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學情,把握古詩教學的度。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在“了解詩句內容”的前面,加上了“大體”兩個字。這兩個字,值得我們所有的三年級老師關注。大家一定還記得三上的課文,也有。學生能逐句翻譯。我明白,我的學生中有一部分,對于這首詩,他知道在講什么,《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作品,寫的是初春二月柳樹、柳條、柳葉。也點出了“東風”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兩首詩把春天描寫得姹紫嫣。及春天到來的喜悅。選編本課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誦讀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麗和生氣勃勃,累詩句,培養(yǎng)對祖國古代詩歌的熱愛感情。是不能“言傳”。當時我挺心平氣和地允許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傻搅俗鲎鳂I(yè)時,當我再從新講解一遍,要求落實到每一個字時,結果把詩。的韻味都搞丟了,孩子們學古詩的興致也大減。無奈中透露出一個現(xiàn)實,對于古。詩,三年級的孩子真的只能要求到“大體了解詩句內容”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