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悉的音樂曲目,但我們對于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學習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審美,而在于了解其音樂中蘊含的各民族文化內(nèi)涵。我們可以不喜歡一些地區(qū)的音樂風格,但可以通過音樂了解其民族文化。也希望通過本節(jié)課,為我們的世界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拉開序幕。教學反思:新課程理念要求每個老師要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強調(diào)互動的師生關系。在這節(jié)課中,我通過以聽為主,視聽結合的教學方法,豐富了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活動,師生的互動等活動,加深了學生對音樂本身的理解,從而達到本節(jié)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目標。但我明顯感覺到,本節(jié)課由于內(nèi)容安排較多,有些環(huán)節(jié)上得還不夠透徹,有的音樂還不能聽得盡興,因而在教學中,“音樂”含量過低,使得音樂課類似文學課,語言文字解說的多,音樂語言、挖掘藝術情感的少。所以在試教的過程中,我不斷的進行調(diào)整,盡量做到目的明確,材料精辟。高中音樂鑒賞,不但要讓學生欣賞大量的音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音樂習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怎樣鑒賞優(yōu)秀的音樂,為終身喜愛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課堂教學反饋的結果看,基礎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情感體驗的教學目標都基本實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了較好地發(fā)揮,教學中師生配合默契;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得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在課件制作我認為要力求做到操作簡便,跳轉靈活,并具有藝術性,起到很好的輔助教學作用,在此方面還應該加油改進?!陡惺芎铣奶厣馈方虒W設計執(zhí)教教師:羅彥卿 永州市江永縣第一中學教學年級:高中二年級教學內(nèi)容:《歌唱》第一單元 學會歌唱教材分析:本課是本單元的序,而我們要上的這一節(jié)課是對合唱藝術的一個序。本課是對合唱藝術的一個開端,將要引發(fā)學生對聲音藝術的濃烈興趣,讓學生能夠從感性上去認識多人聲音的美,親身參與多人協(xié)作的合唱樂趣。教學目的: 感受合唱聲音的美,通過嘗試多人演唱的音樂,去理解多人音樂發(fā)出來不同效果的感覺,培養(yǎng)學生身邊事物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教學設計意圖(理念):學生動作老師動作體驗多人非常規(guī)類合唱的獨特美把學生引入到合唱藝術的魅力當中嘗試去模仿其中一些片段通過讓學生感受合唱的趣味,來引入本節(jié)課的概念創(chuàng)作一個片段(分組)通過以上的技能練習,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出一幅別樣的畫面教學設計亮點: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知,最終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聲音的美好交融,養(yǎng)成這種良好的小習慣。教學重點難點:如何去發(fā)現(xiàn)一種聲音,如何去想象一種聲音,如何去創(chuàng)造一種聲音。教學準備:PPT和良好的心情教學過程: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要做一個“聲效合唱團”,還記得合唱的要領嗎?合唱是一種集體歌唱的音樂形式。