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M最后的目標。這個手法經常在零售業(yè)出現,因為通常會把布疋染色,然后才去縫制衣服。運用這種手法,Benetton是一個頗成功的例子。采用這種手法也頗花費成本,我們看到數個case的經驗,當中的成本較前多出10%,但好處是甚么呢?反應exactly是市場的反應,這便減省很多存貨、市場訂購錯誤,這是很重要的。第五就是No Bullwhip Effect。Bullwhip Effect是很麻煩的,因為每人所提供的意見也是錯的,因為它很保守,我想市場要一千件紅色的衣服,分銷商又說不是,市場好象要一千二百件,因為它比較保守,要多二百件。大家可以想想Bullwhip Effect有多厲害,所以這些事情便要注意了,當你run一些公司,香港接訂單去國內訂貨,如果每一個國家所估計的市場也是錯誤的,可想而知落貨給你的生產商遲早也會結業(yè)。這個EDE實在的涵意,主要也是利用標準的業(yè)務文件格式來行事,迫使我們利用標準的文件行事。這個功能是希望你的information transfer at point of sales — 賣出的資料可以實實在在傳遞給你,使你不會有錯誤的管理。Toys“ ”Us Case亦很成功。我奉勸大家要小心,并非必定可行的。誰不知市場日漸萎縮,給Burger King日漸擴大市場,為甚么呢?因為它們不適應世界已在改變,公司越快適應市場便越有機會成功。但后面的做法,為何要因應市場的要求呢?即在consumerdriven為何要這樣呢?這個Flexibility in Manufacturing System便很重要了,這便不會墨守成規(guī)。這個安排比較復雜,我聽公司的專家計算會非常繁復,我不敢領教,我祇是想不用計算的是甚么呢?想想這些還好,這里有很多種flexibility,有routing的flexibilities,產品的flexibilities, mix也有靈活性的,action,要take甚么行動也有靈活性。這個靈活要求并非隨便可以干,因為價錢頗為昂貴,所以最后也必定要用 Present Value的辦法來justify你所使用的錢,它們稱之為“Hurdle Rate”。我主要為大家講解的內容已說完了,但我特地偷取HKANA的功夫,它有一本書是很好的,名為SCM Guide book。第二個重點,是如何去處理技術的層次,我多手寫明了Enabling Technology是甚么,我已經將它list出來,有不明時亦需要聘請顧問,除了找HKANA以外。最后,將來應如何處理呢?我覺得將來比較容易處理,剛才盧博士問我,你們總商會的SME如何處理呢?總商會SME多數是trader,好象是小型利豐,有很多是小型利豐我說它不想怎樣搞,是別人搞它,為何別人要搞它呢?因為那些大供貨商,如WalMark的公司,如果不跟隨供應鏈管理去干的話,你便沒法做supplier list。剛才我已為各位介紹過,JustinTime那些是相反的,它并非要你多supplier,是要你少supplier,它祇有四個,如供應臂章的供貨商祇有四個。但當你是別人客戶的時候,你又要逼迫supplier這樣做。我想香港政府推廣SME必定會成功的,因為一半是推廣、一半是被迫的,所以最好是現在先學懂了。主持:接下來為我們講解的第二位嘉賓,是來自香港大學工業(yè)及制造系統(tǒng)工程系講師兼香港工程師學會制造及工業(yè)分部主席盧興猷博士。盧興猷博士:大家好,我很高興除了有機會與各位交流外,更開心的是大家對這個題目很有興趣,這事情越多人搞,成功的機會便會越大。所以要看看今天我們要準備些甚么、應該適應甚么,或我們應部署甚么、要先學懂甚么、要考慮些甚么呢?