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表示在加載時間內(nèi),Y向作用力及座椅應變隨時間變化圖。根據(jù)分析,表示在某一時刻所得應力及縱向應變示意圖。 ,表示前五階不同頻率的相應。 (a) (b) (c) (d) (e) 由結(jié)果可以看出,飛機座椅需要加強連接座椅之間的連接強度。通過仿真手段能夠盡量有效模擬出機身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在復雜動力環(huán)境下的力學響應,因此,可以借助仿真分析對飛機座椅/安全帶約束系統(tǒng)下對乘員的保護作用及結(jié)構(gòu)連接件的強度做出快速評價。第五章 全文工作總結(jié)及展望飛機適航驗證技術(shù)在世界的發(fā)展及在我國逐漸的普及,為提高飛機安全性,保障乘員安全,對飛機結(jié)構(gòu)操縱面影響,機艙內(nèi)座椅受載撞擊時靜力分析與動態(tài)分析都是十分有必要的。結(jié)構(gòu)適航工作在國內(nèi)才剛剛起步,研究深度有待于進一步擴展。本文在對飛機適航結(jié)構(gòu)設計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對軍用飛機操縱面設計提出一些想法,對農(nóng)林五型飛機座艙內(nèi)座椅進行了靜強度及動強度的仿真模擬。,并依據(jù)現(xiàn)有的情況介紹了在不久的將來我國適航研究的進程。2.根據(jù)美國聯(lián)邦航空FAR,我國現(xiàn)有運輸機適航管理條例,以及民用飛機適航條例,總結(jié)概括出飛機操縱面及機艙內(nèi)座椅的要求,分析可能導致乘員損傷飛機墜撞結(jié)構(gòu)損壞的因素,并根據(jù)要求對現(xiàn)有飛機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操縱面,機艙座椅的設計建議。,分析飛機操縱面現(xiàn)階段存在的問題,提出飛機副翼、水平尾翼和升降舵的設計方法。,在靜力分析時提出座椅之間各部件受力分析,提出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原則,并建立飛機座椅有限元模型框架,加載并進行有限元計算,完成靜強度試驗分析。、座椅/安全帶約束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建模方法,并將其簡化,簡單驗證對飛機垂直沖擊載荷14g動強度模擬載荷分析。農(nóng)林五型飛機是結(jié)構(gòu)相對簡單的小型通用飛機,在建模時進行了適當?shù)暮喕?,對于動力學問題缺乏真人模型的加載,只是通過約70kg的物體加載進行了分析,仿真度有待提高。且在飛行過程中,飛行員的舒適度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將來進一步研究時,可以將人模型運用其中,具有更廣泛的參考意義。飛機結(jié)構(gòu)適航驗證技術(shù)在我國正處于新興前沿研究階段,對于飛機及乘員安全的考慮,結(jié)構(gòu)適航不僅僅在于飛機操縱面及座椅的仿真模擬,這將對提高我國飛行安全方面有著深遠廣闊的前景。參考文獻[1] 旋翼機和輕型定翼機耐墜毀文集,第一卷,《耐墜毀設計指南》,直升機技術(shù)編輯組,1981,7。[2] 美國聯(lián)邦航空局資訊通報,ACNO:234[3] Carden,H,D.,Impulse Analysis of Airplane Crash Data with Consideration Given to Human Tolerance, SAE Paper 830748,April,1983[4] THEMacNealSchwendler Corporation. Msc/PATRAN基礎培訓教程,1999[5] 美國聯(lián)邦航空FAR23[6] 中國民用航空CCAR23R3[7] 馬超,李林,王立新,大展弦比飛翼布局飛機新型操縱面設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7。[8] 農(nóng)林5A型飛機駕駛員座椅FAA適航驗證強度分析,洪都航空,2007。[9] . Wiggenraad. Crashworthiness Research at NLR(19902003),NLRTP2003317.[10] 王翔,蔣瑋光,全尺農(nóng)林飛機縱向墜撞試驗大綱,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2006,10.[11] 王翔,蔣瑋光,全尺農(nóng)林飛機縱向墜撞驗證試驗報告,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2006,12.[13] Military Standard MILSTD1290 (AV), Light Fixedand RotaryWing Aircraft Crashworthess,25 January 1974,and superceded by MILSTD1290(AV),26 September 1988[14] Simon J M,Blake W B,Muhhopp D.Control c0ncept8 for a vertical tailless fighter[R].AIAA934000.1993.[15] 陸中,孫有朝,周伽,民用飛機適航符合性驗證方法與程序研究,航空標準化與質(zhì)量,A, 10036660(2007),04000604.[16] Crandall S H, Yeh N A.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Component Modes for Rotordynamic Substructures[J]. ASME Journal of vibration, Acoustics, Stress and Reliability in Design, 1989, 111:610[17] 徐鑫福, 馮亞昌. 飛機飛行操縱系統(tǒng)[M ]. 北航出版社, 1998.[18] B. H. 凱斯切里曼,A. B. 費德洛夫. 飛機操縱機構(gòu)[M ]. 航空工業(yè)出版社, 1992.[19] Dubousby S,etc. The dynamicmodeling of flexible spatial machine system with the cleatance connections [M ]. J. M echanisms, Transmission, andAutomation in Design,march, 1987.[20] 李強紅,李劍平,2007,3,14(3) 315318。[21] Collinson R P fliamp。 mtml[J]. Computing amp。 Control Engineering Joumal , 1999 ,10(4):141152[22] Idan M, Johnson MCause A ,Kaneahige J. Intelligent aerodyasmic/pmpulslon flight control for flight safety:a nonlinear adaptive approach[A].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es[C], 2001. 致 謝本文是在我的導師賀爾銘教授指導、關心和幫助下完成。導師賀老師淵博學識、嚴肅認真的科研態(tài)度、細致嚴謹?shù)闹螌W作風,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對學生的影響頗深。從賀老師那里我不僅學到了堅實的理論知識,更學到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求深致遠的科研理念。在四年的求學過程中,西北工業(yè)大學航空學院的老師們從學術(shù)上、思想上教育和關心我,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得我在基礎學習及綜合能力方面受益匪淺,并在學習中鍛煉成長。為了順利完成畢業(yè)設計,老師在學術(shù)研究中敏捷的思維,求實的作風,寬廣的知識深深影響了我,鼓勵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不斷進步。在此,向賀爾銘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最后感謝我的同學對我在學習中的幫助和支持,四年的學習你們在我迷惑時候給予最大的關懷,感謝在我完成畢業(yè)論文期間給過我?guī)椭睦蠋?、同學們。畢業(yè)設計小結(jié)本次畢業(yè)設計工作已接近尾聲,從時間上貫穿整個學期,這是我們大學之中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設計、一個階段。畢業(yè)設計是考驗我們大學這四年來的所學,它要求我們將大學這四年來所學到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熟練應用,并要求我們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我們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個學期里,我們不斷學習、不斷積累并且不斷的提高。在賀爾銘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們從最初的搜集資料開始,進行學習分析,面對問題尋找新的突破口,對有限元軟件初始的學習到熟練運用,建立模型進行分析等等,對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和幫助。這次的畢業(yè)設計,是對我這四年來所學的專業(yè)知識是否踏實的檢驗,讓我對這四年中所學知識進行了綜合,也讓我溫習了一些已經(jīng)快要淡忘的專業(yè)知識,并且還學到了一些實際工程經(jīng)驗。與此同時,我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許多不足:缺乏積極探索的精神,理論基礎仍然不夠扎實等等,這將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