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晏殊,字同叔,北宋臨川縣文港鄉(xiāng)。晏殊自幼聰明,七歲能文,被稱為“神童”,十四歲。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五十三歲時,任樞密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罷相,被貶為。河南淮陽)、許州等地的地方長官,后升任兵部尚書。六十四歲病逝,宋仁宗親臨喪事,死后贈司空兼侍中,謚號元獻(xiàn)。晏殊知人善任,當(dāng)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輔都出其門下。選賢任能的真實寫照。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diǎn),葉底黃鸝一兩聲,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幾片碧苔點(diǎn)綴著池中清水,黃。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著的東鄰女伴。斗草中贏出,不由得臉上生笑。寫出了春光的美好;造了一幅清新明麗的圖景,充滿閑情逸趣。視覺、聽覺寫了清明的景色。詞的下片從哪幾方面刻畫了東鄰女子?反映出少女充滿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此詞通過清明時節(jié)的一個生活片。活力,表現(xiàn)了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