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者是由于膀胱輸尿管連接部活瓣作用不全;后者是繼發(fā)于下尿路梗阻。二、是非題 三、選擇題 C A B C四、問答題:①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狹窄:最為多見,約占85%。狹窄段通常僅有數(shù)毫米,其內(nèi)腔細小如針眼,使腎盂尿的排空受阻。②迷走血管壓迫:如腎動脈過早分支,甚至從腹主動脈直接分支供應腎臟下極,則血管可壓迫腎盂輸尿管連接處造成梗阻。由于長期壓迫,該段輸尿管壁的發(fā)育也有障礙。③腎盂輸尿管連接處瓣膜:形成內(nèi)在性活瓣樣的結(jié)構(gòu)而引起梗阻。④高位輸尿管:倘若輸尿管腎盂連接處位置偏高,可造成折角或活瓣作用,因而尿流引流不暢,最終導致腎積水。⑤輸尿管起始部扭曲或折疊:胚胎發(fā)育早期輸尿管上段往往折疊、扭曲,隨著腎臟的上升,逐漸拉直。如有發(fā)育障礙或纖維膜有異常覆蓋或粘連,使輸尿管起始部折疊、扭曲可造成梗阻。:診斷依靠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它所表現(xiàn)的輸尿管擴張程度常比靜脈尿路造影者嚴重。I度:反流僅達下段輸尿管。II度:反流至腎盂、腎盞,但無擴張。III度:反流并有輕或中度腎盂擴張,但無或有輕度穹隆變鈍。IV度:腎盂、腎盞中度擴張或及輸尿管迂曲,但多數(shù)腎盞維持乳頭形態(tài)。V度:腎盂、腎盞嚴重擴張,多數(shù)腎盞失去乳頭形態(tài),輸尿管迂曲。 :①大體病理:睪丸常有不同程度的發(fā)育不全,體積明顯小于健側(cè),質(zhì)地松軟。部分病例伴有睪丸、附睪發(fā)育異常,如睪丸與附睪分離,附睪頭或輸精管缺如。②組織學改變:⑴主要是曲細精管病變,如曲細精管較小,精原細胞減少,曲細精管周圍膠原組織增生。成年人的隱睪,其曲細精管有退行性變,幾乎看不到正常的精子。隱睪的病理在出生后的第二年就有明顯改變,38%患兒的睪丸沒有生殖細胞。睪丸位置越高,組織發(fā)育越差。⑵隱睪的間質(zhì)細胞受累較輕。即使雙側(cè)隱睪,間質(zhì)細胞仍能分泌足量雄酮以維持正常男性特征和性生活能力。⑶對側(cè)降至陰囊內(nèi)的睪丸也可能有某種程度的發(fā)育畸形或交感性病變。燒 傷 整 形 科 疾 病一、名詞解釋-Weber綜合征-Merrit綜合征二 選擇題,多由于:A. 疼痛 B. 精神緊張 C. 早期毒血癥 D. 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異常 E. 血容量不足: D. 敗血癥 E. 水、電解質(zhì)、酸堿平衡紊亂,兩下肢(不包括臂部)燒傷面積可達到:A. 34% B. 39% C. 41% D. 46% E. 48%不顯性失水,是調(diào)節(jié)人體體溫的一項重要措施,此年齡的失水量為每小時多少毫升/每千克體重:A. 2.0~2.5 B. 1.0~1.6 C. 0.8~1.0D. 0.6~0.7 E. 0.5~0.6:A. 創(chuàng)傷性休克 B. 低血容量性休克 C. 毒血癥 D. 創(chuàng)面膿毒癥 E. 急性腎功能衰竭,晶、膠輸入量應為(不包括基礎(chǔ)水量) :A. 是第一個24小時總?cè)肓康?/2B. 是第一個24小時總?cè)肓康?/3C. 是第一個24小時總?cè)肓康?/4D. 是第一個24小時總?cè)肓康?/3E. 是第一個24小時總?cè)肓康?/4:A. 