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B2= ________ , cosA + B2= ________ , tanA + B2= ________ ; (5) 在 △ ABC 中, tan A + tan B + tan C = ________________. sinC - cosC - tanC cosC2 sinC2 1tanC2 tanA解三角形 第二章 167。 2 三角形中的幾何計算 第二章 課堂典例講練 2 易混易錯點(diǎn)睛 3 課 時 作 業(yè) 5 課前自主預(yù)習(xí) 1 本節(jié)思維導(dǎo)圖 4 課前自主預(yù)習(xí) 我國南宋數(shù)學(xué)家秦九韶 ( 約 1202 ~1261) 獨(dú)立地發(fā)現(xiàn)了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他把三角形的三邊分別叫作大斜、中斜、小斜 ( 如圖 ) ,他在著作《數(shù)書九章》卷五中記述: “ 以小斜冪并大斜冪減中斜 冪,余半之,自乘于以;以小斜冪乘大斜冪,減上,余四約之,為實(shí);一為從隅,開平方得積. ” 用今天的符號來表示即是 S =14[ a2c2- ?c2+ a2- b22?2] ,你能用所學(xué)的知識證明這個結(jié)論嗎? 三角形中的常用結(jié)論 (1)A+ B+ C= ________; (2)在三角形中大邊對 ________, 反之大角對 ________; (3)任意兩邊之和 ________第三邊 , 任意兩邊之差 ________第三邊; 180176。tanB ,則 BC 邊長為 ( ) A . 5 B . 6 C . 7 D . 8 [ 解析 ] 由題設(shè) a + b + c = 20 ,12bc sin60 176。 = ( b + c )2- 3 bc = (20 - a )2- 120. ∴ a = 7. [答案 ] D 2 .在 △ ABC 中,已知 B = 45176。 B . 75176。 D . 75176。 [ 解析 ] ∵bsin B=csin C, ∴ sin C =c sin Bb=2 2 sin45176。 < C < 180176。 或 120176。 或 15176。 , AB = 1 , AC = 2 ,則 S △ AB C 的值為 ( ) A.12 B.32 C. 3 D . 2 3 [ 答案 ] B [ 解析 ] S △ A BC = 12 AB = 32 . 4 .在 △ ABC 中, ∠ B = 30176。BC , ∴ BC = 2. 由余弦定理, AC2= AB2+ BC2- 2 AB co s B = (2 3 )2+ 22- 2 2 2 3 32, 即 AC2= 4 , ∴ AC = 2. 5 .若 acos A = bcos B = ccos C ,則 △ ABC 的形狀為 ________ . [ 答案 ] 等邊三角形 [ 解析 ] 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得sin Acos A=sin Bcos B=sin Ccos C, 即 ta n A = tan B = ta n C , ∵ A 、 B 、 C ∈ (0 , π) , ∴ A = B = C , ∴△ ABC 為等邊三角形. 解 法二:由正弦定理得 a = 2 R sin A , b = 2 R sin B , c = 2 R sin C ,代入acos A=bcos B=ccos C得: sin Acos A=sin Bcos B=sin Ccos C, 由sin Acos A=sin Bcos B得, sin A cos B - sin B cos A = 0 , ∴ sin( A - B ) = 0. 又- π A - B π. ∴ A - B = 0 得 A = B .同理得 B = C , ∴ A = B = C . 所以 △ ABC 為等邊三角形. 課堂典例講練 三角形中基本量 (如長度 、 高度 、 角度等 )的計算問題 在 △ ABC 中,已知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