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書史轉(zhuǎn)變之關鍵.土約14萬片,單字總數(shù)約4500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即從那時開始.中將其整理成一種新字體.草書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種.斷地改進著漢字的書寫形體。篆)、隸書和楷書。你一定想更多地了解漢字吧?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甲骨文骨片和“眾人協(xié)田”。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所謂青銅器是銅和。錫合金制造的器皿。這種合金更堅固,因其顏色發(fā)青,是鑄刻一些代表族名,國名的符號。受封賞,刻鑄以傳后代,來顯其榮。因此,后人便改稱。金文,使文字擺脫了圖畫性。大篆是對后來的小篆而言的。大篆,也稱籀文。世稱“石刻之祖”。今中國考古界一般認為是戰(zhàn)國。篆,通行于春秋戰(zhàn)國,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對漢字也進。小篆又名秦篆,政權式推廣于秦朝。隸書,是小篆的簡便寫法,最早流行于秦代。秦代有兩次文字改革,一是統(tǒng)一文字,由大??瑫?,產(chǎn)生于南北朝,傳播文明,蓋世無雙。既便言志,又供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