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詩歌起源的探討同藝術起源的探討一樣,曾困擾著一代又一代的學者。圣詩與俗詩,分別加以探討,可以避免許多糾纏不清的死結,使問題逐步明朗化。詞、祝禱之詞、招魂曲詞等等。圣詩起源較早,當與人類法術思想的成熟和語言。各大文明初始時期被各種宗教奉為“經”的詩歌作品,如古印度《吠。而保存至今的圣詩。俗詩是相對圣詩而言的,泛指一切與宗教信仰并無直接關聯(lián)。的民間歌謠、韻語唱詞等。人類語言能力的發(fā)生為前提。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識形態(tài)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詩大都因為無法及時記錄為文字而湮沒無聞了。用,又明顯地屬于不同的思維和文化的產物。圣詩的溯源研究實際上必然屬于宗。從固定于儀式場合演唱的歌詩向非信仰的、文學性的說唱詩轉變。按照這種看法,民歌出自民間,反映的是民眾的世俗心聲;史詩出自貴族,是個人性詩作的濫觴。呈現(xiàn)出各自的特色,但它們之間互相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