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子出去之后,同學便問曾子:“這是什么意思?”在這章中,孔子只說他的道是有一個基本思想一以貫之的,沒有具體解釋什么。是忠恕的問題,在后面的篇章里,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對此,我們將再作剖析??鬃雍粼又唬簠?,吾之道,汝可一以貫之。貫穿萬事,則萬事皆有其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謂恕。忠恕之道仍在世間,但與出世之道相近。既曰不遠,即是近之。近則可以由事入理,而能一貫矣。孔子這里所說的,其實僅是一個比喻。他所宣揚的“德治”、“禮制”,在當時有許。多人不予重視,他內(nèi)心感到很不理解。道指人道或天道而言。常之道,為立身行道之本。復禮,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禮的要求。是通過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自覺地遵守禮的規(guī)定。恨,緩和人際關系,安定當時的社會秩序。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忠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