因此,在集體中,聲樂方面在共性的要求上極為突出。一、我們今天首先要做一個汽車發(fā)動機的聲音模仿,請本班最高的10位男同學起立(鼓掌)用eng音來發(fā)聲,跟著老師的手勢做頂腳的練習。注意:發(fā)聲的時候用胸腔去共鳴,10位男同學發(fā)出足以振動整間教室的聲音。討論:其他同學聽到了什么?這種聲音就處于我們身邊,需要我們善于觀察與發(fā)現(xiàn)這種聲音。二、模仿下一個片段,架子鼓的聲音,全班分組模仿嘗試按照音色分三個小組:镲(女同學)、大鼓(個子高的男同學)、小軍鼓(個子矮的男同學)镲: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大鼓:X O | X X O | X O | XX O | 小鼓: O X |O X |O X |O X | n 一共兩種方法:首先把老師的方法介紹給他們(來自于上一個班同學的思考結果),然后讓同學們?nèi)ふ疑磉叺穆曇魜砟7逻@個聲音,提示:可以利用身邊一切可以發(fā)聲的物品小組交流:三、聽一段聲音,想象它可能來自于什么發(fā)出來的聲音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想象,然后觀看這個合唱團當時是怎樣做的,是否符合我們的想象,再嘗試去模仿這一片段。自由地分組,不做限制,并且可以往場景里面添加任何聲音。小結:善于用心去發(fā)現(xiàn)、研究身邊的一切微觀事物聲音的組合需要我們的觀察力、想象力練習:看圖配音用自己的想象力來詮釋這幅畫面把今天所學的知識用于實踐,觀察一段視頻,去用自己的聲音詮釋它。分組練習競賽。? 下課總結:老師的寄語——用心去觀察與發(fā)現(xiàn)身邊一切美的東西教學反思:合唱藝術在江永縣來說,屬于一種“高雅”藝術,除了迎接黨的六十周年誕辰,沒有什么活動是有合唱隊伍參加的,對于這樣一個基礎薄弱的縣城來說,組織這樣一堂課實屬相當不易。在過往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感覺到學生對于合唱的藝術非常熱衷,對于這樣有組織的聲音除了有興趣之外還感覺到非常地茫然。對于學生來說,接觸到合唱藝術不僅僅是對于自己的歌唱有幫助,更是對于集體感地培養(yǎng),另外本課也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需要學生具有舉一反三的敏捷思維?!睹乐廾褡迕耖g音樂》教學設計執(zhí)教教師:馮圣昆 株洲市南方中學 指導教師:程方 株洲市教科院音樂教研員 李卉株洲市音樂學科帶頭人教學年級:高一年級教學內(nèi)容:湘教版高中音樂鑒賞世界名族民間音樂——美洲音樂教材分析: 美洲地區(qū)(北美和拉美)歷史悠久,古代印第安人曾在這里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瑪雅、阿茲臺克、印加三大文化。在300多年的殖民統(tǒng)治后,美洲的文化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量歐洲(尤其是地處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葡萄牙)的文化傳播到了整個美洲。同時,來自非洲的黑人奴隸也帶來了非洲的文化藝術。長時期種族間的混血,也形成了各種新的混合民族。整個美洲的文化正是歐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經(jīng)過長期的碰撞、沖突、滲透、吸收后融合而成的一種統(tǒng)一而又多元的文化。它源于這三種文化而又不同于原有的文化,以嶄新的面貌出現(xiàn)在世界上。從宏觀的角度看,美洲音樂也是歐洲音樂、印第安音樂、非洲音樂的混合體。但由于混合的類型、層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豐富、多姿多彩的音樂風格。所以,有人說美洲的音樂如同是一個“馬賽克”,各種各樣的都有,千姿百態(tài),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今,美洲音樂正以其色彩的豐富,節(jié)奏的獨特,旋律的美妙,和聲的濃郁,吸引著廣大的音樂愛好者。它那無比的熱情,充沛的活力,神奇的風貌,使世人為之矚目。有人說,北美洲和拉丁美洲音樂像流行音樂。其實正相反,很多流行音樂受到美洲音樂的啟發(fā)和影響。所以美洲音樂是很值得研究的一個現(xiàn)象。它以其多姿多彩,朝氣蓬勃、充滿活力而受到年輕人喜愛。教學目標:,感受其豐富多彩的藝術魅力及風格特點,并能尊重其音樂文化。