所以我們今天會從這個角度來與大家分享,希望我們日后有更多的機會,更貼身去與大家討論更深入的事情 — 你們的公司應如何發(fā)展。第二,效益,我們所干的事情是否對呢?所以工業(yè)工程基本上是我們的一種專業(yè)。我們所謂的工程,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我們并非單看制造業(yè),我們在其它服務性行業(yè)也會應用到有很多工業(yè)工程的知識或技術。另外是商業(yè)競爭環(huán)球化,以前可能是你那條街的鋪頭跟你競爭,或那一區(qū)的鋪頭跟你競爭,但你再想想,你的競爭對手并不止在你的鄰近,可能在第二個國家 — 泰國、印尼或美國,你是不知道的,可能全球也是這樣做。如我做計算機,但我不懂得軟件,又可以找誰呢?你想售賣計算機到市場的時候,有些很高科技的軟件,人人都喜歡你可以找誰做拍檔呢?當然是找Microsoft。所以這個也是一個跨國企業(yè)策略性的聯(lián)盟,現在是非常之流行。其實它與很多最有名的計算機公司已聯(lián)手起來。如我自己公司里用的bar code沒人懂得read的話,基本上那個bar code是沒用的?;颥F在很流行的ISO9000,是一個國際的標準。第五,就是中界人角色淡出,本來我做中界角色,那兒有訂單做,做完訂單交還給我,我再交還給訂家,這應該是最好的。其中一個最大、最大的結論,香港的工業(yè)已由Made in Hong Kong轉為Made by Hong Kong,這又有何分別呢?Made in Hong Kong和Made by Hong Kong是怎樣解釋呢?其實很簡單,以前所有工序是由香港處理、工廠全都是在香港。這亦反映了當時一九八零年代很多公司、工廠北移的現象。第二,基本上我們現在很多制造業(yè)從本土生產擴大至珠江三角洲及鄰近國家。十萬、數十萬、數百萬,正確數字是有二千二百萬人正在從事與香港人有關的制造業(yè)。不過我希望政府,或其它大機構、商會等,應多些帶頭出來再看看究竟我們有些甚么商機。我們先說回正題,其實我也希望日后可以有更多機會與大家講解。因為我們的工廠并不是沒在鄰近,不在觀塘、不在柴灣,可能已經設立在東莞。當時還沒有供應鏈這個term的流行,雖有這個term,但并不流行,所以它們在報告中亦沒有提及這個。接著下來,我們外判給其它公司到國內生產。首先我們看看世界的趨勢,第一,是環(huán)球化?;蛘垎栐谧魑恢饕蒙趺垂ぞ邅硗ㄓ崳秒娫挼?,有沒有?請舉一舉手,好嗎?利用電話的,有很多;利用傳真機的,也有很多;利用電子郵件的,也有不少,起碼我們也頗進步。ITU是一個甚么機構呢?ITU的總部設于日內瓦,還記得剛才我們提過的國際標準化嗎?這個亦是其中一個標準化,那是在通訊方面怎樣標準化,所以有ITU去統(tǒng)籌,令全世界可以通訊,否則也不可以利用電子郵件來通訊?;旧衔覀冟徑膰以谶@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究竟我們現在于香港和中國應該怎辦呢?我想提出一些建議給大家考慮。第二,是「立足香港,計劃未來」?!鼓侵回堈f「很容易,反正妳沒有目的地,選擇任何一條也沒有分別,三條路也是最好的。我再引用較傳統(tǒng)的孫子兵法,以現代化的說法說出,營商是整個企業(yè)最重要的事情,是勝或敗,能夠為企業(yè)開發(fā)還是再沒生存空間,便要看現在怎辦、干些甚么。其實現在所說的,是一個市場分析的方法,是開發(fā)一個新市場的策略、計劃,希望日后有機會再跟大家研究市場定位、公司系統(tǒng)、周遭環(huán)境的變化,從而改變我們的營運,最后能夠取得一個策略性,爭取到生意。第一,知否自己有甚么強項和弱項、知否世界對自己有甚么利與弊。大部分也有,非常好。其實這些市場策略分析是很多的。