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能總以為只是學生有錯,而自己就絕對正確。很多錯誤的發(fā)生都不只是單方面的。另外,在尊重人格的原則上進行適當?shù)奶幜P對學生是很必要的。成人犯錯要受到社會輿論、刑法等處罰,孩子犯錯也應當受到一定的處罰。讓他知道犯錯所要承擔的后果,他才能知道該如何正確地生活。但前提第一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即使他犯了錯,第二是盡量用合適的處罰代替體罰,畢竟目的是為了讓他改錯,而不是懲罰。教育是一項長遠的系統(tǒng)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急功近利的行為,是的,有的學生會睡懶覺,有的學生會遲到,有的學生考試會作弊,有的學生會抽煙,有的學生會賭博……那么,需要耐心教育的就耐心教育,應該校紀處分的就校紀處分。由于中小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現(xiàn)超越社會規(guī)則的行為,這些行為必須得到及時糾正。如果學校、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常規(guī)、班規(guī)和校紀的有關規(guī)定來處罰學生,那么讓學生受到懲罰的不是人而是制度,這就是“法治”。學生最初超越社會規(guī)則的行為得到校園中“法”的及時糾正,在他們未來的生活中,“法”的觀念將根植在他們的頭腦中,這就是法制教育。我們的學校、老師不能用體罰這樣的“人治”行為代替“法治”,從這個意義上講,必須用體罰才能完成“教育”,那是教育者無能的一種表現(xiàn)。變相體罰幼兒反思篇5體罰不是教育,關于這一點,全社會的共識度越來越高。但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庭,體罰孩子的事情還是屢屢發(fā)生。近年來,幼兒園體罰事件在全國各地層出不窮,大多數(shù)涉案老師無從業(yè)資格證,典型例子不勝枚舉:2014年4月,北京市朝陽區(qū)一家民辦幼兒園老師對班上21個孩子有體罰甚至毆打。2011年11月,陜西旬陽縣磨溝幼兒園園長因小朋友不能完全背誦課文,用火鉗將10名孩子的手燙傷。2010年12月,江蘇興化板橋幼兒園7名兒童因上課說話被該校女老師用電熨斗燙傷……對未成年人的體罰,各國歷史上都屢見不鮮,甚至直到今天還無法杜絕。中國有“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說法,西方諺語也有“spare the rod, spoil the child”(省了棍子,慣了孩子)。體罰可能會有一定教育效果,但靠體罰達到的效果是短期的,不能實現(xiàn)真正的教育目的。更為可怕的是,體罰會對孩子造成明顯的身心傷害,可能導致長大后的行為問題。因此《未成年人保護法》也規(guī)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行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是有了,但并不是所有教育從業(yè)者都能認真遵守。是什么造成這種現(xiàn)象,首先,一些幼兒園幼師資質管理不規(guī)范。目前很多幼兒教育機構都是民辦性質,準入把關不嚴,一些不具備幼教資質的人員得以進入幼兒園。其次,幼兒園缺乏對于幼師行為的監(jiān)管監(jiān)督,使不少幼兒園辦園者以為只要能正常運轉就行,忽視了孩子身心健康全面成長的辦園責任。要想杜絕類似于事件發(fā)生,就必須從規(guī)范辦園行為入手,以機制健全完善為保證,綜合治理。1998年,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發(fā)起“國際不打小孩日”活動,將每年的4月30日定為“國際不打小孩日”。節(jié)日通過各種活動,宣傳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引起社會的重視。目前,全世界已有上百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民間組織參與這一活動。“國際不打小孩日”有一個宣傳口號,“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將會發(fā)現(xiàn),今天過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希望孩子們的童年生活都是快樂的,是充滿歡笑的,不要再發(fā)生類似道德敗壞的家伙殘害我們的孩子們了。第二篇:幼兒教師對幼兒變相體罰的反思對保教人員變相體罰幼兒的看法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很能理解做一個幼兒老師的壓力。孩子在幼兒園吃、穿、住、行、學習老師都得操心,磕著碰著就更不用說,其實老師把每個孩子都當自己的寶貝一樣護著,愛著。但畢竟幼兒園保教人員面對的是孩子,難免會有惹人生氣的時候。有些老師及時反思了,積極思考了問題所在,并找到辦法解決;也有一些老師性格過于暴躁,老師也是人,也有性格差異,脾氣一暴躁就很容易做出過激的行為,也就是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孩子?!队變簣@工作規(guī)程》提出要尊重、愛護幼兒,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侮辱幼兒人格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各個幼兒園也在大力學習宣傳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