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特色。但一次次的誦讀不應停留在同一個層次上,應該是每一次誦讀都要有新的感受和領悟,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和領悟表現出來。教師要在啟發(fā)學生整體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做一些朗讀技法方面的指導,效果會更好。解,以利于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風格變化。3.挑一些精妙的或廣為流傳的名句,揣摩品味,做初步的鑒賞分析。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并稱“李杜”。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此被稱為“詩史”。年輕時舉進士不第,遂各地漫游。后居長安近十年,安史之亂,逃至鳳翔,見唐肅宗,任左拾遺。長安收復后回京,不久辭官,移居成都。晚年攜家眷離開成都,漂泊于湘鄂一帶,死于途中。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察和同情人民的疾苦。賀新輝主編《全唐詩鑒賞詞典》,中國婦女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