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亂無章的狀態(tài)當中,面對壓力,既沒有行動,又無法回避,壓力就會持續(xù)地作用于自己。所以,把自己的工作內容全部列成清單,然后把這些工作按“比較重要”、“重要”、“較不重要”分級。看看有哪些“較不重要”的工作可以刪除不做,或授權給更適合的人來做。再將“比較重要”及“重要”的工作分出優(yōu)先順序。接下來就可挑一個喜歡的工作來做,而將后者視為完成第一項工作的獎勵。妥善安排時間可以減輕壓力,先做計劃,不要過度操勞,留出休息時間。解決了一個問題后,再逐項解決其他的問題。在每一個時間段里每次只面對或解決一個難題。這樣面對壓力的煩躁心態(tài)就慢慢被工作思維所替代。 。討論困擾自己的問題是解決問題之道。一旦自己知道煩惱所在,可與朋友或者當事人共同商討解決。學會用別人思維來啟發(fā)自己的思維,用別人的經(jīng)驗來豐富自己經(jīng)驗。承認自己無法獨立解決問題也許令人難堪。但一開始就與人討論關于自己處境的一些問題,往往會獲得建設性的解決方法。 。應付方式是指成功地對付環(huán)境挑戰(zhàn)或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策略。通常,積極的應付方式可以使自己有效地面對心理應激、重新恢復生理與心理的平衡水平狀態(tài);消極的應付則往往會使人繼續(xù)停留在充滿壓力的應激狀態(tài),繼續(xù)消耗自身潛在的能量,產(chǎn)生倦怠,甚至導致心理疾病。一是要調整心態(tài),克服自卑與自傲心理。不要抱怨自己的運氣不佳,境遇太差,一味把成敗歸咎于客觀條件,而忽視主觀能動性。 二是要有興趣。一個人長時間地投入在一項工作中,壓力重而不堪重負。要想拋開壓力,最好就是找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去做,用行為轉移自己的心境,這種輕松的心境通常是找到解決辦法的前提。 。面對壓力,轉移是一種最好的辦法。當壓力太重承受不了時,那就放下來暫時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轉到讓自己輕松快樂的事上來。等心態(tài)調整平和以后,內心逐漸趨于鎮(zhèn)定,思維的效率就可以改善,再面對目前的壓力就容易找到一些有效的辦法。還有通過體育運動也能使人很好的發(fā)泄,運動完之后多數(shù)人會感到很輕松,以體力的宣泄達到精神的放松,這樣就可以把壓力釋放出去。 。古人曰,透得名利關,方是小休歇;透得生死關,方是大休歇??鞓放c內心的祥和來自和諧的內心世界。有了內心的真正和諧,就如同建立了強大的自我控制系統(tǒng),總結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科學辦法,加上組織實施減壓的若干措施,便能有效地克服職業(yè)倦怠產(chǎn)生的許多問題。 減壓還要解開心結。有一則小寓言,說有一種小蟲子很喜歡撿東西,在它所爬過的路上,只要是能碰到的東西,它都會撿起來放在背上,最后,小蟲子被身上的重物壓死了。人不是小蟲子,但人在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又像極了小蟲子,只不過背上的東西變成了“名、利、權”。人總是貪求太多,把重負一件一件披掛在自己身上,舍不得扔掉。假如能學會取舍,學會輕裝上陣,學會善待自己,凡事不跟自己較勁,甚至學會傾訴發(fā)泄釋放自己,人就會以對一種環(huán)境的控制感代替無助感。 對壓力心存感激的心態(tài)。無論我們對壓力采取什么心態(tài),壓力都是客觀存在。壓力也是我們成長的一個重要動力,人生許多重要的階段都是伴隨著壓力而度過的。沒有壓力,我們的心智就不能得以良好的成長。當我們盡情享受生活的樂趣的時候,都應該對當初讓我們曾經(jīng)頭疼不已的壓力心存一份感激。 。只有開展有效的壓力管理,才能在企業(yè)里真正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從企業(yè)的角度來看,有效的壓力管理,包括:(1)制定員工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人才在成長過程中,經(jīng)常要面臨成長瓶頸的困惑和壓力,這就需要企業(yè)制定員工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通過職業(yè)發(fā)展階梯和職業(yè)生涯通道,在尊重人才意愿的基礎上,幫助人才開發(fā)各種知識與技能,解決人才成長過程中面臨的職業(yè)發(fā)展壓力。 (2)開展職業(yè)咨詢與壓力輔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企業(yè)的發(fā)展,員工的身心健康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職業(yè)咨詢與心理壓力輔導也將隨之產(chǎn)生,這將幫助員工正確處理工作壓力,提高其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3)建立公平的內部競爭機制許多壓力,尤其是工作方面的心理壓力,是來源于企業(yè)內部的不公平競爭機制。這種不公平的內部競爭機制,既不利于員工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企業(yè)只有建立公平的內部競爭機制,包括薪酬激勵分配機制、晉升篩選機制等,才能有助于減輕企業(yè)員工的心理壓力。 (4)構建人性化管理機制作為企業(yè),是集多方利益一身的載體,不僅要滿足投資者的利益,也要滿足員工個人的利益。而員工的身心健康是員工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yè)只有構建人性化的管理機制,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其作為載體存在的意義。結 論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競爭和壓力也正在逐漸影響到各個行業(yè)的工作人群。而作為空中乘務員,由于行業(yè)的特殊性,所表現(xiàn)的工作壓力也有其個性。如果對之不能很好調適,對乘務員自身及工作會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危害極大。所以,有必要緩解或減輕空中乘務員的工作壓力。據(jù)有關調查現(xiàn)實,約15%的空中乘務員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適,如焦慮、恐懼、偏執(zhí)等。 