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4)3=(3/4)3+3(3/4)2(1/4)+3(3/4)(1/4)2+(1/4)3=27/64+27/64(2顯性性狀1隱性性狀)+9/64+1/64 1基因型為AaBbCcDd的F1植株自交,設(shè)這四對基因都表現(xiàn)完全顯性,試述F2代群體中每一類表現(xiàn)型可能出現(xiàn)的頻率。在這一群體中,每次任意取5株作為一樣本,試述3株顯性性狀、2株隱性性狀,以及2株顯性性狀、3株隱性性狀的樣本可能出現(xiàn)的頻率各為若干?答:16種表型。 (1)四顯性性狀A(yù)_B_ C_ D_ 占81/256 (2)三顯性一隱性性狀:A_ B_ C_ dd; A_ B_ ccD_ ; A_ bbC_ D_ ;aaB_ C_ D_ 共4種各占27/256 (3)二顯性二隱性性狀:A_ B_ ccdd; A_ bbccD_ ; aabbC_ D_ ;aaB_ ccD_ ; aaB_ C_ dd;A_ bbC_ dd共6種各占9/256 (4)一顯性三隱性性狀:A_ bbccdd;aaB_ ccdd;aabbC_ dd;aabbccD_ 共4種各占3/256 (5)四隱性性狀aabbccdd 1/256 (先求3株顯性性狀概率,2株隱性性狀概率)(1)C53((3/4)4)3((1/4)4)2(2)C52((3/4)4)2((1/4)4)3 1設(shè)玉米籽粒有色是獨立遺傳的三顯性基因互作的結(jié)果,基因型為A_C_R_的籽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無色。有色籽粒植株與以下三個純合品系分別雜交,獲得下列結(jié)果:(1) 與aaccRR品系雜交,獲得50%有色籽粒;(2) 與aaCCrr品系雜交,獲得25%有色籽粒;(3) 與AAccrr品系雜交,獲得50%有色籽粒。試問這些有色籽粒親本是怎樣的基因型?答:根據(jù)(1)試驗,該株基因型中A或C為雜合型;根據(jù)(2)試驗,該株基因型中A和R均為雜合型;根據(jù)(3)試驗,該株基因型中C或R為雜合型;綜合上述三個試驗,該株的基因型為AaCCRr 1蘿卜塊根的形狀有長形的,圓形的,有橢圓形的,以下是不同類型雜交的結(jié)果:長形圓形→ 595橢圓形長形橢圓形→ 205長形,201橢圓形橢圓形 圓形→ 198橢圓形,202圓形橢圓形 橢圓形→ 58長形,112橢圓形,61圓形 :答:不完全顯性說明蘿卜塊根形狀屬于什么遺傳類型,并自定基因符號,標明上述各雜交組合親本及其后裔的基因型。1假定某個二倍體物種含有4個復(fù)等位基因(如aaaa4),試決定在下列這三種情況可能有幾種基因組合?(1) 一條染色體;(2)一個個體;(3)一個群體。答案:(1)四種可能,但一個特定染色體上只有其中一種,即a1或a2或a3或a4。 (2)十種可能,但一個特定個體只有其中一種,即a1a1或a2a2或a3a3或a4a4或a1a2或a1a3或a1a4或a2a3或a2a4或a3a4。 (3)十種都會出現(xiàn),即a1a1,a2a2,a3a3,a4a4,a1a2,a1a3,a1a4,a2a3,a2a4,a3a4。 孟德爾遺傳定律及其擴展試卷(二)一、名詞解釋重疊作用(duplicate effect):上位性:顯性上位(epistatic dominance):隱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recessiveness):顯性抑制作用: 基因內(nèi)互作: 基因間互作:多因一效:一因多效:返祖現(xiàn)象(返祖遺傳):二、填空題已知某雜交組合為AaBb(♀)aaBb(♂),雜交時母本產(chǎn)生的配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本產(chǎn)生的配子是______________。上位作用與顯性作用的不同點:上位性作用發(fā)生于______________之間,而顯性作用則發(fā)生于______________之間。顯性上位作用與抑制作用的不同點:(1)抑制基因本身______________決定性狀,F(xiàn)2只有兩種類型;(2)顯性上位基因所遮蓋的其它基因(顯性和隱性)本身______________決定性狀,F(xiàn)2有3種類型。大麥中,密穗對稀穗為顯性,抗條誘對不抗條誘為顯性。一個育種工作者現(xiàn)有一個能真實遺傳的密穗染病材料和一個能真實遺傳的稀穗抗病材料。如果用這兩個材料雜交,以選出穩(wěn)定的密穗抗病品種,所需要類型在______________代就會出現(xiàn),到第______________代才能肯定獲得;如果在F3代想得到100個能穩(wěn)定遺傳的目標株系,F(xiàn)2代至少需種植______________株。具有三對獨立遺傳基因的雜合體(F1),能產(chǎn)生______________種配子,F(xiàn)2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種,顯性完全時F2的表現(xiàn)型有______________種。