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篇:小學英語論文讓德育之花在英語課堂中綻放_通用版精選文檔小學英語論文讓德育之花在英語課堂中綻放通用版《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fā)思維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庇糜⒄Z表達總帶著一定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因素。因此,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技能,還可以培養(yǎng)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認識自己和認識他人的能力??朔щy,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共同生活等諸多方面的能力等。這些對于學生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而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將德育因素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嘗試著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注意滲透德育,使學生在收獲語言知識的同時,其他各方面也得到和諧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展。一、創(chuàng)設氛圍 和諧身心——創(chuàng)德育環(huán)境課堂是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主陣地。而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就必須首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德育環(huán)境,滿足學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因此課堂中必須充滿愛、尊重與信任,處處洋溢著誠實、寬容、謹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氣和一系列民主氛圍。我在教學實踐中,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寬松、融洽、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的同時,品德得到培養(yǎng),性格得到完善。課堂上,我積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民主、輕松的氛圍。教師是朋友,是道德認識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同時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導師,是施愛者,給予學生的是關心、接納和尊重。同時,在教學當中,我也特別注意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他們以更多的鼓勵與賞識,讓他們覺得與其他孩子一樣,在愛的沐浴中逐步發(fā)展。實踐證明,只有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學生的身心才會得到舒展,他們的各種品質才會萌動,在教師的幫助下健康茁壯成長起來。二、依托教材 重點滲透——抓德育內容 小學英語教學是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其教學內容一般比較淺顯。課文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許多都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如:學校、家庭、動物、購物、時間、文具和飲食等。這些教學內容都滲透了德育因素,多與學生的生活接近。教學中我注重找好德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進行自然的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實施德育滲透,就要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適量的寓德育于英語課堂教學之中。牛津小學英語3A第一到五單元主要內容分別是“Hello!”,“Nice to meet you!” “This is my father.”“Goodbye.” “How are you?”等同學或老師見面時問候的一些禮貌用語,在學生最初接觸這些內容時,我就利用學生初學英語時的興趣,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景,在語言操練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如我要求學生模仿在課間碰到我,使用英語和我對話、打招呼。學生個個興趣盎然,跟我打招呼十分熱情,我也滿面笑容地回應,通過這些訓練不僅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同學之間更加團結友好。通過3A前一階段的學習,讓學生明白:早上遇見同學和老師要學會說“ Good morning”。平時碰到同學或老師打招呼可用“Hello!/ Hi!”。得到別人的幫助時要學會說“Thank you”。放學和老師或同學告別時要說“Goodbye”。每學完一種禮貌用語,我還鼓勵他們在平時也頻繁使用,學生之間也能用些簡單的英語相互問好。在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 6 Holidays中主要學習了中西方的一些重要節(jié)日:元旦、萬圣節(jié)、復活節(jié)、勞動節(jié)、兒童節(jié)、國慶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春節(jié),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節(jié)日文化,比較了中西方飲食文化,送禮物的習慣等。適當讓學生了解一些中西文化的歷史背景,通過比較認識差異與共同點,教會學生在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的同時,也不要盲目的崇拜西方文化。并針對一部分學生喜歡吃KFC、麥當勞等快餐食品,告訴他們正處于長身體的重要階段,要注意健康飲食。同時,在學習英語知識過程中,注意英漢習慣用語的比較,譬如西方人不喜歡問收入情況,女士忌問年齡、體重。一見面不象中國人談論天氣……使學生在學習英語,堅持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和智力開發(fā)的同時,也了解了各國文化風情,地理歷史人文和自然科學,意識到中西方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以及產生的原因,從而加深對祖國的了解與熱愛,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愛國熱情,為祖國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奮斗。讓學生在兩種文化的對比中,進行國情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同時樹立國際意識。三、優(yōu)化設計 靈活多樣——重德育活動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進行交際。語言的交際性和實踐性決定了要在語境中,在活動,在模擬交際中學習英語,感受語言。教學中,我不僅要注意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樹立不斷克服困難信心,還要盡可能設置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記憶語言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戰(zhàn)勝困難中萌發(fā)出能力、毅力和動力。這個過程正是開發(fā)智力,塑造性格,培養(yǎng)意志的過程,也是學生人格不斷完善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精心組織教學活動,以學生學會為目的,以學習情趣為主線,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場景,教學游戲和練習形式,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在教學的語境中、練習的活動中、模擬的交際中,向學生滲透德育。通過游戲、唱歌、比賽、表演等教學形式,把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體驗巧妙地結合起來,同時也是向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極好機會。如:在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和“Would you like…?”的功能結構時,就可以設計邀請好朋友到家里作客的情景,詢問需要什么樣的水果和點心。在這些模擬的語言情景的交際活動中,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在學習與他人的合作和交往。這種學習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互助友愛,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的形成。也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性,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我始終把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放到首位,滲透在英語教學中。不斷的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學習原望的驅使下,讓學生會忘卻羞澀,積極向上,努力合作,去爭取更高層次的成功。從而把語言教學與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聯系起來,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協(xié)調發(fā)展。《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而我們的小學英語課是道德教育的廣闊天地,我力爭通過充分挖掘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有機滲透道德教育,有計劃地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遠大理想等方面的教育,教書育人,寓道德教育于小學英語教學之中,使學生成為一個自信、健康、向上的英語學習者,使道德教育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第二篇:讓德育之花在英語課堂中綻放讓德育之花在英語課堂中綻放[摘要]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忽視德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忽視德育的教育是培養(yǎng)不出國家需要、社會需求的德才兼?zhèn)涞臈澚褐?。滲透德育教育要建立在積極鉆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發(fā)揮教學機智,創(chuàng)造性地動手各種方法,巧妙地把德育教育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升華。[關鍵詞] 挖掘教材;德育素材;德育教育;英語課堂教學《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 》(2011年版)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fā)思維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即通過英語課程學習學生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新課程標準的引領下,在英語課堂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已經成為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指出:“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這說明了德育與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的教學,不能是唯科學地傳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