諧狀態(tài),從而提高人的整體素質。由此可見,人文素養(yǎng)是個人發(fā)展中起基礎性作用的品質,它對于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很強的滲透力和影響力?,F(xiàn)行的高中英語教材,教學內(nèi)容貼近現(xiàn)代生活,富有較強的時代氣息,許多課文滲透著思想情感的教育,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會產(chǎn)生較強的感染作用。那么,該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呢?一、利用文本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質高中英語課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涉及許多科學技術領域的知識。教材中有關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航天和航海等話題的單元占全書的20%以上,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NSFEC教材中還設計研究...國家教育部曾多次提出:“要把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質作為21世紀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探索,即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由此可見,實施人文素質教育具有緊迫性和重大意義。《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順應時代的要求,在這方面作了根本的調(diào)整,在前言里就提出:“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是培養(yǎng)公民外語素質的重要過程。它既要滿足學生心智和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需求以及高中畢業(yè)生就業(yè)、升學和未來生存發(fā)展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國家的經(jīng)濟建設和科學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因此,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會意義?!毙抡n標將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質教育的理念體現(xiàn)在課程目標之中,從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nèi)容標準、教學建議到評價建議,順應當前外語教育教學的潮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自始至終強調(diào)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質教育,充分體現(xiàn)了當前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最新精神和時代特征,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一、人文素質教育的含義及必要性人文素質是指由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內(nèi)在品質,表現(xiàn)為一個人的人格、氣質、修養(yǎng)等。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將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通過多種形式傳授給受教育者,并配合環(huán).........(摘 要:本文根據(jù)人文素質教育的基本內(nèi)涵定義,指出了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通過例證說明了在綜合英語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可行性。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綜合英語教學大學生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急劇轉變和逐步形成的時期,他們關注自我,關注社會和人生價值,因此,強調(diào)大學生的人格和道德塑造,智慧啟迪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全面提高其人文素質顯得尤其重要。專業(yè)英語教學雖然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進行了諸多改革,對文化學習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更多地強調(diào)語言基礎知識的教授和學生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整體上仍然忽視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對他們?nèi)松^和價值觀的引導,以及道德的培養(yǎng)和塑造。綜合英語課作為專業(yè)英語的主干課程,教材中的課文包含了很多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理應擔當起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的任務。一、人文素質的基本內(nèi)涵教育部在《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文化素質教育,重點是指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對大學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科方面的教育,來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人文素質教育也就是人文精神教育。本質上來說,人文精神是指一種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是揭示人的生存意義,體現(xiàn)人的價值和尊嚴,追求人的完善和自由發(fā)展。人文精神體現(xiàn)了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感等精神層面的追求,因此培養(yǎng)人文精神是大學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大學是養(yǎng)育人文精神的地方。大學人文精神是大學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體現(xiàn)了大學對人的價值和生存意義的關懷。二.在綜合英語教學的幾個主要板塊中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嘗試(一)在詞匯教學中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教師在講授詞匯過程中應該涉及到文化內(nèi)涵,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詞匯的指稱意義,還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詞匯的內(nèi)涵意義,包括褒貶義、詞匯的聯(lián)想意義、比喻意義和詞匯的社會文化特征和時代特征等,聯(lián)系日常的工作生活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滲透。例如,英語中的顏色詞“green”還具有“幼稚,嫩氣和缺乏經(jīng)驗”的含義,a green hand 意為新手,a green horn指“涉世未深,容易上當?shù)娜??!皌he hippie”(嬉皮士)這個亞文化群體中的年輕人對社會、家庭和周圍一切都感到厭惡,采取各種非理性的方式(尤其是瘋狂的感官享受的方式)來排遣困難和煩惱。他們以奇裝異服、長頭發(fā)或怪誕的發(fā)型、引起幻覺的麻醉劑、節(jié)奏異常激烈的音樂、混亂的性生活等手段進行自我麻痹和陶醉?!皌he flowerboy”(花孩,或稱佩花嬉皮士),他們主張“愛情、和平與美好”,他們用花兒作為這一信仰的象征物。通過挖掘詞匯的內(nèi)涵意義,可以讓學生更多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特征。在教授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詞匯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堂造句練習等形式把與主題相關的不同觀點的句子都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記憶結構形式正確,內(nèi)容積極健康的句子。(二)利用英語諺語和格言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滲透。諺語是民間集體創(chuàng)作、廣為流傳、言簡意賅并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人生格言是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是人類生活的精華。真正優(yōu)秀的諺語和人生格言,具有啟發(fā)人的思想,使人智慧,催人上進的非凡魅力,往往會影響或改變?nèi)说囊簧?。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盡量選用一些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有幫助的諺語和格言,讓學生在學習記誦的同時理解其社會生活內(nèi)涵,領悟人生哲理。鄒為誠主編的綜合英語教程的第二冊中每個單元都設置了一個“Quotable quote”, 以便學生學習掌握一些與本單元主題相關聯(lián)的英語諺語或者名言。