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報》2001年第3期(之十)姓名: 近五年以來作為第一負責人承擔與投標課題相關的項目情況序號項目名稱項目來源批準經費批準時間是否結項1南京市勘察設計行業(yè)信用體系的建構、應用和評價南京市建設委員會20048萬否2信息化與江蘇經濟發(fā)展江蘇省教育廳項目20034萬是3教育信息化研究教育部項目20015萬是4網絡信息資源搜集與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南京大學20002萬是近五年以來作為第一署名人發(fā)表的與投標課題相關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序號成果名稱發(fā)表刊物及時間社會評價(引用、轉載、獲獎或被采納情況等)1《信息檢索中的相關性模型》《圖書情報工作》2004年第12期2《網絡經濟時代的企業(yè)信息化模型》《情報學報》2003年第6期3《稅收博弈模型在中國信息產業(yè)結構調整中的應用》《情報科學》2003年第21期人大復印資料《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3年11期全文轉載)4《信息素質評價標準研究》《圖書情報知識》2001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1年9期全文轉載5《高速信息網絡的信息資源配置》《情報雜志》2000年第5期6《信息產業(yè)與地區(qū)經濟發(fā)展 》《情報科學》2000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圖書館學、信息科學、資料工作》2000年7期全文轉載7《信息檢索中的相關性研究》《情報學報》2004年第6期8《基于樹狀結構的南京大學文科“讀、寫、議”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情報科學》2002年第20期9《論信息經濟政策》《情報學報》2001年第4期10《南京社會信息化研究》《南京社會科學》1998年第7期序號姓名工作單位年齡學位職稱近五年以來與招標課題相關的代表性成果1博士講師《公共危機管理研究的基本問題——概念、框架、理論、方法與發(fā)展趨向》,《公共管理高層論壇》2006年第3輯。《風險社會與公共危機》,《江海學刊》2006年第2期。2博士副教授《國家責任本位的體現(xiàn)——“江村”農民養(yǎng)老社會保險的實踐與思考》,《人口與經濟》2005年第6期。《在兩重“委托—代理”中失卻的政府公信力——西安寶馬彩票案的公共管理學透視》,《公共管理高層論壇》2005年第1輯。3博士副教授《環(huán)境社會學整合研究范式》,《江海學刊》2005年第3期?!对囌摼C合治理秦淮河的話語路線》,《南京社會科學》2005年第11期。4博士講師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of Flood Disaster in Metropolitan Areas of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EI, SSCI收錄), 2005, 21(4): 613–627.Trends and Proactive Risk Management of Climaterelated Disasters. A Review of a global change research in East Asia: Changes in the HumanMonsoon System of East Asia [M], 2005(International START Secretariat組織出版).5博士副教授《論環(huán)境法的行政法性質》,《南京社會科學》2001年第7期?!缎姓绦蚍⒎ǖ霓q證思考》,《中國行政管理》1998年第11期。6學士副教授《社會學定量方法》,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保險精算學》,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7博士副教授《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下的環(huán)境經濟評價程序與方法》《環(huán)境保護科學》2001年第27期?!吨袊鴮嵤┛沙掷m(xù)消費的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2000年第27期。8博士教授《中國面臨的主要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及其排序》,《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第3期。《伊拉克戰(zhàn)爭對國際秩序的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6期。9博士教授《公共危機應急反應管理體系:反思與重建》,《江海學刊》2004年第2期?!豆芾碇髁x:信念、知識和實踐》,《中國行政管理》2002年第5期10博士副教授《金融衍生工具風險形成及防范》,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短摂M經濟的風險防范》,《中國改革報》,2003年9月1日第6版。11 12博士教授《構建社會網絡的政策選擇》,《中國軟科學》2006年第4期?!犊茖又婆c中國社會組織管理模式》,《管理世界》1999年第5期。13博士副教授《治理與善治制度移植:中國選擇的邏輯》,《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3年第3期?!稄南拗平Y社自由到商議公共責任——中國社團管制改革正當性及其制度選擇》,《中國行政管理》2005年第2期。