血壓 B. 每小時尿量 C. 脈率 D. 口渴煩躁等臨床表現(xiàn) E. 中心靜脈壓,6歲,燒傷總面積為60%,傷后第一個8小時所需補充的液體量是:A. 2000ml B .3400ml C. 3200ml D. 1200ml E. 2800mlⅡ度燒傷的特點:A. 創(chuàng)面可有或無水泡B. 創(chuàng)面痛覺遲鈍C. 有時可見樹枝狀栓塞血管D. 如無感染,3~4周可愈合E. 愈合后多留有增生性瘢痕,3歲,面頸部有燒傷,有水泡,部分水泡破損,創(chuàng)面基底紅白相間,有疼痛,對病人燒傷面積和深度的估計為以下哪項:A. 4%深Ⅱ度 B. 4%Ⅱ度 C. 9%Ⅱ度D. 9%Ⅱ度 E. 4%Ⅲ度,不慎被開水燙傷,雙下肢雙臀部皮膚紅腫,傷面皮膚局部脫落,估計該患兒燒傷面積是:A. 40% B. 39% C. 38% D. 37% E. 35%,5歲,面部燙傷淺,腫脹明顯2天,入院后最主要的觀察為:A. 神志 B. 呼吸 C. 尿量 D. 飲食狀況 E. 脈搏,口渴、尿少,脈搏140次/分,神志淡漠,肢體冷,首要的處理應是:A. 清創(chuàng) B. 給予嗎啡止痛 C. 給予強心劑 D. 創(chuàng)面涂抗菌藥物 E. 靜脈快速補液,多為:A. 神經(jīng)源性休克 B. 心源性休克 C. 低血容量性休克 D. 過敏性休克 E. 感染性休克Ⅲ度燒傷,下列哪項是錯誤的:A. 痛覺喪失 B. 無水泡 C. 有網(wǎng)狀栓塞血管 D. 焦痂約3周后開始分離 E. 愈后留有瘢痕,4歲,燒傷總面積70%,1小時后送入當?shù)匦l(wèi)生院并準備轉(zhuǎn)送上級醫(yī)院治療,當?shù)匦l(wèi)生院在作醫(yī)療處理時應首先考慮:A. 清創(chuàng)后包扎創(chuàng)面轉(zhuǎn)送 B. 準備飲料路上服用C. 聯(lián)系運輸工具,盡快轉(zhuǎn)院 D. 建立可靠輸液途徑,準備輸液E. 肌肉注射鎮(zhèn)痛藥 :A. 受傷時間 B. 入院時間 C. 靜脈輸液開始時間D. 清創(chuàng)開始時間 E. 入病房時間,12歲,體重30kg,于戶外玩耍時不慎被燒傷,致頭面部、雙手、雙足、雙小腿燒傷。1)如果在第一天抗休克復蘇過程中,患者煩躁、口渴,尿量10~20ml/h,脈搏增加至150次/分,進一步處理是:A. 口服飲料解渴 B. 肌內(nèi)注射鎮(zhèn)靜劑或冬眠療法C. 加快補液速度 D. 吸氧 E. 加用廣譜抗生素2)患者第二個24小時的輸液總量是:A. 第一個24小時計算膠、晶體總量的1/2(另加2000ml葡萄糖溶液)B. 第一個24小時實際輸入膠、晶體總量的1/2(另加2000ml葡萄糖溶液)C. 第一個24小時計算膠、晶體總量的1/2,其中膠、晶體之比1:1(另加2000ml葡萄糖氯化鈉溶液)D. 第一個24小時計算膠、晶體總量的1/2,其中膠、晶體之比1:1(另加2000ml葡萄糖溶液)E. 第一個24小時計算膠、晶體總量的1/2(另加3000ml葡萄糖氯化鈉溶液)3)該患者在休克復蘇中,尿少時首先應作以下哪項檢查:A. 尿常規(guī),檢查有無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B. 測血常規(guī)和血細胞比容C. 測血/尿肌酐D. 測血/尿鈉E. 檢查尿管位置是否適當,有無過深、扭曲、過淺等情況4)該患者出現(xiàn)嘔吐,嘔出大量宿食,此時最佳處理是:A. 注射胃復安 B .注射冬眠靈 C. 置胃管,胃腸減壓 D. 注射樞復寧 E. 