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西施是春秋時代的越國人,家。住浙江諸暨縣南的苧羅山。江,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這首詩不同于一般吊古。這一傳統的歷史觀念,為西施翻案。詩立意新穎,議論形象而富有感情。平平道來,旨在澄清史實。這個“陷”字用得十分精當,推。議論入詩一般容易流于枯澀,而這首詩卻。把議論和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春天到了,江河水漲,西施當。訴的聲音,訴說著世事的不平。這“似有”二字,選用得非常得。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詩的立意相似,又各具特色。分,能聯系“時運”來分析國家的興亡,高出一籌的地方。10.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夫列子御風而行,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1.了解辛棄疾的生平和詞作;理解詞中所。愛國之心和老當益壯的戰(zhàn)斗之志。致力于抗金御敵、統一中原的大業(yè)。多數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辛棄疾以詞名世,其詩文創(chuàng)作也取得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