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于是學生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熱鬧非凡,不知是教師沒有留意,還是為了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并沒有及時糾正某些學生的發(fā)音錯誤。而且無論什么課都用,好像用得越多,新課標的精神就貫徹得越好。可是,由于教師沒有做很好的鋪墊和示范,為了所謂的“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良好的學英語的氛圍”而沒有一句漢語的解釋,結(jié)果學生在活動時,由于目的不明確、操作不到位而使得活動很凌亂。這種合作學習只是為優(yōu)等生提供了一個展示的舞臺,而失去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合作的動機和責任是合作學習,不是課堂教學的點綴,而是一種實際意義的學習方式。天衣無縫的課讓人有高處不勝寒的膽顫,因為課堂是動態(tài)生成的。標新立異讓人也覺得無能為力,因我我們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我心中的公開課、優(yōu)質(zhì)課、應(yīng)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一段情感交流過程,是一種對生活的體驗過程。它可以不花哨,但一定不可以失去趣味。它可以不熱鬧,但一定不可以失去激情?! 「形蛑粋湔n、授課方式的轉(zhuǎn)變。真正體驗課堂教學的快樂,特別當你的“心血”在課堂上對學生們展示,而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時,那種別樣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碑斂吹竭@時,我想了好長時間! 感悟之二學生的參與度。而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做到全員參與?! ±硐胝n堂的“自主、合作、交流”,不在于它的有不紊,不在于它的流暢順達,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讓孩子練習和實踐,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觀察、模仿、體驗,在互動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 ±硐氲恼n堂,能夠在知識整合的基礎(chǔ)上向廣度與深度延展,從課堂教學向社會生活延伸,為學生的進一步探究留下空間?! ∨c此同時,在日常的聽課中,對教學中還發(fā)現(xiàn)了幾點問題和疑惑: 疑惑之一多了師生互動,少了自然生成。這里應(yīng)沒有裝腔作勢,沒有矯情的表演。一位教師為了操練句型“What do you want?I want some…”設(shè)計了一個“追圈”游戲。這樣的活動幾輪進行下來,學生一個個笑逐顏開,但這樣的參與,只是表面的、形式上的參與,沒有喚起學生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和思考,而且,這樣的活動,只是為活動而活動,是機械性的操練,是為操練而操練,沒有考慮到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的交際性,試想:“What do you want?”和跑圈回答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在大班額教學形式下,這樣的課實際操作效率又有多高?這樣的課,氣氛是熱鬧的,學生是興奮的,但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學知識呢? 疑惑之二多了鼓勵評價,少了客觀公正 理想課堂強調(diào)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主張教師多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意識到學生是一個個獨立的、有思考的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如有一位教師在講解句型“It’s delicious”時,首先自己拿起一只橘子,邊剝邊嘗了嘗,然后意猶未盡地說:“Oh,It’s delicious.”然后,讓學生也來嘗一嘗,說一說。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