針灸內(nèi)關(guān)節(jié)穴三、問答題(三度四分法)。??!緟⒖即鸢浮恳弧⒚~解釋1. Sturge-Weber綜合征:紅斑痣生長在三叉神經(jīng)眼支所支配之臉面區(qū)的情況,應注意可能在同側(cè)顳葉和枕葉也有血管瘤,以后可能出現(xiàn)癲癇。 -Merrit綜合征:巨大血管瘤內(nèi)常滯留并消耗大量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原,使發(fā)生播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此即Kasabach-Merrit綜合征。:為感染性干性壞死,多發(fā)生在口腔周圍的組織。長期患病的小兒有營養(yǎng)不良或免疫功能缺陷,受細菌感染后局部無充血,無浸潤、滲出等炎癥反應,局部組織迅速變成黑色、壞死,組織壞死后脫落有惡臭,牙槽及頜骨裸露,局部有瘢痕攣縮,面部有嚴重畸形。:由于某些部位的組織過度增生,結(jié)構(gòu)紊亂所形成的腫物。二、選擇題 B E C三、問答題燒傷的局部表現(xiàn)(三度四分法):①I度(紅斑型):表皮層除基底細胞以外受損,表現(xiàn)皮膚發(fā)紅,可有輕度腫脹,疼痛明顯,但不起水泡。傷后2~3天紅腫痛消失,不留瘢痕。②淺II度(水泡型):包括表皮和真皮乳頭層損傷,其特點是表皮與真皮之間有血漿樣液體積聚,形成水泡。由于神經(jīng)末梢裸露,疼痛明顯。傷后14天由皮膚附件上皮增殖愈合。③深I(lǐng)I度:損傷已達真皮深層,移去分離的表皮后可見基底微濕,較蒼白,基底堅韌,感覺較遲鈍,有淡紅色小點,于傷后12~24小時最明顯,形成紅白相間的基底。傷后3~4周由殘余的皮膚附件上皮,在肉芽組織創(chuàng)面增殖愈合,留有瘢痕。④III度:皮下組織受累,也可深達肌肉、骨骼,有焦痂形成。皮膚呈皮革狀,為蠟白、焦黃或碳黑色。創(chuàng)底干燥,無水泡。表淺靜脈枝有靜脈栓塞,呈樹枝狀,局部疼痛消失。 :①正應性反應:軟組織有正常的炎性反應,即有浸潤、滲出、壞死、化膿、纖維組織增生和愈合。②變應性反應:⑴強應性反應:局部皮膚廣泛紅腫,稍硬,全身中毒反應明顯。病灶的病變有浸潤、充血,很少局部形成膿腫,如嬰兒的頜下蜂窩織炎屬此。⑵弱應性反應: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壞死、變質(zhì)、滲出,很少有浸潤、充血和纖維增生。病變向周圍擴散,不易局限。新生兒皮下壞疽即表現(xiàn)弱應性反應。⑶無能性反應:機體感染后局部無炎癥反應,表現(xiàn)為干性壞死。病兒有營養(yǎng)不良,晚期形成敗血癥后,注射點周圍或被壓迫的足跟處出現(xiàn)黑色壞死灶。有些病兒病情垂危時,面部有走馬疳,局部潰爛,無組織反應,即為無能性反應的表現(xiàn)。:①毛細血管瘤:平面型(紅斑痣、葡萄酒斑)是由真皮淺層豐富的成熟毛細血管組成;隆凸型(草莓狀血管瘤),主要由真皮深層毛細血管血竇狀擴張組成。②海綿狀血管瘤:是由充滿血液的靜脈竇所形成,腔壁襯有內(nèi)皮細胞層。③混合性血管瘤(毛細血管海綿狀血管瘤):皮層有毛細血管瘤,皮下層有海綿狀血管瘤。④蔓狀血管瘤:是血管先天性畸形多發(fā)性小動靜脈瘺:①毛細血管瘤:紅斑痣、葡萄酒斑:出生時即存在,平坦而不高出表皮,多數(shù)在面部;加壓可短暫退色,隨即恢復;出生后不再發(fā)展,終生存在。草莓狀血管瘤發(fā)病率很高,通常在出生后即發(fā)現(xiàn),或在出生后數(shù)周內(nèi)只有小的紅斑點,以后逐漸增大,按壓時大小和色澤無明顯改變;通常在1~4歲間逐漸消退。