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溶液基本恢復電解前狀態(tài) (M gS O4濃度增大 ) ,故溶液仍顯紅色,同時白色的M g( OH )2沉淀溶解。而在 B 管溶液中鉑絲作陽極, OH-的還原性大于 SO2 -4,OH-失電子,隨著電解的進行,酸性增大,溶液不 變色 ( 始終為紅色 ) 。 解析 (1) 由于 M gS O4是強酸弱堿鹽,在水溶液中存在 Mg2 ++ 2H2 2+ 2H+水解平衡,因此水溶液呈酸性,電解前 A 、 B 管均顯紅色。全國理綜 Ⅱ , 29) 如圖是一個用鉑絲作電極,電解稀的 M gS O4溶液的裝置,電解液中加有中性紅指示劑,此時溶液呈紅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外室熔融硫中添加石墨粉主要是為了增強導電性 B .放電時 Na+向正極移動 C .充電時陽極反應式為 8S2 -n- 16e-== = n S8 D .充電時鈉極與外接電源的正極相連 解析 由于硫是絕緣體,故在外室填充石墨粉以保證良好的導電性, A 正確;在原電池中,陽離子向正極移動,陰離子向負極移動,形成閉合回路, B 正確;充電時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C 正確;充電時鈉極發(fā)生還原反應,應與外接電源的負極相連, D 錯。由圖可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 .甲圖電池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Cd + Co2 +== =C o + Cd2 + B . 2A g + Cd2 +== =C d + 2A g+反應能夠發(fā)生 C .鹽橋的作用是形成閉合回路,并使兩邊溶液保持電中性 D .乙圖當有 1 m ol 電子通過外電路時,正極有 108 g Ag 析出 解析 原電池甲發(fā)生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Cd + Co2 +== =C d2 ++ Co , Cd 作負極,金屬活動性 Cd > Co ;原電池乙發(fā)生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Co + 2A g+== =2 Ag + Co2 +,Co 作負極,金屬活動性 Co > Ag ,則 B 項中反應不能發(fā)生,B 錯誤;根據(jù)電子守恒, 1 m ol e-恰好使 1 m ol Ag+析出,D 正確。 3 .任何類型的新型電池均在 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電子;在 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電子,且電解質(zhì)中 離子一定向正極移動, 離子一定向負極移動。 新課標全國卷, 11 ) 鐵鎳蓄電池又稱愛迪生電池,放電時的總反應為 Fe + Ni2O3+ 3H2O == =F e (OH)2+ 2Ni(OH)2 下列有關該電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電池的電解液為堿性溶液,正極為 Ni2O負極為 Fe B .電池放電時,負極反應為 Fe + 2OH-- 2e-== =F e (OH)2 C .電池充電過程中,陰極附近溶液的 pH 降低 D .電池充電時,陽極反應為 2Ni(OH)2+ 2OH-- 2e-= = =Ni2O3+ 3H2O 解析 因為放電時的反應中有氫氧化物生成,故電解質(zhì)溶液是堿性溶液,因為鐵的化合價升高,鎳的化合價降低,故鐵是負極,氧化鎳是正極,故 A 和 B 均正確;充電時的陰極反應為 F e ( OH) 2 + 2e-== =F e + 2OH-,故此時陰極附近溶液的pH 增大,故 C 不對;根據(jù)所給的放電時的電池反應可推知D 正確。所以正確的為 B 。專題十 電化學原理及其應用 高頻考點導悟 考點一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應用 典例 1 (201 1 海南, 12 改編 ) 根據(jù)下圖,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 A . 燒杯 a 中的溶液 pH 降低 B .燒杯 b 中發(fā)生氧化反應 C .燒杯 a 中發(fā)生的反應為 2H++ 2e-== =H2 D .燒杯 b 中發(fā)生的反應為 2Cl-- 2e-== =Cl2 解析 由圖知,燒杯 b 中的 Zn 棒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電子轉移到 Fe 棒上,燒杯 a 中通入的氧氣在 Fe 棒表面得電子生成氫氧根離子,使 a 中溶液 的 pH 升高。 答案 B 典例 2 ( 201 1 答案 C [ 知識歸納 ] 1 . 原電池的電極反應式和總反應式的書寫方法 2 .燃料電池中氧氣 ( 空氣 ) 在 極反應,可燃性物質(zhì)在 極反應。 正 負 正 得 負 失 陽 陰 命題猜想 1 下圖甲和乙是雙液原電池裝置。 答案 B 命題猜想 2 如圖所示, Na S 電池是當前開發(fā)的一種高性能可充電電池,它所貯存的能量為常用鉛蓄電池的 5 倍 ( 按相同質(zhì)量計 ) ,電池反應為 2Na( l) +n8S8(l)放電充電Na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