通過對空中乘務員壓力的了解和研究,不僅全面的介紹了空中乘務員壓力形成的原因,并通過對具體情況的分析從個人和企業(yè)兩個方面提出建議,這些建議和管理策略不僅可以為空中乘務員提供個人的心理問題解決方案,還可以為航空公司的管理提供參考,切實解決空中乘務員的壓力問題,提升空中乘務員的工作質量,提升航空企業(yè)形象。作為我本身而言,通過對相關資料的學習和思考,對本專業(y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而對工作壓力的分析可以對我以后的工作產(chǎn)生幫助,使我可以正確的對待工作壓力。參考文獻[1]周旬, 羅曉梅, [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2][英]杰勒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3][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J].統(tǒng)計研究,2005,(9):2935. [5][J].心理科學進展,2001,(10):433435. [6]:機制、應付與管理[J].浙江師大學報,1999,(5):2935. [7]馬劍虹,[J].應用心理學,1997,(2):2126. [8][美]斯蒂芬?,孫建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478. [9]Lazarus R Stress in the Workplace[J].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1991,(6):113. [10]張向前:西方的壓力管理理論簡述[J],燕山大學學報,2005(3). [11]王波:現(xiàn)代管理的發(fā)展趨勢[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2). [12]馬可一、王重鳴:組織壓力管理的最新研究進展[J],心理科學,2003 致謝 經(jīng)過2個多月的學習和實習,本次畢業(yè)論文的工作已經(jīng)接近尾聲,作為一個本科生的畢業(yè)論文,由于經(jīng)驗的匱乏,難免有許多考慮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沒有導師的督促指導,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學們的支持,想要完成這個設計是難以想象的。在這里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老師。~老師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畢業(yè)論文的每個階段,從外出實習到查閱資料,設計草案的確定和修改,中期檢查,后期詳細修改等整個過程中都給予了我悉心的指導。除了敬佩~老師的專業(yè)水平外,他的治學嚴謹和科學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并將積極影響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然后還要感謝大學四年來所有的老師,為我們打下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同時還要感謝所有的同學們,因為有了你們的支持和鼓勵,此畢業(yè)論文才會順利完成。 最后感謝我的母校 ~~~ 四年來對我的栽培。請刪除以下內容,O(∩_∩)O謝謝?。。he origin of tax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be traced to the time when the colonists were heavily taxed by Great Britain on everything from tea to legal and business documents that were required by the Stamp Tax. The colonists39。 disdain for this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 (socalled because the colonies had no voic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axes) gave rise to revolts such as the Boston Tea Party. However, even after the Revolutionary War and the adoption of the . Constitution, the main source of revenue for the newly created states was money received from customs and excise taxes on items such as carriages, sugar, whiskey, and snuff. Ine tax first appea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862, during the Civil War. At that time only about one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was required to pay the tax. A flatrate ine tax was imposed in 1867. The ine tax was repealed in its entirety in 1872. Ine tax was a rallying point for the Populist party in 1892, and had enough support two years later that Congress passed the Ine Tax Act of 1894. The tax at that time was two percent on individual ines in excess of $4,000, which meant that it reached only the wealthiest members of the population. The Supreme Court struck down the tax, holding that it violated the constitutional requirement that direct taxes be apportioned among the s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