②海綿狀血管瘤:腫瘤多生長在皮下組織內(nèi),有時侵入肌肉,多見于軀干、四肢和腮腺等部位;一般瘤體較大,有時有增長傾向,瘤上皮膚色澤可以正?;虺拾邓{色;觸診為柔軟腫塊,有如海綿或面團的感覺;有緩慢自行消退的可能。③混合性血管瘤:主要生長在面頸部,一般在出生后頭6個月迅速增大,可達很大范圍,具有極大的侵犯性,正常組織可受嚴重破壞;腫瘤形態(tài)不規(guī)則,呈藍紅色,易發(fā)生潰破、出血、感染、壞死和瘢痕形成;巨大者可致Kasabach-Merrit綜合征。④蔓狀血管瘤:多發(fā)于額顳部頭皮下及肢端,可見一高起的腫物,皮膚潮紅,皮下隱約可見迂回彎曲的血管的搏動和蠕動,聽診可聞得雜音,捫之有搏動并可摸到條索狀擴張的血管,局部溫度增高,一般不自行消退。 :①單純性淋巴管瘤:是由毛細淋巴管和小囊密集成球組成。多位于皮膚淺層,凸出于皮膚表面,在股部、上臂、胸壁、頭皮等處多見,也可生長在口腔、舌、唇、外生殖器粘膜上;外表呈小泡狀顆粒,有針尖到豌豆大,透明或淡紅色,壓迫時可溢出帶有粘性的淋巴。②海綿狀淋巴管瘤:由較大的淋巴管和小的多房性淋巴腔隙組成。多見于四肢、頸、腋窩、面頰、口腔、唇、舌等處;位于肢體者使該部呈象皮腫樣畸形,面頰部的淋巴管瘤,可使容貌完全改變,唇部的可引起巨唇,舌部的形成巨舌;通常腫瘤是一個質(zhì)軟腫塊,表面覆有增厚的皮膚,對外觀和功能均有影響。③囊狀淋巴管瘤(囊狀水瘤):由大房性淋巴腔隙結(jié)構(gòu)形成,單房性者少見,內(nèi)含大量淋巴液。約有3/4發(fā)生在頸部,特別是頸后三角,表面光滑,質(zhì)地柔軟,波動明顯,覆蓋的皮膚由于薄的囊壁內(nèi)大量積留清夜,可呈淡藍色,透光實驗陽性;囊腫不會自行消退,多數(shù)繼續(xù)增大。 (沈衛(wèi)民)腦 外 科 疾 病一、名詞解釋二、選擇題,發(fā)熱、嘔吐、煩躁1天。查體:T 40℃,嗜睡,前囟隆起,頸強直,心肺()克氏征(+),布氏征(+),血象WBC 109/L,目前患兒需做哪項檢查能快速診斷: ,發(fā)現(xiàn)腰骶部有一囊性腫物,查體,腫物表面皮膚正常,下肢肌張力、肌力正常,最可能的診斷是: : 三主征包括:,偏盲,偏身感覺障礙 ,嘔吐,偏癱 ,抽搐,意識障礙 ,嘔吐,視盤水腫 ,嘔吐,血壓增高三、問答題?!緟⒖即鸢浮恳弧⒚~解釋:指腦室內(nèi)腦脊液積聚過多發(fā)生高壓,腦室內(nèi)高壓導致腦室擴大和大腦變薄,嬰兒顱骨尚未閉合,頭顱乃逐漸增大,形成一種嚴重的顱腦畸形,多影響智力和身體發(fā)育。:是指小腦或延髓的異常的舌狀組織向下脫垂,造成小腦延髓池被部分阻塞或壓擠頸部,并產(chǎn)生粘連,導致腦脊液流通發(fā)生障礙而引起腦積水。二、選擇題 三、問答題:①隱性脊柱裂:多在L5~S1平面,局部椎弓有不正常裂隙,骨質(zhì)有缺損,但無脊膜或神經(jīng)組織膨出;通常臨床無明顯癥狀,若神經(jīng)根與裂孔處有纖維帶粘連或壓迫,可發(fā)生神經(jīng)牽拉癥狀,病兒下肢乏力、感覺遲鈍,隨著年齡的增長,脊柱發(fā)育較快,神經(jīng)的牽拉加重;隱性脊柱裂的皮膚表面時有毛發(fā)增生、色素沉著、血管瘤、皮膚凹陷,有時合并皮樣囊腫或脂肪瘤;椎弓裂隙處硬膜有胼胝狀表現(xiàn)。②脊膜膨出:神經(jīng)管閉合完全,脊髓位置正常,囊壁由蜘蛛膜構(gòu)成,囊外有皮膚覆蓋,硬脊膜附著于棘突缺損邊緣;脊膜膨出多位于腰骶部,也可在胸椎或頸椎,基底寬廣或呈蒂狀,有時形成囊性腫塊;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