Michael Porter是Harvard Business School一位很著名的戰(zhàn)略管理教授,希望有多些時間跟大家分享一下,亦希望日后有機會跟貴公司探討閣下的強項、弱項、機會與危險。黑色的部分,我們不看了,大家看下面的部分。剛才我所提出的,可能祇是理論,哈佛大學那位教授亦是提出自己的理論,所以我覺得一定要實踐。首先這項研究分為五類:第一,了解現今的企業(yè)管理主管對供應鏈的觸覺及管理意識。第二,我們必須要有信息科技。其實在香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發(fā)展速度很慢,西方國家已于九零年代開始發(fā)展至今天,香港則遲了很多,現在才開始發(fā)展,是一個很大的technology gap。說到計算機化,很多人也頗害怕計算機,我告訴大家,其實不用害怕,很多人很喜歡計算機,因為根據這個報告,發(fā)現全香港有五成家庭擁有計算機,所以計算機是一件很可愛的對象。品質管理有很多,例如ISO 9000, TQM, 6 Sigma, Benchmarking,很多技巧方面的東西,我們可以用,目的祇有一個,就是「成本低,效益高」,這便是品質管理。第五項是供應及客戶管理 ─ Supply amp。完成這個case study之后,大家看看現在的情況怎樣,這是關于trading pany的,到達邊界處是四分滿分,大家可以看到logistics做得較好。平均來說是這個情況,但其實數據是很難分析的,所以我作出了一些結論。關于上述五方面,相對于供應鏈管理的概念來說,其實也頗佳,但我覺得不是太多企業(yè)實行策略管理,沒有計劃究竟現在應該怎樣、將來應該怎辦;信息科技剛開始,但我建議大家多些采用計算機和上網;至于優(yōu)質管理,制造業(yè)比trading做得較佳,我覺得這方面,大家也要提升;相對來說,物流管理出乎我意料之外,是大家相對做得較佳的地方;供應和客戶管理較新,還未普及應用,所以希望大家多些開發(fā)這方面。第一,世界巨輪不停地轉動,希望大家多些認識大宇宙(環(huán)球變化),知道環(huán)境怎樣轉變,重整小宇宙(你的企業(yè)),公司應該采取甚么策略,建立一個公司文化,多些應用信息技術,多些應用優(yōu)質管理。多謝大家。多謝盧博士。林女士今天為我們主講的講題,是電子供應鏈管理的技術。林潔貽女士:通常也會有這情況出現,因為內容實在太豐富,大家都希望可以聽多些、知多些。主持:上午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關于論理方面,茶點之后會有答問時間,假如在座各位已經把一些問題寫下來的話,歡迎大家將問題紙交給我,我會一直站在臺的附近,大家隨時可以看見我。其實于不同月份,我們也會舉辦一些不同主題的項目,假如大家對某些主題是有興趣的話,亦很歡迎大家向我們提供一些意見,請大家于離開前填妥問卷,給予我們一些意見,讓我們知道究竟今天這個主題,大家對那個環(huán)節(jié)最有興趣,希望將來我們作出講解的題目,能夠對大家有實質的幫助?,F在將時間交給林女士。其實聽過剛才楊先生和盧博士給大家對供應鏈的一個深入概念,和中小型企業(yè)于這方面的策略性定位,相信大家對供應鏈管理亦有較深的認識。相信剛才大家也聽了很多,我主要在這里濃縮地說一遍。而在供應鏈里面,主要有三大流動:第一,是貨物的流動,由原材料到制成品,便是一個貨物的流動;另一方面,是資金的流動,因為既然有貨,當然是有錢;第三是供應鏈里面的一個命脈,那是訊息的流動,英文是“information flow”。譬如最近財政司司長 ─ 梁錦松先生對香港在轉型當中怎樣去扮演一個供應鏈管理的角色,亦是特別支持的,我想引述他于某公開場合中,對這個information flow的看法。