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濾器的幫忙下享受清潔的空氣。我們都能夠選取建立自己的過濾器或者穹頂,當這一個個穹頂相連,陽光下會沒有霧霾。這一年來,我看到周圍原來越多的行動起來拯救公民思想和行為的人,從年初轟動一時的柴靜,到致力于改良和啟蒙的熊培云、羅振宇、資中筠??2。建立在個體自由基礎上的群體民主自由比民主還更重要,由一群平等的奴隸選出一個奴隸主的政治,那不是民主政治。“改良不一樣于暴力革命,改良是建立在尚可忍受的痛苦之上,至少是朝著一個可期的好的方向走。當然,改良最重要的是務必堅守已經(jīng)取得的成績,步步為營。改良不會完美,但是我們期望它每一天都進步。改良是走向開放社會,同時建立各種聯(lián)系,使社會從星狀體走向網(wǎng)絡體?!倍鄶?shù)有良知的知識分子,透過不斷的思考和反思,已經(jīng)認定改良而不是革命才是此刻這個時代最有利的變革方式,我們務必承認,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獲得了巨大的發(fā)展和進步。但目前的星狀體或者層級結構還沒有被打破,我們的思考常常被別人代替,“獨立思考是艱難的,但卻是最重要的,是它真正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在社會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聯(lián)上,遠沒有虛擬的網(wǎng)絡中那么自由、平等?;ヂ?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其實給予我們很好的借鑒,平等自由的一個個節(jié)點網(wǎng)絡式的聯(lián)結迸發(fā)出的巨大能量是任何一個實體帝國都無法抗衡的?!皬膫€體而言,人唯有自由,才可能激發(fā)潛能、有所創(chuàng)造;從群體而言,唯有走向合作與和解,人類才可能真正擁有一個完美的未來?!币郧吧鐣枰氖且粋€“螺絲釘”是被動的,是靜態(tài)的,并不能和周圍產(chǎn)生信息和能量交換的,而此刻我們都是一個芯片,是靈活的,是能夠主動參與分享和貢獻能量的,網(wǎng)絡上每一個點都煥發(fā)了生命和活力,再彼此協(xié)作和呼應,將是一個無法想象的巨大能量場。留一道思考題請挪動其中一個數(shù)字(0、1或者2)使101102=1這個等式成立,請注意只是挪動其中一個數(shù)字,只能挪動一次,而且不是數(shù)字對調(diào)。如果您對我上述的文字有所明白或者感悟,我堅信您會很快想出答案。(在頁面下端的寫留言處參與討論,我也會告訴您答案。)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自己嘗嘗,我寫的讀后感實在是掛一漏萬,大多數(shù)書中的精彩都無法在一篇短文內(nèi)展現(xiàn)給大家,這部書包括熊培云的其他著作,都推薦有興趣的朋友們好好讀一讀,也十分歡迎大家同我一齊討論。這個社會需要良知,需要理想,也需要我們一點一滴地去宣揚、去改變。第五篇:自由在高處讀后感讀《自由在高出》有感讀完《自由在高處》會讓你感到文字延續(xù)著熊培云一貫的風格,說得道理都是常識,舉得的例子都是習以為常的。但這本書尤其讓我覺得個體并非毫無選擇,個體要想收獲自由,就必須站到“高處”。但熊氏所說的“高處”并不是要獲得高的社會地位、為所欲為,而主要指站在精神上的高處。一個另外的事實的真相——無疑一個美麗新世界是讓人憧憬和向往的,而如何到達這一美麗新世界?書中給了答案。熊培云想要告訴我們的是,爭取未得到的自由固然需要,但盤活已有的自由同樣重要。書中的觀點不是在說教中完成的,也非理性思辨得出的結論,作者通過溫暖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潛移默化終起春風化雨之功。帕特里克說:“不自由,毋寧死!”熊培云說:“不自由,仍可活?!币驗樯?!熊培云說“生活偶爾走失,從未離開。沒有比生活更古老的過去,也沒有比生活更高遠的未來。”強權可以征服這個國家,卻無法征服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生活,可以讓戰(zhàn)爭走開,可以讓帝國坍塌。他認為,歷史最真實的面貌是,所有帝國終究灰飛煙滅,只有生活永遠細水長流。莊子以“坐忘”期達自由之境,黑格爾以神性賦予“自由思想”,尼采說“上帝死了”;然而,無論是絕對真理的理性精神自由論者還是“非理性”的代言人無一例外的走入了悲觀的宿命論——人生而不自由。