其中,第六單元有這么一條諺語“Beauty is skin deep.”(表面的美是膚淺的),當讓學生理解了它“Beauty in appearance is shallow.”的含義后,要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美的真諦,讓他們先用英語嘗試表達自己對美的一些看法,然后教師可以和學生分享一些名家對美的見解,如培根在佳作《論美》中對美的真諦的闡釋,即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文章開篇明義:“Vritue is like a rich stone, best plain set;and surely virtue is best in a body that is ely, though not of delicate feature;and that hath rather dignity of presence, than beauty of aspect.”“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钡拇_,內(nèi)在的修養(yǎng)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或是炫耀容顏的美貌,只有內(nèi)在的美才是永恒的。引導學生注重內(nèi)在美的重要性,要求他們追求知識,完善內(nèi)心,提高道德精神素養(yǎng)。再如學習諺語“No pains, no gains.”(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時,要鼓勵學生列舉自己人生經(jīng)歷來驗證這一諺語,深化對它的理解。(三)在話題討論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滲透鄒為誠主編的綜合英語教程的聽說部分都有圖片供學生進行話題討論,閱讀課文中也有一些開放性話題,這些話題對于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很有價值意義,同時還可以引導他們培養(yǎng)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例如,一篇閱讀文章《一條雙人毛毯》講述了一個沒有母親的孩子與祖父相依為命,后來他父親為了和一個漂亮女人結婚,只好答應她把爺爺送到養(yǎng)老院。臨別的夜晚,爺爺在如水月光下用口琴吹奏著一首憂傷的曲子,小男孩默默陪在他身邊。爸爸和漂亮女人回來了,爸爸拿出一條雙人毛毯,作為給爺爺?shù)呐R別禮物,而漂亮女人斥責為何不買一個單人的。憤怒的小男孩拿出剪子,聲稱要將毛毯剪成兩半,留一半以后送予爸爸。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留給人各種想象和推測。這時,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為故事編一個結局。于是,可能得到很多的討論結果:爺爺最終還是被送往養(yǎng)老院;爸爸良心發(fā)現(xiàn),放棄與漂亮女人結婚等等,而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建設性的是,有些學生可能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安排了一個善良、熱心人物的出現(xiàn),在她的耐心勸解下,漂亮女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接受了爺爺,并與爸爸結婚,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這樣的討論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樂觀態(tài)度。(四)比較文化差異,提高文化素養(yǎng)除了在課文中可以學習西方文化,鄒為誠主編的綜合英語教程每個單元后面的cultural information部分較為集中地呈現(xiàn)了西方文化,學生可以從中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家庭結構、婚姻、社交禮儀、語言演變、城鄉(xiāng)文化、歷史人物以及西方主流文化之外的一些亞文化群體等等。例如,在學習西方婚禮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學習,并與中國婚俗做對比,然后表演中西文化婚禮,讓學生體驗中西婚俗的差異。(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綜合英語教材中的課文包含了很多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涉獵了天文、地理、歷史、人物、品德、宗教信仰和民族精神等很多層面。《生物技術》這篇科普文章不僅讓學生能夠對試管嬰兒,克隆等先進技術有所了解,還能引發(fā)學生對科學進步所帶來的倫理道德危機的思考和爭論。《沒有老人的國度》這篇閱讀文章講述了一個羅馬尼亞故事。在一個遙遠的國度,老人都要被殺光,但其中一個老人因為兒子的善良而躲在地窖中生存下來,最后當全國面臨絕境時候,老人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他們。這個故事的寓意顯然,老人并非無用,他們擁有經(jīng)驗和智慧,應該受到尊重和善待。在課文《好名聲的威力》中,阿姆斯特朗威廉姆斯通過回憶父母傳留下來的誠實守信的好名聲激勵自己奮斗,成為家中第一個大學生,并成功開辦自己公司,受人尊重的故事,強調(diào)了誠實守信,正直善良,知廉恥等美德的重要性。在此可以聯(lián)系高校經(jīng)常開展誠實守信活動,教育學生知廉恥,守禮儀。(六)布置學生閱讀英文名著,要求寫讀書報告,這項任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還能增加學生的文學和文化素養(yǎng)。文學作品對大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文學素質作為人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通過這一途徑得到培養(yǎng)和加強。要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優(yōu)秀作品的欣賞能力,發(fā)現(xiàn)與挖掘語言材料中的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從整體上感悟、欣賞文章的藝術性和文學內(nèi)涵,真正實現(xiàn)語言學習和文學教育的統(tǒng)一。三、結語綜上所述,人文素質教育在大學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專業(yè)英語教師在綜合英語教學的幾個主要板塊中對學生滲透人文素質教育具有可行性。英語作為一種世界性語言,是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一個窗口和工具。語言不僅僅是一種文字符號,他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而這恰恰是如今相當一部分在校生所欠缺的。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利用“語言”教學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給學生補上這一課。語言教學本應是一切學科中最富有人性,情感,表現(xiàn)力和想象力的一門學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建議教師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首先,采用情景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設計出各種情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學得語言,又學會用英語做事,并體驗學習語言的過程。情景可以圍繞教材和生活情景兩方面來設計。教師要引導善于把教材內(nèi)容活化為實際生活,把語言教學活化為語言交際。從而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健康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多元價值。其次,調(diào)整閱讀策略,使學生充分接受文化熏陶。一方面要重視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擴充和滲透,使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相結合,擴大知識面,感受文化熏陶。另一方面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特長,知識水平補充英語讀物,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第三,用詩歌,音樂教學,陶冶審美情操。音樂可以抒發(fā)感懷,舒緩心情,許多學生都喜歡聽英語歌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教唱幾首與課程內(nèi)容有關的英文歌曲,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真可謂事半功倍。第四,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英語寫作。英語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動筆,記下自己認為有意義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傊囵B(yǎng)人文精神,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是時代的召喚,也是深化英語教學的基點!我們要實施人文素質教育,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心靈,高尚的品質,健全的人格,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使他們能適應未來生存發(fā)展的需要,成為知識經(jīng)濟時代全面發(fā)展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