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AO , △ ACO 的面積為 12. ( 1 ) 求 k 的值; ( 2 ) 根據(jù)圖象 , 當 y1> y2時 , 寫出 x 的取值范圍. 解: ( 1 ) 如圖 , 過點 A 作 AD ⊥ OC 于點 D . ∵ AC = AO , ∴ CD = DO . ∴ S△ A D O= S△ ACO= 6 , ∴ k =- 1 2 . ( 2 ) x <- 2 或 0 < x < 2. 中考考點梳理 考點一 反比例函數(shù)的定義 一般地 , 函數(shù) y = kx ( k 為常數(shù) , k ≠ 0 ) 叫做反比例函數(shù). 反比例函數(shù)的表達式可以寫成 xy = k ( k ≠ 0) , 它表明在反比例函數(shù)中 自變量 x 與其對應(yīng)函數(shù)值 y 的積 , 總等于已知常數(shù) k . 考點二 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和性質(zhì) 1 . 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 反比例函數(shù) y =kx( k 為常數(shù) , k ≠ 0 ) 的圖象是由兩個分支組成的 曲線 , 且不與兩坐標軸相交. 2 . 反比例函數(shù) y =kx( k ≠ 0 ) 的圖象和性質(zhì) 函 數(shù) 圖 象 所在象限 性 質(zhì) k > 0 一、三象限( x , y 同號 ) 在每個象限內(nèi) , y 隨 x 的增大而減小 y =kx ( k ≠ 0) k < 0 二、四象限( x , y 異號 ) 在每個象限內(nèi) , y 隨 x 的增大而增大 溫馨提示 : 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是雙曲線 , 它既是軸對稱圖形 , 又是中心對稱圖形 . 其對稱軸是直線 y = x 和直線 y =- x , 對稱中心是原點 . 考點三 反比例函數(shù)表達式的確定 1 . 由于反比例函數(shù)的表達式中只有一個待定系數(shù) k , 因此只需已知一組對應(yīng)值就可以 求出 k . 2 . 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反比例函數(shù)表達式的步驟 ( 1) 設(shè)出含有待定系數(shù)的函數(shù)表達式 y =kx ; ( 2) 由已知條件求出 k 的值; ( 3) 將 k 回代 , 從而確定函數(shù)表達式. 考點四 反比例函數(shù) y =kx( k ≠ 0) 中比例系數(shù) k 的意義 1 . 代數(shù)意義: 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的點 ( x , y ) 具有兩坐標之積為常數(shù)的特點. 2 . 幾何意義: 由 y =kx( k ≠ 0) 的圖象上任意一點向兩坐標軸作垂線 , 兩垂線與坐標軸圍成的矩形的面積為 | k | . 如圖 ① 、圖 ② , S 矩形P A O B= PA PB = | y | | x |= | xy |= | k |, 同理可得 S △O P A= S △O P B=12| xy |=12| k |. 溫馨提示 : 根據(jù)函數(shù)圖象描述性質(zhì)、根據(jù)性質(zhì)大致畫出函數(shù)圖象及求表達式是一個難點 , 要逐步理解和掌握 . 考點五 反比例函數(shù)的應(yīng)用 解決反比例函數(shù)的實際問題時 , 要先確定函數(shù)表達式 , 再利用圖象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 要特別注意自變量的 取值范圍 . 典型考題展示 考點一 反比例函數(shù)的圖象與性質(zhì) 已知點 A ( x1, 3 ) , B ( x2, 6 ) 都在反比例函數(shù) y =-3x的圖象上 , 則下列關(guān)系式一定正確的 是 ( A ) A . x1 x2 0 B . x1 0 x2 C . x2 x1 0 D . x2 0 x1 【思路點撥】 由 k =- 3 知 , 函數(shù)圖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 在每一象限內(nèi) , y 隨 x 的增大而增大 , 由此可判斷 x1, x2的大小 . 