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詩經(jīng)》二首課文助讀《詩經(jīng)》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nèi)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jīng)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手法分為“賦、
2025-06-12 02:02
【摘要】課外古詩詞誦讀一、古詩詞默寫。1.《式微》中描寫終年累月、晝夜不輟地在露水和泥漿中奔波勞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敘將別之時,景物描寫氣勢
2025-06-26 22:58
2025-06-20 12:10
【摘要】12《詩經(jīng)》二首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jù)拼音寫漢字。(6分)關雎.()參差..()荇.菜()寤寐..()躋.()芼.之()坻.()涘.
2025-06-12 21:06
2025-06-12 13:25
【摘要】第三單元11與朱元思書◆走近作者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詩文自成一家,稱為“吳均體”。著有《吳均集》《齊春秋》等?!糁黝}解說本文敘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途中所見,描繪了這一段的奇山異水,抒發(fā)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
2025-06-21 03:36
【摘要】第三單元11與朱元思書◆走近作者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詩文自成一家,稱為“吳均體”。著有《吳均集》《齊春秋》等。◆主題解說本文敘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途中所見,描繪了這一段的奇山異水,抒發(fā)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
2025-06-21 03:48
【摘要】第三單元11 敬畏自然字詞盤點主題思想作家作品寫作背景課文結(jié)構(gòu)字詞盤點主題思想作家作品寫作背景課文結(jié)構(gòu)字詞盤點主題思想作家作品寫作背景課文結(jié)構(gòu)蓬蒿:飛蓬和蒿子,借指野草。咫尺:比喻很近的距離。狼藉:亂七八糟;雜亂不堪。吶喊:大聲喊叫助威。狂妄:極端的自高自大。賣弄:有意顯示、炫耀(自己的
2025-06-20 17:04
【摘要】第三單元11 敬畏自然一二三四五zhǐ hāo 絀?邃?淆?肴?liáng liàng chēng chènhùn hún一二三四五二、重要詞語1. :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
2025-06-17 18:09
【摘要】第三單元9三峽◆走近作者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所撰寫的《水經(jīng)注》,既是我國第一部完整記錄華夏河流山川地貌的書,也是一部優(yōu)美的山水散文集,被稱為“圣經(jīng)賢傳”“宇宙未有之奇書”。酈道元在寫這部書時,因水記山,因山記景,
2025-06-13 14:53
2025-06-16 21:37
【摘要】寫作學寫讀后感第三單元【思路點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閱讀了一篇文章、一本書、一首詩??而后將自己的感受、心得、體會寫下來形成文字,就是讀后感。讀后感,顧名思義,要先有“讀”,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將閱讀與寫作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讀后感的這種結(jié)構(gòu)模式,與一般議論文“引——議——聯(lián)——結(jié)”的作文模式一脈
2025-06-20 17:02
【摘要】11.與朱元思書1.給加點字注音。(9分)縹.碧()軒邈..()泠.泠()嚶.嚶()橫柯.()經(jīng)綸.()鳶.飛戾.天()()窺
2025-06-20 16:59
【摘要】小石潭記柳宗元學習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揣摩、品味文中詞語與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點。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細致描摹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體會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新課導入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爆F(xiàn)在,就由我?guī)е蠹乙黄鹑ヌ皆L一處曾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石潭,讓我們一起見證一種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