14博士教授《社區(qū)工作中社會支持網絡的構建及其意義》,《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第6期?!渡鐓^(qū)照顧;社會轉型時期重要的社會工作模式》,《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注:、實際承擔研究任務的主要科研人員。、刊期;內部研究報告注明報送單位及時間。三、責任單位和合作單位表5. 責任單位支撐課題研究的院系或研究機構(之一)院系或研究機構名稱 相關研究基地名稱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相關國家級重點學科相關博士學位授權點行政管理、政治學理論 本院系或研究機構現(xiàn)有工作基礎和研究優(yōu)勢,與投標者及課題組的關系,承諾為該課題研究提供的支撐條件。是一所培養(yǎng)高層次政府管理、公共事業(yè)管理、勞動人事與社會保障管理、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的新型學院。該院現(xiàn)設有政治學系、行政管理學系、勞動人事與社會保障系、教育科學與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和MPA教育中心等六個教學科研單位,現(xiàn)有本科專業(yè)5個,碩士點10個,博士點4個,覆蓋了政治學、公共管理學、教育學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四個一級學科,形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養(yǎng)體系?,F(xiàn)有教授21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3名)、副教授29名,一大批中青年學術骨干茁壯成長,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科研成果和社會影響力在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科中均處于前列。其中政治學理論為江蘇省重點學科,正沖擊國家重點學科,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研究中心為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之一,正沖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近年來,學院主動適應社會需要,響應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承擔了多項國家和地方的重大課題,獲得多項省部級以上獎勵,為許多重大決策提供了咨詢服務。 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為*****人文社會科學校級研究基地。中心現(xiàn)有專職研究人員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講師1人,另有兼職教授2人,擁有學術刊物《公共管理高層論壇》。自成立以來,該中心已先后承接了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大課題:“十一五”期間江蘇重大社會風險預警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我國重大社會性突發(fā)事件社會管理研究;共青團中央重點招標課題:大學生失業(yè)社會風險防控研究。目前,該中心正以國家戰(zhàn)略目標為導向,聚焦中國社會轉型期的重大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從事理論探索與應用研究,以促進中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與持續(xù)發(fā)展。目前,全院上下正以國家戰(zhàn)略目標為導向,以學科建設為核心,立足于科研、教學與社會服務,尊重科學理性,宏揚人文精神,同心同德,開拓進取,為把南京大學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而努力奮斗。 本課題首席專家**教授為**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曾長期擔任**研究生院副院長,必定以全院之力為本課題提供條件支撐,**必定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院系或研究機構公章負責人簽章 年 月 日注:如責任單位的二級機構不止1個,可自行復制本表之二、之三、…(之一)院系或研究機構名稱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相關研究基地名稱相關國家級重點學科相關博士學位授權點本院系或研究機構現(xiàn)有工作基礎,承諾為該課題研究提供實質性合作的支撐條件。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是研究行政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發(fā)展行政管理科學,為政府改進行政管理服務的全國性學術團體。學會的業(yè)務主管機關是國務院辦公廳。學會廣泛團結和組織全國從事行政管理的研究人員,以及有關學術團體、科研教學單位,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貫徹百家爭鳴的方針,開展行政管理科學研究,為促進行政管理改革,提高行政效率,逐步實現(xiàn)管理科學化、法制化、現(xiàn)代化,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行政管理體制,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代表中國行政學界參加國際學術組織及有關活動學會?,F(xiàn)為國際行政科學學會(聯(lián)合國咨詢機構)的國家分會,東部地區(qū)國際行政組織的國家會員,學會積極學習和借鑒世界各國行政管理的先進經驗,努力促進行政科學的對外學術交流和友好往來。