所以換言之,大家要記著,假如要達到一個effective ─ 有效率的供應鏈管理,祇要記著這三大流動,而訊息的流動 ─ information flow,是整個供應鏈的一個命脈。為甚么會這樣做呢?因為是關于本身的利益問題。譬如在香港,我們作出了兩個市場研究,一個是香港貨品編號協(xié)會遠至一九九六年,第一個本地供應鏈的指南圖,假如本地推行供應鏈管理,在本地的供應鏈里面,我們可以看到整體性的利益是五點五億;九七年的第二個市場研究,是出口供應鏈的一個指南圖,那個指南圖里面指出,假如是出口指南圖,整體利益達到九億。另外,吉之島百貨其實是香港貨品編碼協(xié)會一位很資深的會員,在推行電貿供應鏈方面亦做得很好,譬如他采用整體性,跟所有供貨商采用通商議的一個EDI的program的時候,整個電子數據聯(lián)通的運作是可以節(jié)省成本,不但節(jié)省時間,金錢上面亦獲得很大利益。第一點比較上較為passive,但還是要實行的。在進行的過程里面,怎樣可以令到自己增值、令到效率提高呢?這是比較proactive,是較為進取型的做法。剛才提過供應鏈里面,其實是有剛才的三個流動,為甚么訊息是那么重要呢?大家可以看到其實在訊息流里面,有很多文件或程序都是需要的,包括銷售和分銷的情形、客戶關系的處理、貨品的類別。為甚么呢?因為剛才我也提過,供應鏈最重要是所有貿易伙伴一起將商品適時、適量地送到消費者身上,所以我們永遠認為其實應該在市場作為定位。我們怎樣知道市場究竟是出售黃色襯衣好,還是出售紅色襯衣好呢?其實由八九年開始,香港首先推行了第一個供應鏈的概念,那是在零售、銷售點一定要推行電子掃瞄系統(tǒng),我們稱之為“point of sales scanning”,利用條形碼作為零售、銷售點的銷售系統(tǒng)。當然,在八九年,當香港貨品編碼協(xié)會首先成立,去推動這個電子掃瞄系統(tǒng)的時候,那時還未達到一個整體的供應鏈的概念,那時推行條形碼掃瞄,主要是可以提高生產力,希望資料準確,不需用人手貼上sticker,而且亦不用排隊,正如剛才提過出售郵票,要將排隊時間縮短,縮短之后自然會將銷售能力提升。編碼跟條形碼有些不同之處,條形碼是利用儀器去讀取,用scanner自動閱取資料的,但是閱取甚么資料呢?閱取貨品的資料也好,其它任何資料也好,其實這個資料才是最有用,是一個數據,這個數據源自一個叫做商品的編碼,或香港用一個比較簡易的名稱,稱之為“eID”,為甚么稱之為“ID”呢?因為它根本像香港居民的身份證一樣,令到每一個人在香港都有一個獨立的識別,當然祇限于香港,不代表全世界,對嗎?但是因為這個商品的編碼是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編碼,所以這個編碼是全世界認同的,換言之,香港所得到的編碼,全世界也知道它是甚么。為甚么這個國際編碼那么重要呢?因為當每一個商品或服務有這個國際編碼之后,不但在香港,甚至國內,無論WalMart, J C Penney,Gap或是自己set一個web site,在互聯(lián)網上面銷售商品,或是將這個商品個別出售給零售商,也可以用一個國際標準去代表每一個商品,令大家可以知道究竟這個ID代表甚么商品,這個商品的其它資料,譬如有多少存貨、存放在那里、價錢等,全部也可以放在一個數據庫。無可否認,互聯(lián)網可以給予我們一個速度,亦可以給予我們一個共享的平臺,大家也可以透過internet去溝通,但問題是大家的溝通要達到數據化,因為我們每天營商,便要談及數據,譬如買賣甚么商品、付錢購買甚么、送往那里,這些也是要采用一個國際共享的eID,能夠令大家明白這個數據,然后才可以將不同的商業(yè)模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