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團隊合作:。 開放 進取:積極進取,勇于開拓,堅持開放與創(chuàng)新。堅持奮斗者為本,使奮斗者獲得合理的回報。 成就客戶: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戶需求是華為發(fā)展的原動力。因為華為人深知,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每年結合 公司年度規(guī)劃和預算,進行各層組織平衡記分卡的更新,并通過層層述職、員工個人績效承諾管理、加強組織及個人績效結果運用等方式,保證公司、組織、個人目標的一致性和全體員工對戰(zhàn)略的有效理解和支撐落實。造、交付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采取有效的成本降低措施,幫助客戶降低總擁有成本 (TCO)的同時 保持適當的盈利水平。 2020 年公司加強費用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流程改進與人均效率提升方面的費用管理措施,并適度控制人員增長,有效地降低了期間費用率。 2020年華為營業(yè)利潤率達到 %,比 2020 年增加 個百分點,費用控制的收效超過銷售毛利率下降的不利影響。員工對各種預算及實際發(fā)生的數據進行多維度的隨意組合查詢和匯總,定期編制客戶化的(針對領導不同需求)企業(yè)運營業(yè)務分析報告,遞交上級部門或領導審閱、批示,最后根據批示內容執(zhí)行具體監(jiān)控行為。華為按照“年度預算 ?季度監(jiān)控 ?月度預警 ?周計劃管理”四個層次對預算執(zhí)行情況進行管理和控制。華為的預算編制體系以自上而下為主,自下而上為輔,預算管理人員的任務就是“推銷預算”。 優(yōu)化質量管理,進行生產工藝體系的設計,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 進行集成財經服務變革,覆蓋華為全球所有的關鍵財經領域,將有力支持華為業(yè)務快速拓展 以及實現全球化成長的戰(zhàn)略目標。 進行客戶關系管理變革,以確保華為時刻聚焦客戶需求,為客戶創(chuàng)造最大價值的同時實現華為的商業(yè)價值。 1997 年開始,華為系統(tǒng)地構筑了客戶需求驅動的流程和管理體系,通過 引入世界級的管理咨詢公司,在研發(fā)、供應鏈、客戶關系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控制和質量控制等方面將國際最佳實踐和華為實際相結合,形成華為獨特的管理體系。憑借在固定網絡、移動網絡和 IP 數據通信領域的綜合優(yōu)勢,華為已成為全 IP 融合時代的領導者。 (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 核心價值觀 誠實守信、業(yè)績導向、客戶至上、感恩回報。為此,華潤從企業(yè)上市、并購重組、業(yè)績 評價、經理人職業(yè)化,到戰(zhàn)略發(fā)展、產品開發(fā)、業(yè)態(tài)定位、制度流程,無不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通過業(yè)績檔案管 理模式.對經理人職業(yè)生涯進行規(guī)劃和管理。經理人考核體系。 4 業(yè)績評價 從工作目標要求和關鍵業(yè)績指標兩個方面制定業(yè)務合同.以平衡”計分卡。實際上從華潤集團層面上來考慮的話 ,利潤中心的最重要目標,就是為華潤集團貢獻利潤,貢獻現金流。 3 投資控制 根據管理報告制度和預算控制制度,各下級單位只有投資建議權,投資決策權掌握在集團手中。業(yè)務單元根據戰(zhàn)略執(zhí)行過程中實際情況的變化,通過滾動預測 (比如 以年為單位按季滾動 )修訂預計的目標值和具體行動計劃,以充分利用出現的機會并及時應對潛在的威脅,提高適應性,實現預算的動態(tài)管理和戰(zhàn)略的持續(xù)檢討,而不是脫離實際的目標控制。業(yè)務單元通過預算的完成情況對業(yè)務戰(zhàn)略的執(zhí)行過程進行檢討,判斷戰(zhàn)略行動是否產生預期業(yè)績,用以鼓勵學習和解決問題,而不是以將實際業(yè)績控制和保持在預算框架內為目的,也就是說預算是以業(yè)務戰(zhàn)略為導向。 ② 預算導向。業(yè)務戰(zhàn)略細化是以平衡 計分卡作為工具,重點將戰(zhàn)略轉化為執(zhí)行行層面的語言。 1 預算控制 華潤集團由若干業(yè)務單元組成,全 面 預算管理的 的基礎 是各個業(yè)務單元的競爭 戰(zhàn)略, 集團實行以業(yè)務戰(zhàn)略為導向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各業(yè)務單元在制定 戰(zhàn)略規(guī)劃的基礎上,將業(yè)務戰(zhàn)略細化,并作為預算管理的依據。 2020 年,華潤進一步引入平衡記分卡 (Bsc),增強集團的戰(zhàn)略協(xié)同性。華潤以貿易起家.在各行業(yè)大打并購戰(zhàn).縱橫捭闔.快速擴張。華潤植根香港超過半個世紀,一直秉承開放進取、攜手共創(chuàng)美好生活的理念。 四 、 管理控制分析 (一)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華潤集團最早可以追溯到 1938 年“聯(lián)和行”。在刪減過程中,由于原始資料巨大,不可能直接用于分析,因此我們反復閱讀相關資料,并以盡可能簡潔精練的形式表達。我們將這些資料數據匯總起來,使得相互印證。我們收集到的資料包括上市公司近五年的財務報告和季報,相關的新聞。這三家企業(yè)分別為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招商局。這可以使我們有可能從不同案例中得到發(fā)現進行驗證,確認共同特征。 三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是中資境外企業(yè)管理控制,故采用案例研究作為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于此,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研究體系。安紹夫 1965年發(fā)表的著名《企業(yè)戰(zhàn)略》一書中認為企業(yè)戰(zhàn)略是貫穿于企業(yè)經營與市場之間的一條共同經營線。 