;感受拉丁美洲絢麗多姿的歌舞音樂特點。、體驗的基礎上,學生能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歸納、總結美洲音樂的風格特點,并能夠了解美洲音樂受歐、非、印第安音樂綜合影響的特點。教學設計意圖:當今教育的一個使命就是要使學生懂得人類社會的多樣性,理解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們所賴以生存文化的獨特性及之間具有的相似性。本課為湘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第三單元“音樂與民族”第三部分中的“美洲民間音樂”。該內(nèi)容安排旨在通過欣賞美洲音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聲樂、器樂、歌舞音樂,讓學生感受并體會其音樂的豐富性、多樣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認識到美洲民間音樂文化具有三種音樂文化相融的的特點,從而增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了解,開拓世界音樂文化的視野,滿足學生不斷發(fā)展的需要。教學設計亮點:在體驗中感受、在參與中領悟。教學重點與難點:了解美洲音樂的多文化融合特性。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1.教師演奏探戈舞曲《化妝舞會》引導學生和老師一起完成作品(教師指導學生打擊探戈節(jié)奏,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音樂的律動和節(jié)奏特點)。2.交流對作品的感受及其風格特點。師:作品的旋律特點和情緒怎樣?樂曲具有哪個地區(qū)的音樂風格? 師:剛才我演奏的是阿根廷探戈音樂家卡洛斯加德爾創(chuàng)作的探戈舞曲《化妝舞會》,節(jié)奏強烈、熱情奔放,富有感染力。今天就讓我們一同開啟奇妙的美洲音樂之旅。二、課程新授1.拉美音樂梗概師:自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大陸以后,16世紀以來,歐洲殖民者對美洲地區(qū)實施了長時期的殖民統(tǒng)治。長期以來印第安本土音樂、歐洲音樂、非洲黑人音樂在這里不斷融合。有人形容,美洲是三大洲文化的熔爐,而拉美的音樂是混血的音樂。(出示課件:混血的音樂、文化的熔爐)2.拉美代表性歌舞音樂探戈欣賞①手風琴介紹過渡語:剛才我們一起表演的《化妝舞會》就是一段最具拉美風格的探戈音樂,里面融合了非洲黑人切分節(jié)奏,也融入了傳統(tǒng)印第安音樂和歐洲音樂的元素。在探戈舞曲中,最重要的伴奏樂器就是六角手風琴班多鈕。(出示課件圖片)。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來了解一下這種風格獨特的音樂。(出示探戈課件)②探戈賞析內(nèi)容1:一同了解探戈舞的起源。除了手風琴,還有哪些常用樂器?內(nèi)容2:感受探戈節(jié)奏的律動(欣賞探戈)再次欣賞探戈的視頻,教師與學生配合,共同完成探戈節(jié)奏體驗,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內(nèi)容3:討論歸納探戈舞的音樂及舞蹈特點。教師小結:歌舞音樂是拉丁美洲音樂的靈魂。其實,在拉美眾多的歌舞音樂中,除了阿根廷的探戈,還有來自古巴優(yōu)雅纏綿的倫巴以及巴西熱情似火的桑巴。但由于他們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大家都有所了解,所以,在這里我們就不做詳細的介紹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去搜集這方面的音樂資料。過渡語:探戈舞曲如此強烈的律動中包含了一種非常特殊的節(jié)奏,它律動感很強,這就是來自古巴的特色音樂節(jié)奏——哈巴涅拉。(出示課件)3.哈巴涅拉①欣賞歌劇《卡門》片段,了解哈巴涅拉,感受哈巴涅拉的節(jié)奏律動。銜接過渡:哈巴涅拉是古巴很有特色的一種音樂,它影響到了拉美許多國家的音樂創(chuàng)作,在這些作品中,都可以聽見哈巴涅拉的影子。(出示課件音樂)。②欣賞墨西哥歌曲《鴿子》。(由哈巴涅拉節(jié)奏引入)師: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歌曲的第一句歌詞呢?