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賈誼,西漢洛陽人。20多歲時漢文帝召為博士,一年后,升至太中大夫。一套改革政治、法律的主張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議,觸犯權(quán)貴,被謫為長沙王太傅。召回,為文帝寵子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死,賈誼自傷未盡大夫之責(zé),哭泣歲余,以至郁郁而死,年僅。政論文以《過秦論》《陳政事疏》《論積貯疏》最為有名。辭賦有《鵩鳥賦》《吊屈原賦》等。作品經(jīng)劉向整理為《新書》(58篇),賈誼是漢代杰出的政論家。鞏固中央政權(quán),全力抗擊匈奴的侵擾,主張重視農(nóng)耕以充裕民食。體現(xiàn)了新興地主階級政治家的遠見卓識、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改革現(xiàn)實的堅決態(tài)度。文章峻拔鋒利,針砭時弊,淋漓酣暢,對后世散文創(chuàng)作很有影響。司馬遷把他和不同時代的屈原相提并論,漢政權(quán),賈誼借“過秦”以“規(guī)漢”,主張施行仁政,“與民休息”。即“言秦之過”,指出秦亡國的過失。其目的是提供給漢文帝作為改革政治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