【自主解答】 方法總結(jié): 對于反比例函數(shù) y =kx( k 為常數(shù) , k ≠ 0 ) 中 k 的符號、圖象所在的象限、函數(shù)的增減性這三者 , 知其一則知其二 , 即 k > 0 ? 圖象在第一、三象限 ? 在每個象限內(nèi) y 隨 x 的增大而減??; k < 0 ? 圖象在第二、四象限 ? 在每個象限內(nèi) y 隨 x 的增大而增大 . 特別說明 ,y 隨 x 的變化而變化時 , 一定要說明兩個點在同一象限內(nèi) . 已知點 ( - 1 , y1) , (2 , y2) , (3 , y3) 在反比例函數(shù) y =- k2- 1x的 圖象上,下列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 ( B ) A . y3 y2 y1 B . y2 y3 y1 C . y2 y1 y3 D . y1 y3 y2 考點二 反比例函數(shù)的表達式及系數(shù) k 的幾何意義 ( 2 0 1 6 溫州 ) 如圖 , 點 A ,B 在反比例函數(shù) y =kx( k > 0) 的圖象上 , AC ⊥ x 軸 , BD ⊥ x 軸 , 垂足 C ,D 分別在 x 軸的正、負半軸上 ,CD = k , 已知 AB = 2 AC , E 是 AB的中點 , 且 △ BCE 的 面積是△ A DE 面積的 2 倍 , 則 k 的值是 . 【思路點撥】 過點 B 作 AC 的垂線交 AC 的延長線于點 F , 由△ BCE 的面積是 △ A DE 面積的 2 倍以及 E 是 AB 的中點 , 即可得出 S △ABC= 2 S △ABD, 結(jié)合 CD = k , 即可得出點 A , B 的坐標 , 再根據(jù) AB = 2 AC , AF = AC + BD 即可求出 AB , AF 的長度 , 根據(jù)勾股定理即可算出 k 的值 . 【自主解答】 【解析】 如圖 , 過點 B 作 AC 的垂線交 AC 的延長線于點 F . 又∵ AC ⊥ x 軸 , BD ⊥ x 軸 , ∴ 四邊形B DC F 為矩形 , ∴ CD = BF , BD =CF . ∵△ BCE 的面積是 △ A DE 的面積的 2 倍 , E 是 AB 的中點 , ∴ S△ ABC=2 S△ BCE, S△ ABD= 2 S△ A D E, ∴ S△ ABC= 2 S△ ABD, 且 △ ABC 和 △ ABD的高均為 BF , ∴ AC = 2 BD , ∴ OD = 2 O C . ∵ CD = k , ∴ 點 A 的坐標為????k3, 3 , 點 B 的坐標為????-2 k3, -32, ∴ AC = 3 , BD =32, ∴ AB = 2 AC = 6 , AF = AC + BD=92, ∴ k = CD = BF = AB2- AF2= 62-????922=3 72.故答案為3 72. 答案:3 72 方法總結(jié): 因為反比例函數(shù) y =kx( k 為常數(shù) , k ≠ 0 ) 中的 k 有正、負之分 ,所以在利用函數(shù)表達式求矩形或三角形的面積時 , 都應(yīng)加上絕對值 符號;已知矩形或三角形的面積求反比例函數(shù)的表達式或 k 的值時 , 要根據(jù)函數(shù)圖象所在的象限確定 k 的正負 . 以正方形 ABCD 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O 為坐標原點 ,建立如圖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標系 , 若雙曲線 y =3x經(jīng)過點 D , 則正方形 ABCD 的面積是 ( C ) A . 10 B . 11 C . 12 D . 13 考點三 一次函數(shù)與反比例函數(shù)的綜合應(yīng)用 ( 2022 嘉興 、舟山 ) 如圖 , 一次函數(shù) y = k1x + b ( k1≠ 0 ) 與反比例函數(shù) y =k2x( k2≠ 0 ) 的圖象交于點 A ( - 1 , 2 ) , B ( m , - 1) . ( 1) 求這兩個函數(shù)的表達式; ( 2) 在 x 軸上是否存在點 P ( n , 0 )( n 0) ,使 △ A B P 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 , 求出 n 的值;若不存在 , 請說明理由. 【思路點撥】 ( 1 ) 把點 A 的坐標代入反比例函數(shù)表達式即可求得 k2, 然后求出 m , 最后把 A , B 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