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答案 夯實基礎典型題 B B B B C D A C D B 1 C 1 B 1 C 1 A 能力提高典型題 易錯題 1 D 1 B 1 A 1 A 1 B 創(chuàng)新題 B 2 A 2 A 2 A 2 D 拓展探究典型題 綜合題 2 D 2 A 2 A 2( 1)公車上書。背景: 1895 年《馬關條約》簽訂,帝國主義的侵略加劇。為了救亡圖存,變法圖強。( 2) 1895 年,北京,康有為和梁啟超。( 3)結果由于封建頑固派的阻撓,上書沒有成功。但是,上書的內容廣泛傳播,在社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次上書打破 了清政府長期以來規(guī)定的知識分子不得過問朝政的禁令,是資產階級維新思潮轉變?yōu)閻蹏韧稣芜\動的標志。 2( 1)戊戌變法。提倡辦實業(yè),改革財政;廣開言路,裁撤冗官,精簡機構;改革科學制度;訓練和裝備新式陸、海軍等等。( 2)康有為和梁啟超。開始標志: 1898年 6月 11日,光緒 帝頒布《定國是詔》,實施變法,變法開始。失敗的標志: 1898年 9月 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戊戌政變,大肆搜捕維新派人士,殺害戊戌六君子,變法失敗。( 3)性質: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愛國政治運動,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具有愛國和進步意義。廣泛 傳播了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和自然科學知識,在社會上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 4)戊戌變法失敗的血的教訓,促使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由改良轉向了革命。 探究題 ( 1)譚嗣同。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人物。( 2)在戊戌政變中被殺害。一同被殺害的有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他們被稱為“戊戌六君子?!保?3) “賊”指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因為維新派只依靠一個手無實權的光緒帝,又沒有發(fā)動群眾,當頑固派發(fā)動政變時,無力反抗。( 4)“死得其所”是指譚嗣同甘愿為變法流血犧牲。我認為他的死表明了他為了國家的進步不惜犧牲生命 的英雄氣概,這種精神激勵后人,喚起民族覺醒,我 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他譜寫了維新人士變法圖強的斗爭意識和義無反顧的英雄氣概,令人敬仰。 聚焦中考典型題 3 B 3 A 3 B 3 C 3 B 開放研究典型題 3(1)戊戌變法。點撥:可從 缺乏經濟基礎和民眾基礎,頑固勢力過于強大等方面回答.(2)點撥:從領導階級、內容、目的等方面說明。洋務運動的領導者是封建地主階級,戊戌變法的領導者是資產階級維新派。內容上戊戌變法在政治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廣開言路,裁撤冗官,精簡機構。而洋務運動 主張不觸動封建地主階級的根基。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而戊戌變法是為了變法圖強,發(fā)展資本主義。 (3)點撥:題目比較開放,可圍繞其中一個方面回答。如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這一先進階級領導下,從人民群眾利益出發(fā)進行的改革才會取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