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OO H R COO RCO+ H2O 2 用于大分子對稱的酸酐合成 二元酸 加熱 分子內脫水 五、六元環(huán)酐 CCOOO HO H2 3 0 ℃CCOOO + H 2 O鄰苯二甲酸 鄰苯二甲酸酐 (100%) 2. 生成 酰鹵 : PCl PCl SOCl2(氯化亞砜,亞硫酰氯 ) 3RCOOH + PCl3 → 3RCOCl + H3PO3(亞磷酸, 200℃ 分解 ) RCOOH + PCl5 → RCOCl + HCl + POCl3(三氯氧磷,沸點 :107℃ ) 通過蒸餾分離,根據產物沸點不同選擇不同試劑。 RCOOH + SOCl2 → RCOCl + SO2↑+ HCl↑( SOCl2過量) 羧酸的鈉鹽 酰氯 共熱 COO N a + C H 3 C H 2 COC lC H 3 O C H 3 COC H 2 C H 3+ N a C lCO混合酸酐的生成 3. 生成 酯 反應采用強酸如濃硫酸作為催化劑,可逆反應 R O HOCH3O HOR OOOH R 39。 R 39。H O C H2C H3H+CH3OO C H2C H3C +C +C + H 2 O濃硫酸18C18+ H 2 O羧酸鹽 鹵代烴 親核取代反應 C H 3 C OO+ C H 2 C l C H 3 C O C H 2O+ C l(95%) 酯化反應機理: O HR H+O HR O HRCO HCOCO H第一步 羰基質子化: 第二步 醇分子對質子化羰基的親核進攻: R 39。 O H O HRO HR 39。CO HCO HO HR四面體中間體 O H 2ROR 39。 H 2 OCO HR O R 39。CO HO HRO HR 39。CO H第三步 質子轉移與脫水: H + COO R 39。RCO HR O R 39。第四步 脫質子: 叔醇的酯化反應是斷裂醇中的 C― O鍵: R COO H + H O C R 39。 3 R COO C R 39。 34. 生成 酰胺 羧酸和胺或氨共熱,脫水生成酰胺。 R O HON H3R O N H4OR N H2ONRR C N R N H2OR O N H4OC + CH2OCH2OC+ H 2 O CH2OC羧酸銨鹽 酰胺 腈 1) N–苯基苯甲酰胺 (~82%) COO H + N H 2 COO H 3 N1 9 0 ℃CON H + H 2 O2) 三、羧基的還原 (LiAlH4 、 NaBH4) RCOOH RCH2OH LiAlH4 伯醇 采用催化加氫、金屬加酸的方法,一般都不易 將羧基還原。 C H 3 OC H 3 OC O 2 H① L i A l H 4② H 2 OC H 3 OC H 3 OC H 2 O H( 9 3 % )四、烴基上的反應 的鹵代 Br2, P 或光照 HCH2COOH BrCH2COOH α羥基酸 α,β不飽和酸 C H COO HC H 2RBrC H COO HC H 2RO HOH- - H2O C H C O O HC HRH2O H+,加熱 應用: C H COO HC H 2RBrC H COO HC H 2RN H 2N H 3α氨基酸 C H C OO HC H 2RBrC H C OO HC H 2RCNC H C OO HC H 2RC OO HCN- H2O 二元酸 H+ 2. 芳香環(huán)的取代反應 羧基是間位定位基,取代基進入間位: C O O HBrC O O HB r2F e B r3/五、脫羧反應: 脫去羧基,放出 CO2的反應。 αC上有強吸電子基時,易發(fā)生脫羧反應。 吸電基團 : N O 2 C N C O C l, , ,C l 3 C C O O H C H C l 3 + C O 2△C O O HO 2 N N O 2N O 2△O 2 N N O 2N O 2△ COO HCOO H HCOOH + CO2 二元酸的受熱反應 C OO HCH 2C OO HCH3COOH + CO2↑ △ 1) 乙二酸 和 丙二酸 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