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見反應進行歸類,使學生大腦中和知識系統(tǒng)化,再通過對某些反應的具體分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化學反應分類知識的多樣性、適用性及局限性,從而增加其深入學習的興趣和欲望,為下節(jié)課奠定基礎,為此可補充一些練習,如:各寫出一個符合下列條件的方程式兩種單質化合、單質與化合物化合一種物質分解成兩種物質,一種物質分解成三種物質等等第三篇:氧化還原反應教案(范文)氧化還原反應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理解、學會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5)觀察法配平第二篇:高一化學教學反思《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反思3高一化學教學反思《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反思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是在復習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劃分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基礎上,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課堂上沒有新內容,重在復習歸納初中的化學反應的分類知識,內容少、難度不大,但非常必要。(3)缺項配平法:如果所給的化學方程式中有反應物或生成物沒有寫出來,在配平時,如果所空缺的物質不發(fā)生電子的得失,僅僅是提供一種發(fā)生反應的酸、堿、中性的環(huán)境,可先把有化合價升降的元素配平,最后根據電荷守恒和原子守恒確定缺項物質。第二個先從氧化還原產物開始配平。?反應先后規(guī)律:氧化還原性差異大的先反應④守恒規(guī)律:化合價升高總數 = 化合價降低總數,還原劑失電子總數 = 氧化劑得電子總數。處于中間價態(tài)時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雙線橋法和單線橋法(1)雙線橋法(2)單線橋法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規(guī)律(1)氧化還原反應的反應規(guī)律?價態(tài)規(guī)律:同種元素,處于最高價態(tài)時只具有氧化性。(4)元素處于低化合價時的酸,如HCl(濃),HBr,HI,H2S等。(2)某些非金屬單質,如H2,C,Si等。(3)過氧化物,如Na2O2,H2O2等。還原性:還原劑所表現出失電子的性質 (二)常見的氧化劑與還原劑(1)元素處于最高價時,它的原子只能得到電子,因此該元素只能作氧化劑,如+7價的Mn和+6價的S(2)元素處于中間價態(tài)時,它的原子隨反應條件不同,既能得電子,又能失電子,因此該元素既能作氧化劑,又能作還原劑,如0價的S和+4價的S(3)元素處于最低價時,它的原子則只能失去電子,因此該元素只能作還原劑,如2價的S (1)活潑非金屬單質,如FClBrO2等。還原劑:在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 :氧化產物:失電子被氧化后得到的產物。氧化還原反應:有元素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反應。第一篇:高一化學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小結高一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小結一、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一)氧化還原反應各概念之間的關系 :氧化反應: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還原反應: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氧化劑:在反應中得到電子的物質。還原產物:得電子被還原后得到的產物 :氧化性:氧化劑所表現出得電子的性質。(2)元素處于高價時的氧化物、高價含氧酸及高價含氧化酸鹽等,如MnO2,NO2;濃H2SO4,HNO3;KMnO4,KClO3,FeCl3等。(1)金屬單質,如Na,K,Zn,Fe等。(3)元素處于低化合價時的氧化物,如CO,SO2等。(5)元素處于低化合價時的鹽,如Na2SO3,FeSO4等。處于最低價態(tài)時只具有還原性。?歧化和歸中規(guī)律歸中規(guī)律:同種元素不同價態(tài)之間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時,價態(tài)的變化“只靠攏,可相交,不相叉”。(1)根據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判斷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2)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判斷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從左向右還原性逐漸減弱,對應離子的氧化性逐漸增強氧化還原概念及規(guī)律的應用(1)三個原則:得失電子守恒原則,原子守恒原則,電荷守恒原則(三)氧化還原方法配平化學方程式 (1)向配平法和逆配平法:第一個先從氧化劑和還原劑開始配平分子間的氧化還原反應,適合所有元素參與的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物中物質即是氧化物又是還原產物。適合自身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物中某一部分被氧化或被還原(2)整體配平法:當某一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團(多見于有機反應配平)在某化合物中有數個時,可將它作為一個整體對待,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予以整體標價。(4)奇偶配平法:這種方法適用于化學方程式兩邊某一元素多次出現,并且兩邊的該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