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宜的。尤其在當前,一些學生穿衣服,鞋子要穿名牌,互相要進行攀比;賀卡、禮品越送越高級,越送越貴,在這種客觀情況下,裘老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啟示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裘老師在引導(dǎo)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也作了嘗試。她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學生對故事的結(jié)尾作了多種假設(shè),并通過討論形式,讓學生們充分進行思考,讓他們發(fā)揮他們各自的獨立思考能力及豐富的想象力,在課堂教學中。把教師的“一言堂”變?yōu)橐詫W生主體的“眾言堂”。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德育教育不能搞空洞的說教,形而上學的一套,也不能以德學沖談?wù)Z言教學。德育滲透要通過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來進行,以“涓涓細流”滋潤學生的心靈,這樣才不失英語課特色,并能有機地將授知與育德結(jié)合起來,有機地將指導(dǎo)英語學習活動與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結(jié)合起來。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堅持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在學到英語知識的同時,耳濡目染地提高了自己的道德素質(zhì),這樣的教學能達到雙重的目的,也可以說這樣的具有內(nèi)涵和外延式的教學將知識教育和品德教育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使得教學既有深度,又在無形當中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第二篇:寓德育于英語教學之中的探討寓德育于英語教學之中的探討摘 要:育人先育德,德是一個真正的人的根本。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yīng)把對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放在與英語知識同樣重要的地位,尋方法、找途徑,使英語教學與德育緊密聯(lián)系,將德育融入語言教學之中。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德育。滲透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6001401一、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德育點在英語課本上,只有單詞、對話和課文,并沒有標明怎樣育“德”。其實德育的點,就隱藏在這些對話、課文之中,關(guān)鍵在于教師的發(fā)現(xiàn)和挖掘。例如,從簡單的入門對話“Good morning,how are you”開始教師就可以引導(dǎo)學生見到同學、老師、朋友要熱情打招呼,向?qū)Ψ絾柡?,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在一篇閱讀短文中,有一篇為《Rich or poor》,Mr rich有錢但沒有朋友,Mr poor沒錢卻很快樂的原因是他有許多朋友。在讀完兩段文章后,我向?qū)W生這樣提問:(1)Who is happier?(2)Which is more important? Which one would you like to be?學生的回答為:(1)Mr poor.(2)Friends are should make friends with :“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沒有朋友卻會心靈孤獨,失去生活的快樂。那么我們生活中,應(yīng)該多為他人著想,關(guān)心他人,以豁達的胸懷去創(chuàng)造生活的快樂,生活才有意義。”在學Apple picking時,學生找到了勞動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勞動的思想。話不用很多,但要讓教師的啟發(fā)與教學內(nèi)容自然、緊密結(jié)合,短少而精深,起到畫龍點睛之效。二、抓住適當機會,充分利用練習材料練習和測驗,是衡量教與學效果的尺度。教師若只把目光盯在分數(shù)上,那么,對學生的教育是不全面的。相反,通過測驗,我們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誠實、自信、不畏困難的品格。英語測驗以選擇題居多,有的水平差的學生,題做不出來,就“蒙”一個,這時教師就應(yīng)該告訴他那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同時也辜負了老師的期望。同時告訴他要靜下心來,認真考慮,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找到正確的答案。練習內(nèi)容也是德育的好途徑。記得有一次考試后的第二天,得知成績,大部分同學情緒比較低落,上課注意力不太集中。這時,我拿出了短文《My Teacher》。這篇短文是Heller Keller記述她的老師怎樣幫她學習“語言”,她克服了種種困難終于成功的故事。我一邊讀,一邊解釋難句,讓學生們自己理解簡單句。教室里靜極了,學生們在聽的同時都受了故事的感染,在我讀完后,有好幾個學生都哭了。我輕輕地說:“海倫?凱勒遇到了那么多困難,可她堅持下去,獲得了成功。你們這次的小失敗算什么呢!找出自己的不足,再加把勁吧!”學生們振奮了,并告訴我要以Helen Keller作為他們的榜樣和動力。還有一次讀到這一句“If you want a friend,be one”,學生不能理解,以至影響了下面的閱讀。這句話是說,如果你想要一個朋友,就要先以和善友好行為去對待別人,成為別人的朋友,你才有了朋友。學生深受啟發(fā),會意地朝我點頭,隨之順利地讀完了下面的文章??梢哉f,閱讀的段落,不僅是閱讀能力的訓(xùn)練,同時也是對學生思想的熏陶。語言,總是跟社會背景和人的生活緊密相關(guān),我們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也輸進了人的思想、社會的輿論。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材料的作用,找到文章的閃光點,適時地將美好的人類的思想輸入到學生的頭腦當中,幫他們把握人生的方向。三、教師做好表率,堅持相互交流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和模仿的對象。教師優(yōu)美的語言、實事求是的作風,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教學中,我總是以情帶英語,用英語傳情,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例如,哪位學生病了,我在班上提問:“Where’s !What’s wrong? or I’m sorry to hear that”當他回來時,我用驚奇熱情的目光看著他,并說:“Oh,I’m very happy to see hope you are better now.”同時,我還鼓勵學生用英語說出要對他說的話,這樣既鍛煉了口語,也創(chuàng)造了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漸漸地,在英語課上,乃至課下,英語交流越來越廣泛,學生們也朝著real man的方向發(fā)展,彬彬有禮的多了,敢于認錯的同學也多了。我還在班內(nèi)設(shè)立了English Comer,并掛上了一個小信箱,學生可以用英語寫出心里話,表達自己對班內(nèi)某事的看法,或者請老師給予幫助。這樣既鍛煉了寫作,又交流了感情。教師授以語言和知識,同時授以做人之道,雙手齊抓,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四、結(jié)束語總之,我們教師應(yīng)拿出細心、耐心、恒心,想盡一切辦法,因勢利導(dǎo),堅持不懈,利用好我們每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發(fā)揮好我們每一言行的作用,將德育深入課堂、深入教學生活,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成為一個大寫的“人”。參考文獻:[1]廖順萍,[J].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04).[2][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5(12).[3][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21).第三篇:寓德育于教學之中寓德育于教學之中寓德育于教學之中,不是新課題,不少學校也曾有過探索和總結(jié)。但問題是這項工作難以持久。難以落實。原因有三:其一,不少人認為知識和能力的落實是硬任務(wù),升學成績是硬指標,而德育滲透是軟任務(wù)、軟指標。大多數(shù)教師擔心寓德育于教學會打亂正常的學科教學,影響學生成績的提高。其二,有的教師對“十年**”中讀語錄、貼標簽的做法十分反感,一提“寓德育于教學之中”,就把它簡單地同過去形式主義的那一套掛起鉤來,思想上總“熱”不起來。其三,不少教師雖有積極性,但往往不知如何具體操作。長期以來,教師在教學內(nèi)容的傳授、教學方法的設(shè)計上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教學程式?,F(xiàn)在要在教學內(nèi)容中發(fā)掘德育內(nèi)容并將之灌輸、滲透給學生,他們感到“吃力”,特別是理科和外語學科似乎難度更大。于是自然產(chǎn)生了“等一等”、“看一”的想法。所以,在寓德育于教學之中,我們不僅要解決過河的“橋”或“船”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觀念轉(zhuǎn)變的問題。英語科在實施“高速度、大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