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子的形象??鬃邮且粋€既熱情而又嚴(yán)格的老師——態(tài)度謙和、親切,批評含蓄,耐心地誘導(dǎo)、熱情地鼓勵;既是教育家又是思想家——因材施教,善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高屋建瓴。他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高超的教學(xué)藝術(shù),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平易近人。一開口說話,就顯得溫文爾雅,打消學(xué)生發(fā)言的顧慮,“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充滿對學(xué)生的熱愛與期望。②因勢利導(dǎo)??鬃俞槍Φ茏悠綍r愛發(fā)“不吾知也”牢騷的話,提出“如或知爾,則何以哉”的問題,針對性強。③啟發(fā)得法。在子路、冉有、公西華各述其志后,曾晳感覺自己的志向與其他三位差別大,不想發(fā)表意見。孔子便說:“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促使曾晳敢于暢談自己的理想。④評價得體。對子路的發(fā)言,“夫子哂之”;對曾晳的發(fā)言,“吾與點也”。當(dāng)四個學(xué)生述志后,孔子進行總結(jié),他高屋建瓴地將他們的發(fā)言上升到“禮治”,上升到與治國有關(guān)的高度,肯定了主流,指出了不足,很有指導(dǎo)意義。〖課堂練習(xí)〗,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D )①毋吾以也 ②加之以師旅③宗廟之事,如會同 ④如其禮樂,以俟君子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①動詞,“用”(一說同“已”,是“止”的意思);②介詞,把。③連詞,或者;④連詞,至于。( B ) ,可使有勇 ,風(fēng)乎舞雩【解析】A項,賓語前置句;B項,省略句,應(yīng)為“可使(人民)有勇”;C、D兩項都是狀語后置句。,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 ) ,春服既成 ,鏗爾【解析】,同“暮”,晚。,同“已”,止。,同“稀”,稀疏。,不正確的一項是( C ),指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國家。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指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廟指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成年人。周代男子和女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諸侯祭祀或會盟、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和司儀的官。文中的“小相”,是公西華的謙辭?!窘馕觥俊爸艽凶雍团釉诙畾q時行加冠禮”錯,應(yīng)該是“周代男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與例句的句式類型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 )例:為國以禮 【解析】A項與例句為狀語后置句,“以師旅加之”“以禮為國”。B、C、D三項為賓語前置句,“不知吾也”,“則以何哉”,“毋以吾也”。,加粗詞的詞類活用類型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B ),端章甫 ,孰能為之大 【解析】B項,“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相。A項,“章甫”,名詞作動詞,戴著禮帽。C項,“風(fēng)”,名詞作動詞,吹風(fēng)。D項,“鼓”,名詞作動詞,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