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從殷商到戰(zhàn)國時期,我國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了記言記事文的不同體例。熟,開啟了我國敘事文學(xué)的傳統(tǒng)。殷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及日后吉兇應(yīng)驗情況,刻在甲骨之卜兆旁,此即甲骨卜辭。同樣未經(jīng)后人加工的商周銅器銘文,反映了我國早期記事記言文字由簡至繁的發(fā)展。銅器銘文有長有短,廣泛記述了社會生活。《尚書》在時間跨度上與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相近。它是商周記言史料的匯編,包括?!洞呵铩钒磿r間順序編排歷史事件,記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春秋》是“禮義之大宗”,維護周。禮,反對僭越違禮行為,貶斥邪說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傾向。這種史著中灌注強烈感情色彩的作法,為后代?!蹲髠鳌肥恰洞呵镒笫蟼鳌返暮喎Q,又名《左氏春秋》。國“語”在全書所占比例不一,每一國記述事跡各有側(cè)重。因而重視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以民心的向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