他們忽視了我們腳下的大地:一只鳥拍打翅膀飛向自由王國之前,一定要有力的蹬離腳下的大地。這腳下的大地就是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即便“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盧梭《社會契約論》),但是我們?nèi)匀豢梢話昝摷湘i,要掙脫枷鎖,就從“腳下的大地”開始。正如熊培云所觀察到的:我看到更多的是一種“習慣奴役”即這種不自由的狀態(tài)并非人們所愿,而在于適應與沿襲,得過且過。因此,第一件事就是對自己說:“我將不再接受一個奴隸的地位,不再服從與我的良心相違的命令?!保边_斯甘地《論非暴力》)熊培云說“??獨立與自由都不是我們?nèi)松哪康摹??我們之所以要爭取這個自由,是為了更好地成就我們自己,更好地交往,借此獲得一種持久的創(chuàng)造、有保障的幸福?!睍刑岬健吧矸葑屛覀儾蛔杂?,名字讓我們不自由,制度讓我們不自由??但真正讓我們不自由的是我們迷失的內(nèi)心,是我們只知道協(xié)調(diào)自己與周遭的關系,而忘了更要讓自己的人生走向高地,走上世界的屋頂,尤其要走上肖申克監(jiān)獄的屋頂”自由的前提一定是選擇,我們在生活中總會聽到“沒辦法、體制就是如此”、“大家都這樣”等此類的話語。一般人也都會選擇隨大流,一邊隨一邊抱怨。其實,選擇的前提就是有自己的精神立場或者說信仰,并能夠根據(jù)自己的信仰對生活做出解釋,從而做出符合自己的選擇。在選擇的基礎上,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自己的觀點和行動進行調(diào)整。注意,是“調(diào)整”不是放棄自己的觀點隨大流。自由一定是和主體性聯(lián)系在一起的。要想獲得自由,就必須有自己的選擇,同時也尊重別人的選擇,在適當?shù)臅r候心甘情愿的放棄自己的權利??墒?,我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框架中,人的自由就是不斷這些框架的過程。但自由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還包括想不做什么的自由。比如,有時候當我吃完飯就到網(wǎng)絡上閑逛時,其實就是不自由的。一個自由的人一定是一個有個性的人、也是一個精神上很強大的人。頭腦的自由才是真自由,行動的自由要以頭腦的自由為前提。可惜,在我們生活中,自由總是被誤讀、也總是不忽視。不但有無形的,也包括有形的。熊培云的書總是讓人認清現(xiàn)實之余,卻不至于太痛苦,反而讓人看到希望。他說,如果我們放開視界,就會欣喜地發(fā)現(xiàn),這個鐵板一塊的社會,其實已經(jīng)在進步了?!坝幸环N鳥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這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經(jīng)典臺詞,用來做本書的標題再合適不過。一直以來,熊培云先生致力于推動社會多元化建設,倡導左右攜手,共為民生謀福祉,用社會的進步來推動國家的進步,這些主張,正融入集體意識,正成為當下最亮色、最理性的聲音。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自由,無自由則無邊界,則必然失去責任與擔當,最終不是與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當一代代人接續(xù)這份無奈時,民族的命運就永遠無法被改變,而超越宿命就只能遙遙無期。熊培云在后記中也闡明了自己的信念:“相信沒有人能剝奪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你即自由);相信時代在變,相信中國正在朝著一個自由而開闊的道路上走,沒有誰能改變這個大趨勢。與此同時,相信人類會有一個好的前途,畢竟,人不只是愛自己,還愛自救,沒有誰不希望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既是一切共識的基礎,也是我信心之來源?!弊杂稍诟咛?,這是一個仰望的方向,也是一個需要通過我們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但是我們,總向著那個方向努力,向著高處攀登。讓我們一起,為實現(xiàn)這樣的理想努力。體育場店團支部2012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