學會的任務是:,發(fā)揮咨詢作用;,推動行政科學的發(fā)展;,普及現(xiàn)代行政管理學會知識;,編譯行政科學刊物和專著;。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是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理事會。理事會選舉產生常務理事及會長、副會長和秘書長。每屆任期五年。學會下設6個分支機構:政策科學研究分會、績效管理研究分會、縣級行政管理研究分會、公安研究分會、行政管理教學研究分會、后勤管理工作委員會。學會設有2個直屬機構:中國行政管理雜志社、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有6個內設工作機構:辦公室、學術部、聯(lián)絡部、事業(yè)發(fā)展部、公共管理研究中心、高級管理人才研修中心。學會現(xiàn)有會員4200多人。學會主辦2份國內外公開刊物(均為國務院辦公廳主管):《中國行政管理》,主編:鮑靜(1985年創(chuàng)刊);《中國應急管理》,主編:高小平(將于2006年11月創(chuàng)刊)。學會現(xiàn)任會長:郭濟,學會法定代表人:高小平(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小平研究員主持并完成了國務院辦公廳課題“中央和大城市政府應急管理機制”(2005年)、“政府應急管理總體思路和框架”(2004年)以及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課題“突發(fā)事件預警系統(tǒng)和政府應急管理體系研究”(2002年)。發(fā)表了若干篇與本課題有關的論文,如:《服務型政府建設下一步怎么走》,《人民論壇》2006年第6期;《以科學發(fā)展觀指導轉變政府職能》,《中國行政管理》2005年第1期;《澳大利亞公共服務發(fā)展與改革》,《中國行政管理》2005年第3期;《科學化: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創(chuàng)新》,《中國行政管理》2004年第2期;《落實科學發(fā)展觀 加強生態(tài)行政管理》,《中國行政管理》2004年第5期;《著眼于制度建設和創(chuàng)新》,《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3年第4期;《可資借鑒的英國行政管理改革》,《中國行政管理》2003年第5期;《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幾點思考》,《新視野》2003年第4期。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與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有密切的合作關系,本項研究課題也吸引了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小平研究員等專家、學者加入我們的研究隊伍,而且兩單位學者良好的學術交流關系也會對本項研究的順利完成提綱了堅實的保障,承諾為該課題提供一切可能的條件支撐。院系或研究機構公章 負責人簽章 年 月 日(之二)院系或研究機構名稱江蘇省委黨校相關研究基地名稱 相關國家級重點學科相關博士學位授權點 本院系或研究機構現(xiàn)有工作基礎,承諾為該課題研究提供實質性合作的支撐條件。四、課題設計論證(學術價值或應用價值)選題的應用價值 (1)防范重大風險,保持社會穩(wěn)定。國際經驗顯示,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社會發(fā)展開始進入黃金時期,也進入風險高發(fā)期。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shù)據,2003年我國人均GDP達1090美元,已經進入高風險社會。目前,中國的社會風險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全球風險,二是國內風險,兩者之間交互影響,難以分割。Urich Beck在《風險社會》一書中就曾指出全球風險社會的來臨,Anthony Giddens在《現(xiàn)代性的后果》中也認為現(xiàn)代性的四大制度支柱都可能帶來嚴重的風險。生態(tài)惡化、環(huán)境污染、經濟下滑、恐怖主義這些風險在全球網絡社會可以超越民族國家的地域界限,構成全球威脅。從國內現(xiàn)實來看,一方面自然災害有增無減,另一方面現(xiàn)代化制造的系統(tǒng)風險開始釋放。改革初期陽光普惠的時代已經終結,在資源擴散和重新聚集之后,貧富差距、城鄉(xiāng)差距、東西差距繼續(xù)拉大,社會結構高度緊張。尤其是中國已經進入轉型加速期,各種利益激烈交鋒,突發(fā)事件曾出不窮,社會風險一旦點燃,就會引發(fā)“連鎖反應”,社會秩序陷入混亂,甚至威脅政治體制,后者不堪設想。因此,防范重大社會風險與保持經濟良性發(fā)展同等重要,具有戰(zhàn)略意義。 (2)提高應急水平,減小災害損失。風險在本質上是一種不確定性,我們無法完全杜絕各種公共危機的突然發(fā)生?!啊敝螅鞣絿移毡榧訌娏藢植乐髁x的防范,但仍然無法阻止英國倫敦地鐵爆炸、西班牙馬德里車站爆炸等恐怖主義事件的發(fā)生。即便是美國,“”后成立了國土安全部統(tǒng)籌管理美國境內的突發(fā)事件,但“卡特里娜”颶風仍然將新奧爾良變成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