在家兔中白色(B)對褐色(b)為顯性,短毛(L)對長毛(l)為顯性,兩對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現(xiàn)讓純合白色短毛與褐色長毛家兔交配,F(xiàn)2代獲得總兔數(shù)80只,其中白色長毛兔約有______________只,其純種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三、選擇題蛋白質(zhì)生物合成過程特點是 A 蛋白質(zhì)水解的逆反應(yīng) B 肽鍵合成的化學(xué)反應(yīng) C 遺傳信息的逆向傳遞 D 在核蛋白體上以mRNA為模板的多肽鏈合成過程 E 氨基酸的自發(fā)反應(yīng) 關(guān)于mRNA,錯誤的敘述是 A 一個mRNA分子只能指導(dǎo)一種多肽鏈生成 B mRNA通過轉(zhuǎn)錄生成 C mRNA與核蛋白體結(jié)合才能起作用 D mRNA極易降解 E 一個tRNA分子只能指導(dǎo)一分于多肽鏈生成 關(guān)于密碼子,錯誤的敘述是 A 每一密碼子代表一種氨基酸 B 某些密碼子不代表氨基酸 C 一種氨基酸只有一種密碼子 D 蛋氨酸只有一種密碼子 E 密碼子無種族特異性 關(guān)于蛋白質(zhì)合成的終止階段,正確的敘述是 A 某種蛋白質(zhì)因子可識別終止密碼子 B 終止密碼子都由U、G、A三種脫氧核苷酸構(gòu)成 C 一種特異的tRNA可識別終止密碼子 D 終止密碼子有兩種 E 肽酰tRNA在核蛋白體“A位”上脫落 組成mRNA分子只有四種單核苷酸,但卻能組成多少種密碼子? A 64種 B 20種 C 32種 D 75種 E 16種 A mRNA分子中的起始密碼位于: A 339。末端 B 539。末端 C 中間 D 由339。端向539。端不斷移動 E 由539。端向339。端移動 翻譯的含義是指: A mRNA的合成 B tRNA的合成 C tRNA運輸氨基酸 D 核蛋白體大,小亞基的聚合與解聚 E 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zhì)的過程 mRNA的信息閱讀方式是: A 從多核苷酸鏈的539。末端向339。末端進行 B 從多核苷酸鏈的339。末端向539。末端進行 C 從多核苷酸鏈的多個位點閱讀 D 539。末端及339。末端同時進行 E 先從539。末端閱讀,然后再從339。末端閱讀 有關(guān)蛋白質(zhì)中多肽鏈合成起動信號的敘述,哪項是錯誤的? A 它位于mRNA的539。末端 B 它位于mRNA的339。末端 C 它能被起動作用的蛋氨酰 tRNA所識別 D 在起始復(fù)合物中的位置相當大亞基的受位 E 本身代表蛋氨酸 遺傳密碼的簡并性指的是: A 一些三聯(lián)體密碼可缺少一個嘌呤堿或嘧啶堿 B 密碼中有許多稀有堿基 C 大多數(shù)氨基酸有一組以上的密碼 D 一些密碼適用于一種以上的氨基酸 E 以上都不是 1蘆花雞的毛色遺傳屬于 A、限性遺傳 B、伴性遺傳 C、從性遺傳 D、性影響遺傳1蘿卜2n=RR=18,甘藍2n=BB=18,那么,蘿卜甘藍,F(xiàn)1染色體 組成及育性是 A、RRBB,正常可育, B、RB,嚴重不育 C、RB,部分不育 D、RRBB,部分不育1中斷雜交試驗結(jié)果表明,一種細菌的遺傳標記順序是ABCDEF, 而另一種是DEFABC,這一情況說明細菌的什么特點? A、環(huán)形染色體 B、轉(zhuǎn)導(dǎo) C、自主性附加體 D、性因子轉(zhuǎn)移1下列組成的兩種細菌混在一起了:thr﹣leu﹣arg﹣met﹢和 thr﹢leu﹢arg﹢met﹣,經(jīng)過一定時間,將混合體置于基本培養(yǎng) 基上,在基本培養(yǎng)基上生長出來的重組菌落的基因型是 A、thr﹢leu﹣arg﹢met﹣ B、thr﹣leu﹣arg﹣met﹢ C、thr﹣leu﹢arg﹢met﹣ D、thr﹢leu﹢arg﹢met﹢1DNA在紫外光破壞后的修復(fù),要求至少有四種酶:聚合酶,連接酶 核酸內(nèi)切酶,核酸外切酶。在下列四種情況當中,哪種是DNA恢 復(fù)時酶作用的正確順序? A、內(nèi)切酶,外切酶,聚合酶,連接酶 B、外切酶,內(nèi)切酶,聚合酶,連接酶 C、連接酶,內(nèi)切酶,聚合酶,外切酶 D、連接酶,外切酶,聚合酶,內(nèi)切酶1下面是四個不同群體中的基因型頻率,哪一個群體不是平衡的?( ) A 0.36A1A1:0.48A1A2:0.16A2A2 B 0.25A1A1:0.50 A1A2:0.25A2A2 C 0.04A1A1:0.32 A1A2:0.64 A2A2 D 0.09A1A1:0.49 A1A2:0.42 A2A21某些細菌能通過其細胞膜攝取周圍供體的染色體片段,并將此外源DNA片段通過重組參入到自己染色體組的過程,稱為( ) A 接合 B 性導(dǎo) C 轉(zhuǎn)導(dǎo) D 轉(zhuǎn)化1一個群體初始雜合子頻率為0.92,自交2代后,群體中純合子的頻率為( ) A 46% B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