管理控制 (management control) 是指管理者影響組織中的其他成員以落實組織戰(zhàn)略的過程 , 作為組織的戰(zhàn)略執(zhí)行系統(tǒng) , 管理控制明顯區(qū)別于組織的其他控制方式 , 如“戰(zhàn)略規(guī)劃( strategic p lanning) ”、 “經營控制 (operational control) ” (安東尼等 , 1999)雖然學術界對管理控制的定義很多 例如管 理控制系統(tǒng)是影響行為的一種程序 ,它為協(xié)調只享有部分一致目標的個人和組織單元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方法 , 并力 求設立規(guī)范的組織目標( Flamholtz 等 , 1985)。 Coso報告指出,內部控制包括控制環(huán)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jiān)控等五個相互聯(lián)系的要素。隨著生產社會化的發(fā)展,公司的組織結構日益復雜化,公司的管理層考試重視公司的內部管理控制問題。最后文章討論了本文的研究意義和展望。 本文的結構如下:在引言之后是相關文獻回 顧,然后我們對本文的研究方法進行說明。因此,對中資境外企業(yè)內部管理控制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中資境外企業(yè)(境外注冊的中資控股企業(yè)的簡稱)是其中一種企業(yè)模式。對相同行業(yè)背景的企業(yè)有一定借 鑒作用。 【 參考文獻 】 [1]陳冬華 .2020. 地方政府、公司治理與企業(yè)績效 [D]. 上海 :上海 財經大學 . [2]谷祺,劉淑蓮 . [J].會計研究, 10:2731. [3]江偉,李斌 .、國有產權與銀行差別貸款 [J].金融研究, 11:116126. [4]蘭艷澤 . [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6989. [5]李豫湘,史玉婷 . 理效用淺析 [J].經濟論壇, 9:3334. [6]林毅夫,李志贇 .、道德風險與預算軟約束 [J].經濟研究,2:1727. [7]呂長江,韓慧博 .、財務困境間接成本與公司業(yè)績 [J].南開管理評論, 3:8085. [8]青木昌彥,錢穎一 .:內部人控制和銀行的作用 [M].北京: 中國經濟出版社 , 8689. [9]施華強,彭興韻 . [J].金融研究,10:116. [10]田利輝 . 變遷、銀企關系和扭曲的杠桿治理 [J].經濟學(季刊),10:119134. [11]Altman E, Hotchkiss E.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ankruptcy[M].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7982. [12]Anderson R, Sundaresan . Design and Valuation of Debt Contracts[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9: 37–68. [13]Andrade G , Kaplan G . 1998. How Costly is Financial (not economic) Distress? Evidence from Highly Leveraged Transactions that Became Distressed[J]. Journal of Finance, 53:14431493. Brandt L,Li H. 2020. Bank Discrimina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cs: Ideology, Information, or Incentive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1:387413. [14]Charumilind C, Kali R, Wiwattanakantang Y. Lending: Thailand Before the Financial Crisis[J]. Journal of Business, 79:181217. [15]Claessens S, Feijen E, Laeven Luc. 2020. Political Connection and Preferential Accesee to Finance: The Role of Company Contribu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8:554580. [16]Cull R, Xu . Institutions, Ownership and Finance: The Determinants of Profit Reinvestment Among Chinese Firm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77:117146. [17]Ericsson J. 2020. Asset Substitution, Debt Pricing, Optimal Leverage and Optimal Maturity[J]. Finance, 21:39–69. [18]Faccio M, Mcconnell J, Masulis R. 2020.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Corporate Bailouts[J]. Journal of Finance, 61:25972635. [19]Gilson S. 1989. Management Turnover and Financial Distres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5: 241262. [20]Grossman S, Hart O. 1982. Corporate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A]. In J. McCall( ed.),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ty[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07140. [21]Harris M, Raviv A. 1990. Capital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on Role of Debt[J].Journal of Finance,45: 321–349. [22]Homburg