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食和月食》教學案例日食和月食,是第三單元第四課時的教學內容,學生聽說過或觀察過的兩個有趣的天文現象。從教材的角度來講,把這兩個現象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題,不僅僅是因為這兩種現象對學生有吸引力,還在于這兩種現象都涉及了學生在本單元要建立起的有關宇宙的基本概念:天體是運動著的,日食、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陽、月球三者之間的相對運動造成的。所以在上這一課時就
2024-12-05 07:20
【摘要】《沸騰》一課教學案例案例背景分析:《沸騰》一課選自青島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五年級上冊)。本課教科書包括三個板塊: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拓展活動。其中,活動準備提示了課堂探究所必備的典型的實驗材料:鐵架臺、石棉網、酒精燈、溫度計、燒杯、水、火柴,此部分屬于學生課前探究性準備材料的過程。拓展活動中提示了一個建議性活動內容:查閱瓦特發(fā)
2024-11-23 01:01
【摘要】第六課食鹽和水泥一、教學內容:物質變化是多種多樣的,根據其是否可以恢復原狀來講,可以分成可逆變化和不可逆變化兩種。本課就是借助學生熟悉的兩種物質——食鹽和水泥,認識物質的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并認識可逆變化與不可逆變化的利弊。二、教學目標:1、能用簡單的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探究物質的變化,并作實驗記錄;能提出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能應用已有
2024-11-19 23:33
【摘要】21、變色龍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各種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二、重點難點重點:了解各種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難點:動物的自我保護是根據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的三、教學準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各個科普網站收集了許多有關動物自我保護的資料,包括
2024-11-19 19:09
【摘要】《生物的啟示》教學案例【教學設想】通過學生的探究,讓學生認識到“科學就是力量,當今科技正在快速刷新世界,未來科技無止境的發(fā)展,將為未來世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更為巨大的貢獻”,達到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索科學,勇于揭開科學之謎,具
2024-12-04 20:42
【摘要】《饅頭發(fā)霉了》教學案例“饅頭發(fā)霉了”這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學生對這種現象已經是司空見慣了。教材的重點是研究發(fā)霉的條件,如果按部就班的講學生沒有興趣。于是我對教學方案進行了修改,再另外幾個班試教,效果大不相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教學效果好。所以我把當時的教學過程記錄下來,愿與大家分享。一、課前準備: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在哪里見過發(fā)霉的物體,是什么樣子的
2024-11-19 20:42
【摘要】A向右平移5格。B向左移動5格再向下移動3格。A向右平移5格。B向左移動5格再向下移動3格。A向右平移5格。B向左移動5格再向下移動3格。
2024-11-19 23:43
【摘要】《哪杯水更熱》一、教學目標:1科學探究目標:通過用溫度計測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利用溫度計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據;初步學會使用簡單的表格等統(tǒng)計方法整理測量紀錄。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測量活動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通過認識各種各樣的溫度計,意識到人們在不斷的運用已有的科技知識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條件。3知識目標:
2024-11-19 19:39
【摘要】【教學內容】: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窘虒W目標】:,通過改進或設計新玩具,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探究興趣和問題意識,體驗玩玩具的樂趣。、形狀、顏色等不同特征,并會用合適的方式加以描述。【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知道各種玩具有大小、形狀、顏色等不同特征,并會用合適的方式加以描述。教學難點:會用感官感知玩
2024-11-19 20:45
【摘要】用眼睛看(視覺),可識別物體的大小、形態(tài)、顏色和方位。用鼻子聞(嗅覺),可識別物體的氣味。用舌頭嘗(味覺),可識別物體的味道。用耳朵聽(聽覺),可識別物體的聲音。用手摸(觸覺),可識別物體的冷熱、大小、形狀、光滑和粗糙、質感等。在所有的感覺器官中,眼睛從周圍的世界中獲得的信息最多香
2024-12-04 23:25
【摘要】小游戲?摸物品,說名稱怎樣認識物體招遠市魁星路小學欒東梅初步認識辨認物體的方法怎樣辨認這些球類?各種球的大小、顏色、花紋等特點?怎樣辨認這些文具?形狀、用途、大小等怎樣辨認水果?各種水果的顏色、形狀、氣味、味道等特點辨認物體的方法
【摘要】怎樣認識物體觀察葉子的不同和相同
2024-12-04 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