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羧酸的命名 脂肪族和芳香族羧酸均以脂肪酸作母體命名。 HCOOH 甲酸 (蟻酸 Formic acid) CH3COOH 乙酸 (醋酸 Acetic acid) CH3CH2CH2CO2H 丁酸 (酪酸 Butyric acid) HOOCCOOH 乙二酸 (草酸 Oxalic acid) HO2CCH2CH2CO2H 丁二酸 (琥珀酸 Succinic acid) C6H5CH=CHCO2H 肉桂酸 (Cinnamic acid) 系統(tǒng)命名法原則與醛相同。 對于簡單的脂肪酸也常用 α、 β、 γ 等希臘字母表示取代基的位次; 羧基永遠作為 C1。 醇、醛的氧化: KMnO4, CrO3, Ag2O(用于醛且對分 子中其他不飽和鍵沒有影響 ) R C H 2 O H R C O O HR C H O R C O O H( O )( O )二、羧酸的制備 烯、炔烴的氧化: KMnO4, O3 K M n O 4H 2 O ,O HC 4 H 9 C C H C 4 H 9_ C O O H +C O 2 H 2 O+C H 3 C H 2 C H 2 C C C H 3 H2 OO 3 C H3 C H 2 C H 2 C O O H + C H 3 C O O H1 )2 ) 烷基苯氧化:制備苯甲酸及其部分衍生物 C H 3C l C lC O O HK M n O 4格氏試劑與 CO2反應(yīng)后水解 R M g X + O = C = O R C O M g XOH 3 O +R C O O H 羧酸衍生物水解:酰鹵、酸酐、酯、酰胺、腈 R COLH 2 OR COO H + H LL = X , O C R , O R , N H 2 ( R )OR C N H+ ( O H )H 2 O R C O O H熔點 呈鋸齒狀上升,偶數(shù)碳原子的熔點比它前后相鄰兩個奇數(shù)碳原子同系物的熔點高, 三、物理性質(zhì) 溶解性 :丁酸以下與水混溶 , 411碳部分溶解;羧酸鹽溶解性好 ( 表面活性劑 ) 。這是由于 羧酸分子間由兩個氫鍵 (二聚體或多聚體 ),而醇分子間由一個氫鍵締和。 C H 3 C O O H b p . 1 1 8 o C C H 3 C H 2 C H 2 O H b p . 9 7 o C四、結(jié)構(gòu)和酸性 p?共軛導(dǎo)致鍵長的平均化 CROO HCROOCRO HOH++CROOCROOCROO1212S P 2P 羧酸酸性的強弱決定于電離后所成的羧酸根負離子(即共軛堿 )的 相對 穩(wěn)定性。誘導(dǎo)效應(yīng)是一種短程效應(yīng)。 取代苯甲酸: C6H5的給電子共軛效應(yīng) 超過了吸電子誘導(dǎo)效應(yīng) H C O O H ( 3 . 7 7 ) C O O H( 4 . 2 0 )H C O O H 除 甲 酸 以 外 , 苯 甲 酸 的 酸 性 比 脂 肪 酸 酸 性 強C O O H C H 3 C O O H硝基在對位時, 吸電子誘導(dǎo) 作用和 吸電子共軛 作用都使酸根負離子穩(wěn)定,間位只有吸電子誘導(dǎo)作用。 pKa 甲氧基苯甲酸 C O O HO C H 3C O O HO C H 3C O O HO C H 3C O O H=給電子共軛 吸電子誘導(dǎo) 吸電子誘導(dǎo) 吸電子誘導(dǎo) 給電子共軛 羥基:鄰位,與羧基負離子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使酸性增強; 間位或?qū)ξ粍t在幾何上不允許形成分子內(nèi)氫鍵。 例題: 用化學(xué)方法分離下列化合物的混合物: C O O HO HC H3加入稀 NaO H油層 C H3水層 通 CO2 油層 水層 稀 OHC O O HHCl 可逆(酯化和水解),空阻大不利于反應(yīng),酸中的 OH離去( 酰氧鍵斷裂,羥基被取代) 。 特點: C OOR COO H + H O R 39。 + H 2 O*酯化反應(yīng) R COO HHR CO HO HH O R 39。HR CO HO H 2O R 39。HR COO R 39。 不論醇或羧酸,在反應(yīng)點附近有取代基存在時,都使酯化反應(yīng)速度變慢 ,甚至不反應(yīng)。 2176。叔醇在酸催化下的酯化則按下列反應(yīng)機理 (醇中的 OH離去) : R 3 C O H R 3 C O H 2 R3 C++++H H 2 OH39。 ++ R CO H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