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1061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罷相,次年再為相。術(shù)研究和詩文創(chuàng)作。改封荊國公,故世稱“荊公”。他是歐陽修倡導的。宋八大家中獨樹一幟。《臨川集拾遺》等。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飛來峰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坝洝笔且环N文體,有奏記、游記、利用游記進行說理。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華”者,蓋音謬也。這三個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斷。其中的“者”是語氣助詞,表示提頓;“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雖好游者不能窮也,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以遠,則至者少。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