(“當我獨自離開哈瓦那海港”)師:對,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哈巴涅拉在墨西哥也有著廣泛的傳播和影響。在這里,不正體現(xiàn)了拉美音樂文化在不同國家的傳承與發(fā)展,是一個混血的文化熔爐么?4.馬里亞奇樂隊介紹 過渡語:除此之外,在墨西哥還有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服飾和樂器都很有代表性,請欣賞墨西哥民歌《美麗的塞利托》。①墨西哥民歌《美麗的塞利托》 老師引導學生注意表演者的服飾以及所持的樂器,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出“馬里亞奇”樂隊②馬里亞奇樂隊馬里亞奇是墨西哥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樂隊形式。它的樂器編制非常豐富。(出示圖片,做簡要介紹)過渡語:由于馬里亞奇樂隊多樣的樂器編制及因此產(chǎn)生的豐富的音響效果,它在拉美許多其他的音樂表演中都有運用。下面請大家一起來欣賞一段拉美傳統(tǒng)樂器的表演。5.排簫(由馬里亞奇樂隊引入排簫的表演)①欣賞秘魯《飛翔的鷹》,注意此樂器的音色以及演奏狀態(tài)。②介紹排簫的音色特點和構造。③交流視頻中所有演奏者的服飾和樂器。④師小結:在這段排簫的表演過程中,運用了馬里亞奇樂隊的表演形式,整個音響效果非常豐滿,極具藝術表現(xiàn)力。排簫是拉丁美洲極具地理特色的樂器,其音色優(yōu)美空靈,象征著自由的生活情緒。三、小結師:正如我們今天這堂課所了解到的,不管是節(jié)奏豐富的阿根廷探戈,還是律動獨特的哈巴涅拉,拉丁美洲的音樂文化是印第安、歐洲、非洲音樂文化的混合體,是多元文化的混血的特性展露無遺。與此同時,北美洲的音樂也同樣呈現(xiàn)出這樣的音樂文化多樣性。那么,大家能不能分享一下今天的收獲呢?1.學生總結今天的學習收獲:拉美音樂的總體特點:節(jié)奏:節(jié)奏鮮明強烈,樣式豐富,具有充沛的活力。連續(xù)切分節(jié)奏的使用,產(chǎn)生出充滿活力的律動,也顯現(xiàn)出濃郁的非洲音樂痕跡。形式:豐富的伴奏樂器與樂隊;歌舞音樂是拉丁美洲民族民間音樂的靈魂。風格:風格各異、熱情奔放、粗獷豪放。2.老師總結:由于在文化方面呈現(xiàn)出各自原居住地的多種文化并存的狀況,所以,在音樂方面也表現(xiàn)出多元共處的繽紛“色彩”。是文化的熔爐,混血的音樂。 在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無論是哪個國家,也無論是哪個地區(qū),人們都自豪的夸耀:“這是我們自己的音樂”。用心的保存著固有的音樂,并十分珍惜。六、教學反思這節(jié)課本著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音樂視野為目的,我采用體驗參與為主、視聽結合、討論分析的教學方法。結合非音樂因素的人文知識與特色音樂作品相結合的方式,較好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兼顧相關知識。拉丁美洲特殊的歷史決定了其文化的復雜,多民族的共存也決定了其音樂文化的多元化,如果不了解一些拉丁美洲的歷史,其音樂文化就無從談起。在對它的文化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結合音樂作品進行分析,此舉降低了音樂作品鑒賞的理解難度,從而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樂于參與教學實踐活動的基礎,是學生求知學習的動力。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選擇自己演奏拉美特色音樂探戈舞曲,讓學生體會感受了拉丁美洲音樂節(jié)奏的魅力和多元音樂文化的融合。加上學生積極的參與節(jié)奏律動的實踐模仿,使得課堂更加活躍、氣氛更加融洽、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同時加深了學生對拉美音樂的感受和了解。這節(jié)課為了完成學生對三種不同文化相混的特點的學習與了解,所設計的學習內(nèi)容較為寬泛且容量大,形式豐富,雖然有機動的教學內(nèi)容,但對教師的引導、對課堂教學的駕馭及時間的掌控就顯得格外重要,否則事先準備好的內(nèi)容就難以按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