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九江市西南)人。東晉著名詩人、辭賦家、散文家。陶淵明少年時代既好讀六經(jīng),有大濟蒼生的宏愿,又厭惡世俗,熱愛純凈的自然。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以《歸田園居》、《飲酒》、《桃花源詩并序》等為代表作。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靠捕魚謀生。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美麗,落花紛紛。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fā)垂髫,并怡然。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事,高興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實現(xiàn)。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互相傾軋,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桃花源未果的情形。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